無名氏《七言詩·題壁》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無名氏
一團茅草亂蓬蓬,驀地燒天驀地空。
爭似滿爐煨榾柮,慢騰騰地暖烘烘。
【原詩今譯】
莫要小看呀,這團亂蓬蓬的茅草,
燃它傾刻會熄滅,也能燒紅天霄。
到底不如滿爐用樹根燃起的火啊,
慢慢地燃慢慢地燒,暖氣跑不掉。
【鑒賞提示】
這首詩見于宋《許彥周詩話》。語言通俗,類似 “打油體”,但寓理于物,針砭時弊,也可說它是“主理”的宋詩一個典型。
一蓬亂糟糟的茅草,纏繞錯雜,虛晃晃地,但又體積龐大。呼地燃燒起來,火勢洶洶,似要燒紅天際,然而一轉眼,火勢頓衰,那風風火火的氣勢蕩然無存。“驀地燒天驀地空”,兩個“驀”字,突出地表現了一團浮躁虛夸的茅草,來得快,去得急,鬧哄哄地一場空。成不了什么氣候。接著作者筆鋒一轉,道出了另一種形象,那滿爐子干燥的老樹疙瘩,雖然其貌不揚,燒起來也是慢慢騰騰,但是它卻越燒越旺,不哄不搶,踏踏實實,穩扎穩打,把整個房子煨烤得暖洋洋熱烘烘。
作者用樸素粗獷的筆調,逼真刻畫出了茅草與樹榾柮兩個生動的形象:一個風風火火,張牙舞爪,卻無所作為;另一個不慌不忙,扎實行動,使人受益。詩很淺顯,卻隱含深意。作者似在諷刺當時的王安石變法之政令繁復,執行草率,聲勢頗大,收效甚微,就像那“驀地燒天驀地空”的茅草;而他對樹榾柮的贊賞,表達了他的政治見解,以穩求治,取得扎實具體的效果。
據宋《許彥周詩話》中記載,宋宣和癸卯年間,許彥周游嵩山駿極中院,法堂后檐間寫著這首詩。在詩的旁邊還題有四字“勿毀此詩”。寺僧指示說:此四字為司馬相公親書。看來這首無名氏的詩作諷刺王安石變法的寓意是有根據的。但是鑒賞這首詩,亦可完全拋開這種歷史背景的限制。實際上詩人所概括的兩種形象,在日常生活中,在歷史的許多時期都出現過。一種是華而不實,好大喜功;另一種則是扎扎實實、默默作來以求實效。
詩就是告訴了我們這樣一種哲理: 讓我們在茅草和樹榾柮兩種形象中選擇后者。
上一篇:孟浩然《五言詩·題義公禪房》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張祜《五言詩·題松汀驛》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