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安公子》
遠岸收殘雨,雨殘稍覺江天暮。拾翠汀洲人寂靜,立雙雙鷗鷺。①望幾點、漁燈隱映蒹葭浦。②停畫橈、兩兩舟人語。③道去程今夜,遙指前村煙樹。④游宦成羈旅,短檣吟倚閑凝佇。⑤萬水千山迷遠近,想鄉(xiāng)關何處?⑥自別后、風亭月榭孤歡聚。⑦剛斷腸、惹得離情苦,聽杜宇聲聲,勸人不如歸去。⑧
【注釋】 ①拾翠:取翠鳥羽毛以為首飾。后以指婦女春日嬉游的景象。語出三國魏·曹植《洛神賦》:“或采明珠,或拾翠羽。”唐、杜甫《秋興》詩:“佳人拾翠春相問,仙侶同舟晚更移。”汀洲:水中小洲。②隱映:依稀不明貌。南朝梁·劉孝威《登覆舟山望湖北》詩:“堂皇更隱映,松蘿雜交加。”浦:水濱。③畫橈(rao饒):繪有彩飾的船槳。唐·方千《采蓮曲》:“指剝春蔥腕似雪,畫橈輕撥浦根月。” ④去程:前路。唐·張祜《宮詞》:“空樓一曲琵琶聲,滿眼云山是去程。” ⑤游宦:見《迷神引》注⑤。短檣:矮矮的船桅桿。凝佇:出神,發(fā)怔。⑥鄉(xiāng)關:指故鄉(xiāng)。唐·崔灝《黃鶴樓》詩:“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⑦風亭月榭:泛指乘涼、賞月的娛樂處所。⑧剛:正。杜宇:杜鵑鳥,其鳴聲諧音“不如歸去”。
【譯文】 綿綿不絕的春雨,終于停了下來,遠岸的景色漸漸明晰。蟄居孤舟的我,舉目遠眺,方覺江天已暮靄低垂,平明充滿了嬉游少女歡笑聲的汀洲,此刻卻寂靜空曠,只剩那鷗鷺,成雙結對地佇立水邊。春夜岑寂,幾點漁火在蒼茫的蒹葭叢中隱映閃爍。只聽得舟人停下手中劃著的槳,相互說著:今晚的去程安排,便是那前方煙樹迷茫的村莊。長年異鄉(xiāng)為宦,遠離故里,鄉(xiāng)愁凝聚心頭,難以排遣。孤舟獨處,我怔怔地靠著矮矮的桅桿,吟哦著懷鄉(xiāng)之曲。夜幕下的萬水千山,遠近迷離,啊!時刻縈繞在我心中的故鄉(xiāng)呀,又在何方?自那年別后,縱遇風亭月榭的良辰美景,也孤身寡歡。思故鄉(xiāng),寸腸斷,離情苦。偏這時又聽得杜宇聲聲,似在催促游子:不如歸去。
【集評】 清·鄧廷楨:“‘遠岸收殘雨’一闕,亦通體清曠,滌盡鉛華。昔東坡讀孟郊詩作詩云:‘寒燈照昏花,佳處時一遭。孤芳擢荒穢,苦語余詩騷。’吾于屯田詞亦云。”(《雙硯齋詞話》)
清·周濟:“后闋音節(jié)態(tài)度,絕類《拜新月慢》。清真‘夜色催更’一闋,全從此脫化出來,特較更跌宕耳。”(《宋四家詞選》)
現(xiàn)代·沈祖棻:“這首詞是游宦他鄉(xiāng),暮春懷歸之作。筆下的春景,不以絢爛濃麗見長,這和他長年過著落魄江湖的生活、懷著名場失意的心懷是有關的。”(《宋詞賞析》)
【總案】 陳振孫說柳永“尤工于羈旅行役”。柳永寫羈旅之思,極喜用秋景、薄暮作背景,這樣,有意無意地產(chǎn)生了悲秋的感情色彩。這首《安公子》雖也描寫羈旅行役,但時間背景則是春天,同樣是鉛華盡洗,呈現(xiàn)出寥廓冷落的凄清色彩;同樣表露出了“貧士失職而志不平”(宋玉《九辯》)的悲秋感情色彩。究其原因,還是柳永是名場的失意者和生活的不幸者。詞中“游宦成羈旅”、“不如歸去”,即是明證。
上一篇:周密《大圣樂東園餞春即席分題》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柳永《定風波》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