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審言《五言詩·送崔融》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杜審言
君王行出將,書記遠從征。
祖帳連河闕,軍麾動洛城。
旌旗朝朔氣,笳吹夜邊聲。
坐覺煙塵掃,秋風古北平。
【原詩今譯】
為殲敵君王將派出兵馬和將領,
啊,掌翰墨的書記也隨軍出征。
餞行的軍帳連起了關河、宮闕,
官軍浩浩蕩蕩,聲威早傳洛城。
旌旗獵獵,向寒冷的北地躍動,
笳聲陣陣,響徹了邊關的夜室。
如此的軍威喲,何愁敵塵難掃,
攪落葉的秋風,早已吹遍北平。
【鑒賞提示】
萬歲通天元年(696)五月,契丹松漠都督李盡忠聯絡妻兄歸城州刺史孫萬榮共同發兵,攻陷營州 (今遼寧朝陽市),殺其都督趙文翙,并自號“無上可汗”,叛唐自立。武則天派二十八將軍率兵討伐,七月間又任武三思為榆關 (故址即今河北秦皇島東的山海關) 道安撫大使,以防叛軍南下。當時在朝中擔任著作佐郎的詩人崔融也參加了梁王武三思的幕府,擔任掌書記一職,隨軍出征。朝官們在東都洛陽城外為從征的同僚們設宴餞行,杜審言這首《送崔融》即是為此而作。
詩的內容分前后兩部分。前四句交代出事由和描寫了送別出征的場面聲勢。后四句從軍中的 “旌旗”和 “笳吹”(“吹”指能吹奏的管樂器)想象唐軍在戰場上的聲威,并預言戰爭的勝利。其中,第五、六二句的“朝”“夜”對舉,互文見義。兩句連起來理解,大意是說唐軍將頂著北方的寒風日夜戰斗,英勇殺敵。第七句的“坐”當因為、因此講。第八句的“北平”為古郡名,在今河北省境內,此處代指梁王武三思率兵出征的目的地。這兩句承接前句,“坐覺”云云是說見軍容如此之盛,我相信戰爭一定取勝,叛亂必將平息,這當然是希望和鼓勵之言了。崔融當時有答詩一首,題為《留別杜審言并呈洛中舊游》,也是五律,中有“故人從此隔,風月坐悠悠”之語,對于不久前才從江陰丞轉為洛陽丞的杜審言頗有些惜別之意,渾不是杜詩的冠冕堂皇了。
杜審言也是著名的宮廷詩人,其詩多為寫景、酬和及應制之作,總的來說意義不大,即如這首《送崔融》就比較平庸,無甚新意。但在“文章四友”中,他的藝術造詣最高,其五、七言律詩造語新奇,格律嚴謹,對推進律詩的成熟有重要貢獻。正如前人所評: “二體之妙,杜審言實為首創” (胡應麟《詩藪·內編》),“近體,梁、陳已有,至杜審言始合于度” (王夫之《姜齋詩話》卷下),對于這首五律《送崔融》,亦當從此一角度求之。
上一篇:寧獻王《七言詩·送天師》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王令《七言詩·送春》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