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七言詩·小至》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杜 甫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管動飛灰。
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沖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原詩今譯】
自然節序的演進催促著人事的變更,
冬至后陽氣上升孕育著春天的萌動。
刺繡姑娘添著絲線趕做迎春的衣飾,
浮灰從報候的玉管中按著節令飛出。
臘月到來,荒岸舒著新柳點染容色,
巒峰驅走寒氣讓梅花開遍山南山北。
此地云物景色與故鄉沒有多大差異,
為醉倒他鄉教孩兒將手中杯酒傾盡。
【鑒賞提示】
這首詩大約作于大歷元年(766),當年詩人漂泊在夔州(今四川奉節縣),為異鄉異客,逢冬至(即小至) 日,想起自己在他鄉飄泊,不禁感慨萬端,于是提筆寫下了這首詩。
詩的前六句是寫冬至的天時人事。
首聯總言天時人事:冬至到了,萬物開始復蘇。“相催”二字,說明時間過得飛快,眼看一年又將盡了。“相催”再添“又”字,已經點逗出詩人在它鄉逢節日,思念故鄉,又嘆人生飄忽將逝的心情。
頷聯分寫冬至的人事: 春天要到了,日照時間也長了,刺繡姑娘也因此可以多做點針線活了,為迎接新春早日做好新衣飾。報節令的葭管中的浮灰也隨著陽氣的上升徐徐飛出。
頸聯寫冬至的天時物候: 柳尖的嫩芽似乎正等著臘月來到,好舒展綠葉,裝點著水畔的風景。沖寒欲放的梅花體現了山巒生氣勃勃的春意。《杜詩詳注》引朱翰語曰:“將舒承容,欲放承意,用字精帖如此。”杜詩的鍛字煉句精當老到,向為人所稱贊,由此可見一斑。不僅如此,岸有容而柳樹為其點綴,山有意而梅花代其宣泄。詩人筆下萬物皆有靈性,與人的精神相通。
尾聯點出題意,是杜詩中最常用的手法。冬至節日的一切景物和人事都本沒有什么特別的,但詩人卻寫入詩中,用意在與故鄉之景對比。詩人現在是浪跡他鄉,每逢佳節倍思親,而自己的親戚、朋友都不知消息,獨居他鄉逢此節日徒添鄉愁,反增惆悵,還不如叫兒子把酒拿來,讓詩人暫時在酒中逃避,忘掉痛苦,何況春光難得,且當此地為家鄉罷。
這首詩雖然寫的是他鄉逢節的愁思,但它并不像杜甫在別的寫愁思的詩那樣流露出“沉郁頓挫”的風貌,而是體現了杜詩工整、流利、清新的一面,恐怕是由于冬至是春氣漸升之際的緣故吧。詩的情調也并不以悲愁為主,而是極富生活氣息,詩人雖然年紀老大而漂泊西南一隅,生活對他來說是冷酷苛刻的,但他對生活卻仍然充滿著樂觀、信心。
上一篇:賈島《五言詩·尋隱者不遇》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杜荀鶴《七言詩·山中寡婦》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