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國風魏風·汾沮洳》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彼汾沮洳,言采其莫。①彼其之子,美無度。
美無度,殊異乎公路。②
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其之子,美如英。③
美如英,殊異乎公行。
彼汾一曲,言采其藚。④彼其之子,美如玉。
美如玉,殊異乎公族。
【注釋】 ①汾:水名,在今山西中部。沮洳(ju ru 居入):水旁洼濕之地。莫:野菜名。言:音“焉”,乃也。其:語助詞。②公路:與下文的“公行”、“公族”皆為當時官名。公路:掌管國君用車的官。公行:掌管國君衛兵的官。公族:掌管國君宗族事務的官員。③英:鮮花。④藚(xu 續):水草名。又名澤瀉,多生淺水,可作藥材,葉亦可食。
【譯文】 到那汾河的洼地上,采到莫菜多新鮮。想著我所愛戀的人,他的美無法衡量。他的美無法衡量,和那公路官不一樣。到那汾河的斜坡上,采到桑葉多新鮮。想著我所愛戀的人,美如鮮花正絢爛。美如鮮花正絢爛,和那公行官不一般。到那汾河的水灣旁,采到菜多新鮮。想著我所愛戀的人,美如玉石潔無瑕。美如玉石潔無瑕,和那公族不相像。
【集評】 《毛詩序》:“《汾沮洳》,刺儉也。其君儉以能勤。刺不得禮也。”(《十三經注疏·毛詩正義》卷五)
宋·朱熹:“此亦刺儉不中禮之詩。言若此人者,美則美矣,然其儉嗇偏急之態.殊不似貴人也。”(《詩集傳》卷五)
清·姚際恒:“此詩人贊其公族大夫之詩,托言采物而見其人以起興也。當時公族之人多習為驕貴,不循禮法,故言此子美不可量,殊異乎公路之輩,猶言‘超出流輩’也。正意在末章‘公族’二字。‘公路’、‘公行’亦公族官名,取換韻耳。”(《詩經通論》卷六)
清·方玉潤:“(《汾沮洳》)美儉德也。”“‘殊異’是美詞,非刺詞,上下文語意方貫。”(《詩經原始》卷六)
近·吳闿生:“考詩義,沮洳采莫,特借以起興……非必果有公子于水中采此菜也。序既不得其事實,徒望文說之,殆未足據。……魏默深解此詩,以為嘆草澤之賢高乎在位,殊有理致,勝于舊說。”(《詩義會通》卷一)
近·聞一多:“這是女子思慕男子的詩。”(《風詩類鈔》,見《聞一多全集》,三聯書店,1982年版)
今·陳子展:“言采莫、采桑、采藚一類之勞動人民具有美材,殊異乎公路、公行、公族一類之貴族世祿子弟。此反映由奴隸制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奴隸要求解放之詩。”(《詩經直解》,復旦大學出版社,1983年版)
【總案】 這是一首優美的愛情歌曲,用筆簡括,格調明快,具有民間小調的濃郁色彩。舊說推崇《詩序》說法,以為其旨在“刺儉”,顯然流于牽強。聞一多認為其乃“女子思慕男子的詩”,陳子展將其歸入普通戀歌類,觀詩揣意,應該說是比較契合題旨的。
全詩以景興情,融情入景,清新的風光與美好的人物結合得恰到好處:汾河碧波瀲滟,野地桑藚蔥郁,女主人公陶醉于大自然和詩意勞動的喜悅中,又怎能不觸動美麗的情懷。她邊勞動邊歌唱,由衷地贊美心上人的“美無度”,贊美他那連貴族官員也黯然失色的雋秀品貌。這里,畫面傳神與直接抒情交織成篇,樸素自然中有深情綿邈,讓人仿佛感受到女主人公那顆熱烈純潔、對美好事物充滿愛戀的年輕的心的跳動。同時,清澄明麗的景致也映襯出女子意中人的俊逸豐采,物愈美人愈秀,更有相得益彰之妙。
重章疊唱也是《汾沮洳》藝術上的主要特點,全篇三章十八句,通過反復陳情,回環迭唱,使贊美之意加深加重,渲染出言之不足、纏綿濃烈的情感氛圍,也為詩歌注入一種詠嘆不盡的韻味,強化了其傾慕思戀的主題。
上一篇:詩經《雅·小雅·谷風之什·楚茨》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詩經《國風·齊風·甫田》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