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逸·桂枝香》原文賞析
寄友村居
天高氣肅,正一派秋聲,悲吟萬木。瀟灑遠(yuǎn)山抹翠,澄溪漾玉。故人家住殘陽外,小楓村、低低茅屋。煙生蘆渚,霜沾菊圃,酒香茶熟。
疏籬畔、山中野服。想竹欄琴韻,松窗棋局。四壁清幽,閑掛云林幾幅。鯉魚風(fēng)起天橫雁,待一葉、尋他剡曲。開尊長嘯,池邊蟹紫,墻頭橘綠。
這是一首寄給村居友人的詞,含有以詞代柬之意,表達(dá)了對友人的深切思念。詞的最大特點,是幾乎通篇全是寫景,沒有一個懷念字眼,但整首詞卻融貫了對友人的懷念之情; 通篇全從對方著筆,通過想象友人此時情景,表達(dá)對他的無限思念。
上片寫友人的村居和周圍的景色。開頭五句點出季節(jié),寫出一派秋色,用來作為總的背景。“秋聲”即指下句的萬木悲吟聲。“瀟灑”也作“蕭灑”,是凄清、清麗之意,形容秋色。杜甫《玉華宮詞》:“萬籟真笙竽,秋色正蕭灑。”秋天里,天高云淡天地間充滿一片肅殺之氣,秋風(fēng)一起,吹得樹葉飄落,萬木悲吟。清麗的遠(yuǎn)山看去象是在天邊抹了一痕翠色,澄澈的溪水被秋風(fēng)吹拂,象是蕩漾的碧玉一般。這是用大筆勾勒,境界極開闊。以下八句寫友人的村居。從視野講,這是由遠(yuǎn)及近,由大到小,由總體到局部的寫法; 把村居置于這樣的大背景中,才能更好地表現(xiàn)它的情韻和特色,見出它不同于都邑房舍的風(fēng)貌。
對友人的村居,改用細(xì)筆描繪。“故人家住殘陽外”有兩層意思: 一是說故人住在作者西邊極遠(yuǎn)處;一是說作者寫作此詞、想到友人時,正是斜陽西照之時,若是清晨或夜晚想念友人,即不會有此“殘陽”之句。此即所謂“日暮懷人”,——天近黃昏,最容易勾引對親友的懷念。友人的村居是茅屋,很樸素,環(huán)境又很清幽: 周圍有楓樹環(huán)繞,門外有小溪流淌,水邊的蘆葦已經(jīng)開花,菊圃中經(jīng)霜的菊花,正傲然開放,幽香四溢,家釀的酒散發(fā)著醇香,新煮的茶蒸出的茶煙,彌漫于空氣中。丹楓似火,葦花雪白,菊花金黃,互相映照,景象極美。這一節(jié)寫友人幽美寧靜、充滿山野氣息的村居,令人神往。這雖然是浮現(xiàn)在作者想象中的情景,但所寫具體景物,卻是實有的,因為友人村居作者以前曾經(jīng)去過,所以寫來才能這樣真切,這也見出兩人交往之厚,感情之深。如果將這些具體景物也理解為作者未曾經(jīng)歷的想象之詞,雖然也可講通,卻似有些不合情理。
下片想象友人此時的山居生活情況。“疏籬”兩句暗用陶淵明《飲酒》“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語意,寫籬畔賞菊。“野服”是山野之人的服裝,相對于官服而言。元末著名畫家倪瓚,無錫人,自號云林居士,善畫山水,以天真幽淡為宗。張士誠屢欲鉤致幕下,逃漁舟以免。明太祖平吳,瓚已老,黃冠野服,混跡平民以終。詞中以“云林”代指名貴的山水畫卷,同時借以道出友人山林隱居的高潔志趣,不必拘死定指倪瓚所作之畫。“四壁清幽”暗含家徒四壁意,與上片“茅屋”照應(yīng),寫友人的清貧自守,不慕榮利,此與達(dá)官貴人的富貴榮華,成為鮮明的對比。賞菊、撫琴、下棋,都是古代高人雅士的日常生活,這幾句不但寫出友人的高情雅志,還承接上文,進(jìn)一步描繪出友人村居的幽美環(huán)境。友人雖然清貧,但他的生活卻是這樣富有詩情畫意,使人欣羨向往,所以引得作者也想前往其處,一來領(lǐng)略山居的幽趣,一來暢敘友情。“鯉魚風(fēng)”即九月風(fēng)。《玉臺新詠·梁簡文帝·艷歌篇》:“燈生陽燧火,塵散鯉魚風(fēng)。” 唐李賀《江樓曲》:“樓前流水江陵道,鯉魚風(fēng)起芙蓉老。”“剡(shàn扇)曲”即剡溪岸邊,是友人居住的地方。剡水在浙江嵊縣,即曹娥江上游,溪水制紙甚佳,稱為剡紙,甚有名。詞中說,待到九月風(fēng)起,北雁南飛之時,作者將駕一葉扁舟,前往探訪友人,同友人開尊暢飲,一手把酒,一手持蟹,醉后縱情嘯歌,以墻頭綠橘解酒。“尊”是盛酒器。“嘯”是撮口發(fā)出悠長清越的聲音,是古人表達(dá)感情的一種方式,詞中用以寫醉后疏放自適情態(tài)。蟹是下酒的佳品,橘可解酒。以共同飲酒嘯歌作結(jié),見出兩人志趣相同,情投意合,表達(dá)出作者急于同友人見面的心情。友人讀此,亦當(dāng)捕蟹備酒,準(zhǔn)備迎接作者到來。
作者是畫家,此詞即全用畫筆。不僅詞中的畫面美不勝收,更可貴的是在整個畫面中,熔鑄了深厚的友情。這正是它高于一般單純寫景之作的地方。
上一篇:《張惠言·木蘭花慢》原文賞析
下一篇:《朱犖·桂枝香》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