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陰阻風寄楚州韋中丞
垂釣京江欲白頭,
江魚堪釣卻西游。
劉伶墳下稻花晚,
韓信廟前楓葉秋。
【前解】
阻風詩,乃起手又追寫此行出門先已顛倒,以明今日阻風,皆是自取,不知是哭是笑,卻實是高才負氣人真有之情事。我適披讀之,亦為之一嘆也。○明明壯年,反決意自廢,迨于垂老,又變節出游,高才負氣人以身世為兒戲,真有如是之事。三、四寫淮陰,偏寫一劉伶、一韓信,妙!一是沉冥人,一是登壇人,言前半生已作此一人,后半生遽又欲作此一人。稻晚、楓秋,真是無處不迸眼淚也。
淮月尚明先倚檻,
海云今起又維舟。
河橋有酒無人醉,
更上高城望庾樓。
【后解】
前解,寫昨夜到淮陰,此解,方寫阻風也。“檻”,船檻也。“淮月尚明”,圖早發也,“海云今起”,風之占也。“又維舟”,已解而更維之也,純寫被風阻人,意緒之惡如此。若使今人為之,必要橫涂惡筆,特地寫風矣。
上一篇:金圣嘆《流鶯》批注賞析
下一篇:金圣嘆《渼陂》批注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