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陸游·神女峰》鑒賞
二十三日,過巫山凝真觀,謁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謂巫山神女也。祠正對巫山,峰巒上入霄漢,山腳直插江中,議者謂太華、衡、廬皆無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見,所見八九峰,惟神女峰最為纖麗奇峭,宜為仙真所托。祝史云: “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時,有絲竹之音,往來峰頂,山猿皆鳴,達旦方漸止。”廟后山半,有石壇平曠,傳云夏禹見神女,授符書于此。壇上觀十二峰,宛如屏障。是日天宇晴霽,四顧無纖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數片,如鸞鶴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異也。祠舊有烏數百,送迎客舟。自唐夔州刺史李貽詩,已云“群烏幸胙馀”矣。近乾道元年,忽不至,今絕無一烏,不知其故。
(《入蜀記》)
乾道六年 (1170) ,陸游自故鄉山陰 (今浙江紹興) 啟程,西赴夔州 (今四川奉節) 就任通判。《入蜀記》是記敘他旅途見聞的日記,其中不少篇章用筆簡練,意味雋永,實為小品文之佳作。
十月二十三日,陸游路過巫山。巫山吸引游人之處不僅在于山光水色之美,更在于神話傳說之奇。陸游亦對巫山神女的故事更感興趣。對于巫山的自然景觀,他僅用 “峰巒上入霄漢,山腳直插江中”二句刻劃其獨特風姿,而不作過多的渲染。特別點明神女祠與巫山分居兩岸,江上不可遍觀十二峰,這些事實非身歷其境者難得其真,自有記載的必要。爾后,作者便集中筆墨,述說有關神女峰的“可異”之事。其一是中秋月夜回蕩于峰頂的莫名其妙的音樂,并伴有山間群猿的共鳴。“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這真是世上絕無僅有的良宵。其二是天空晴朗,惟峰上有白云飄蕩。見此情懸,該對唐人詩句“除卻巫山不是云”的神韻有更真切的體味,同時亦不由聯想起神女變化云雨龍鶴的傳說。其三是祠旁原有群鴉棲息,幾年前卻忽然不見蹤影。陸游大概會為不能一睹李貽所描繪的群鴉爭食祭品的奇觀而惋惜,可數百烏鴉一朝絕跡,這不也是一件奇聞嗎?神女峰千百年來一直披著神話編織的輕紗,過往游客莫不欲揭其一角以窺探究竟。陸游如果事前曾懷有欲識神女峰真面目的愿望,當他面對神女峰耳聞目睹了這三樁異事后,恐怕只有由衷地感嘆神女峰的神秘莫測了。
還可一說的是,神女峰的傳說本有二種: 一為神女助夏禹治水,一為神女與楚王幽會。后一說影響更大,歷代騷人墨客不乏歌詠之作,“巫山云雨”至今猶是常用以喻指男女風流韻事的成語。前人曾推許《入蜀記》“雅潔”,陸游舍后說而取前說,或許與此有關。
上一篇:《清·魏源·石淙》鑒賞
下一篇:《宋·蘇軾·祭歐陽文忠公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