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劉辰翁·蘭陵王》丙子送春
劉辰翁
丙子送春
送春去,春去人間無路。秋千外、芳草連天,誰遣風沙暗南浦。依依甚意緒? 漫憶海門飛絮①。亂鴉過、斗轉城荒②,不見來時試燈處③。春去,誰最苦?但箭雁沉邊④,梁燕無主⑤,杜鵑聲里長門暮。想玉樹凋土,淚盤如露。咸陽送客屢回顧⑥,斜日未能度。春去,尚來否? 正江令恨別⑦,庾信愁賦⑧,蘇堤盡日風和雨。嘆神游故國,花記前度⑨。人生流落,顧孺子⑩,共夜語。
【鑒賞】 這首詞作于宋恭帝趙顯德祐二年 (1276) 的春天。這時元軍攻占了南宋都城臨安,偏安了一百五十年的南宋王朝宣告滅亡。這一年的三月,元兵擄宋帝、太后等北行。此時作者正在臨安,親眼目睹了這慘痛的一幕。該詞題為送春,實寫亡國之痛。在諸作中,詞情最為悲愴凄楚。詞分三疊,疊疊以送春發(fā)端。
首疊突兀而起,“送春去,春去人間無路” 以雙關語總領全局,道出了國家的春天已經歸去,人間從此再也沒有遺民的路?!扒锴狻⒎疾葸B天,誰遣風沙暗南浦?!?呈現(xiàn)出一片迷離景色,詞人憤怒地譴責元軍如胡地風沙,淹滅了南國的江山。“漫憶” 句下,表達對逃亡到南海的宋朝宗室的深深惦念,同時嘆息昔日的繁華而今不在。這是寫春之初去,有景有情,情景交織。
次疊加深描繪春去,以 “春去,誰最苦” 發(fā)問,但不直接回答,而以雁燕、杜鵑等鳥的遭遇鋪開來寫,暗喻亡國無家之痛。接下來用金銅仙人辭漢典故,以漢喻宋,顯示自己的亡國之痛?!跋剃査涂蛯一仡櫋?,再現(xiàn)了當日帝后北去時慘痛的一幕。“斜日未能度”,景中寓情,表達出詞人對故國的深深懷念之情。
末疊用設問的方式,“春去,尚來否”,將信將疑,纏綿哀婉,春可再來,國亡不再,這是明知故問。接下來寫了歷史上最傷離別、最傷身世的代表人物如江淹、庾信,又描繪了蘇堤的整日風雨。一史實,一景色,相得益彰,哀怨之至?!皣@神游故國,花記前度。” 緊承上面三句,寫回憶往事,更加傷心。最后結以人生流落的可悲: “顧孺子,共夜語?!?說什么呢?劉辰翁素以不甘屈辱為懷,這一與孺子夜話,其情雖苦,但同時也表明,其復國的希望尚未破滅,是有期于來者的。
這首詞全用比興的手法,以春喻國,不露痕跡,不論是寫景還是用典,都緊緊把握住亡國的悲痛為其所使,故讀來哀婉無窮。
上一篇:《張元幹·蘭陵王》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李清照·鳳凰臺上憶吹簫》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