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zhuǎn)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覉舐烽L嗟日暮,學詩漫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這是一首非常獨特的詞。女詞人以浪漫主義手筆構成一幅神奇瑰麗的夢境。前二句寫天上之景:首句實寫,拂曉云霧,翻卷如波濤,一片遼闊迷茫的海天。次句虛寫,那茫茫云海上現(xiàn)出灼灼明星,眾星和銀河正在轉(zhuǎn)動,宛如飛舞上下的千數(shù)帆船。此乃是作者的想像。接下去寫夢中之景,恍惚間詞人飛到天帝住所,受到天帝的殷勤詢問。這里突破了屈原《離騷》中的想像,扣天門而不得入;繼承了李白的傳統(tǒng)“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古風》)又受到蘇軾的影響:“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水調(diào)歌頭》)為什么天帝有此一問“歸何處”?詞意暗示女詞人的不滿現(xiàn)實和追求一個寄托精神的理想。下片,就敘述這個理想。“報”是回答的意思?!班怠笔菄@息,既嗟“路長”又“嗟”“日暮”?!奥烽L”與“日暮”來自屈原《離騷》。原句是:“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薄坝倭舸遂`瑣兮,日忽忽其將暮。吾令羲和弭節(jié)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路長”“日暮”是志士的悲哀,竟出自一個封建貴族婦女之口,十分難得!況且,“學詩漫有驚人句”“漫有”意思是“徒有”,“空有”,“驚人句”來自杜詩:“語不驚人死不休”。這句說明女詞人對自己的才名與成就是不滿足的。她又唱出“九萬里風鵬正舉“的歌辭,更不像閨閣口吻了。大鵬振翼,揚起九萬里的大風暴,來自莊子的寓言。他的《逍遙游》上說:“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搏扶搖而上者九萬里?!谤i”是我國古典文學中一個偉大的美的形象。它具有與自然搏斗的昂揚精神,又富有最高、最完善的“大智”的意境。李清照不能像李白那樣以大鵬形象比喻自己的非凡的抱負,她畢竟有封建婦女的局限;但她居然幻想憑藉大鵬揚起的風力,呼喊著“風休住!”把她吹到“三山”去,這表現(xiàn)了何等的豪邁奔放的氣概和胸襟?!芭钪邸保~人生命之船,與上片星光璀燦的“千帆”相呼應。“三山”她所追慕的仙鄉(xiāng),相傳勃海中有三座神山蓬萊、方丈、瀛州?;卮鹛斓邸皻w何處”的一問。有人從“路長”、“日暮”的話和三山的理想,把女詞人寫詞的心情說成是消沉遁世的,又從而判斷這首詞是她的家破人亡、飄泊異土的晚年作品,這是不正確的?!叭健笨磥砭唧w,其實渺茫。它是我國神話傳說中一個幸福境界的象征。有關“三山”的說法就具有浪漫主義色彩和濃厚的詩意。根據(jù)《史記·封禪書》所形容:“未至,望之若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臨之,風輒引去?!彼沁^去失意的知識分子,局限于階級與社會,所奮力追求的一個人生理想。不能和男子一樣地建立功業(yè)的李清照,有如此的逸興壯思,如此奮力追求的精神,不是十分令人感動的么。由于她思想上沒有具體的人民,又不曾預見北宋王朝的覆沒,她只能做著不隨流俗、逃避現(xiàn)實的所謂“幸?!被脡?。
這是李清照所留下唯一的一首豪放詞,境界高超,氣象開闊,構思新穎,手法浪漫。梁啟超評道:“此絕似蘇辛派。”有人指責說詞中重復用了兩次“歸”字,這恰恰說明女詞人性格豁達、創(chuàng)作隨意的特點。
上一篇:辛棄疾《清平樂·村居》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孟郊《游子吟》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