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吳偉業·臨清大雪》原文賞析
白頭風雪上長安,短褐疲驢帽帶寬。辜負故園梅樹好,南枝開放北枝寒。
順治十年(1653),作者應召北上。事前雖一再推辭,兩江總督馬國柱等卻竭力敦促,只得流涕登車。到了山東臨清,適逢大雪,短褐疲驢,益增凄涼。
長安借指北京。當時作者不過四十五歲,但因早衰,已現白發。他于十年前本已在故鄉購置梅村。雪里尋梅,舊時曾稱為雅事,這時卻感到辜負了故園梅樹。梅常比喻人的志節,因而使他感到內疚。末句的“南枝開放”,意為江南使他溫暖,北地使他凄涼。宋室南渡后,常以南枝北枝隱喻兩種對立的政權。清代統治者尤忌南北并提,有的文士因此而陷入文網。作者身在應征途中,卻寫出這樣露骨的詩句,其心境不難想見。
作者另有一首《阻雪》云: “關山雖勝路難堪,才上征鞍又解驂。十丈黃塵千尺雪,可知俱不似江南。”江南固可懷念,但可懷念的豈僅僅是自然環境?他的《旅泊書懷》有云:“征車何用急,慚愧是無能。”次句非真話,真話應當是他在《礬清湖》 中說的 “亂世畏盛名”。
《梅村先生年譜》附有胡彥遠 (介)《送吳梅村被征入都》詩,其第二首末云: “莫 (暮)年詩賦江關重,輸卻城南十里梅。” 即以庾信比喻偉業,次句則與吳詩“辜負故園梅村好”相合。
故園之梅固對詩人期望殷勤,詩人也對梅花屢致愧悔,直到臨終,還希望墓石上只寫“詩人吳梅村之墓”。
上一篇:古詩《吳偉業·中秋賞月有感》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徐熥·丹陽遇陳十八》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