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jīng)《雅大雅蕩之什·常武》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赫赫明明,王命卿士,①南仲大祖,大師皇父。②
整我六師,以修我戎。③既敬既戒,惠此南國。
王謂尹氏,命程伯休父;④左右陳行,戒我?guī)熉谩?br>
率被淮浦,省此徐土。⑤不留不處,三事就緒。⑥
赫赫業(yè)業(yè),有嚴(yán)天子。⑦王舒保作,匪紹匪游。⑧
徐方繹騷,震驚徐方,⑨如雷如霆,徐方震驚。
王奮厥武,如震如怒。進(jìn)厥虎臣,闞如虓虎。⑩
鋪敦淮濆,仍執(zhí)丑虜。(11)截彼淮浦,王師之所。
王旅啴啴,如飛如翰。(12)如江如漢,如山之苞,(13)
如川之流,綿綿翼翼,不測不克,濯征徐國。(14)
王猶允塞,徐方既來。(15)徐方既同,天子之功。
四方既平,徐方來庭。徐方不回,王曰還歸。(16)
【注釋】 ①赫赫:顯耀盛大的樣子。明明:明智明察的樣子。卿士:周代六卿之長,類似后代的宰輔。②南仲:周宣王時的大臣。大祖:指太祖廟。大師:太師,統(tǒng)管軍事?;矢福褐苄鯐r大臣。③六師:六軍。“凡制軍,萬有兩千五百人為軍,王六軍,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周禮·夏官》) ④尹氏:指周王卿士尹吉甫?;蛑^尹氏為史官之長,類近世之秘書長。程伯休父:宣王出師的軍帥之一。周大夫,封于程地,爵位伯級,名休父。⑤徐土:即徐國,淮夷中的一大國,今安徽泗縣一帶。⑥不留不處:兩“不”字皆語助詞,不為義。留,通“劉”,殺。處,即吊,安撫。三事:指三卿。⑦業(yè)業(yè):軍旅舉止有威儀的樣子。⑧紹:緩。⑨繹騷:擾動;騷動。⑩虎臣:古代戰(zhàn)爭中的沖鋒兵車,類后世之敢死隊。或泛指勇猛如虎的將領(lǐng)。闞(han喊):虎發(fā)怒的樣子。虓(xiao囂):虎叫。(11)鋪敦:陳兵;駐扎。濆(fen墳):大堤。(12)啴(tan灘)啴:眾多而威武的樣子。翰:高飛。(13)苞:根基深固。一說環(huán)抱。(14)濯(zhuo濁):遠(yuǎn)。一說大。(15)猶:謀劃。允:確實。塞:誠實。來:順,即歸順。(16)回:叛;違抗。
【譯文】 聲勢浩大決斷英明,宣王向卿士發(fā)布命令。太廟之中詔令南仲。太師皇父也在其中。六軍上下嚴(yán)陣以待,修整好我們的甲兵。提高警惕加強(qiáng)戒備,加恩施惠于南國之境。周王面諭尹吉甫傳令,即命程伯休父執(zhí)行:左右有序布好陣,全軍將士誓師出征。沿著那淮水岸邊,到徐國省察巡行。誅殺暴君安撫眾民,各就其業(yè)委任三卿。聲勢浩大堂堂威儀,好一個威嚴(yán)的周天子。從容不迫領(lǐng)兵行進(jìn),決非信步閑游之舉。徐國聞風(fēng)軍心騷動,上下一片震驚恐懼。周王之師威如雷霆,徐國怎不驚恐不已。周王之師威武奮進(jìn),怒氣沖天雷霆萬鈞。猛將拼死沖在前,如虎咆哮聲陣陣。陳兵布陣淮水岸,就勢把俘虜執(zhí)擒。平治那淮水一帶,周王之師在此把兵屯。
周王之師鋪天蓋地,如飛鳥高翔迅疾。如江漢浩浩蕩蕩,如高山堅固難移。如流水勢不可擋,綿延不絕有聲有勢。不可測度不可戰(zhàn)勝,大舉征伐徐國之地。周王謀略確實服人,徐國終至稱臣?xì)w順。徐國既已稱臣?xì)w順,此乃周王親征的功勛。四方諸侯皆已平定,徐國來到王都朝覲。徐國既已不違王命,周王命令班師撤軍。
【集評】 《毛詩序》:“《常武》,召穆公美宣王也。有常德以立武事,因以為戒然。”(《十三經(jīng)注疏·毛詩正義》卷十八)
唐·孔穎達(dá):“《常武》詩者,召穆公所作以美宣王也?!薄懊榔溆谐5轮?,以立此武功征伐之事,故名為‘常武’。非直美之,又因以為戒,戒之使常然?!?《十三經(jīng)注疏·毛詩正義》卷十八)
宋·朱熹:“宣王自將伐淮北之夷,而命卿士之謂南仲為大祖兼大師而字皇父者,整治其從行之六軍,修其戎事,以除淮夷之亂,而惠此南方之國。詩人作此以美之。”(《詩集傳》卷十八)
清·姚際恒:“此宣王自將伐徐夷,命皇父統(tǒng)六軍以平之,詩人美之,作此詩?!?《詩經(jīng)通論》卷十五)
清·方玉潤:“周之世武功最著者二:曰武王,曰宣王。武王克商,樂曰《大武》,宣王中興,詩曰《常武》,蓋詩即樂也。此名‘常武’者,其宣王之樂歟?殆將以示后世子孫,不可以武為常,而又不可暫忘武備,必如宣王之武而后為武之常。”(《詩經(jīng)原始》卷之十五)
今·鄭振鐸:“《常武》敘述宣王征伐徐夷的故事,這是一篇戰(zhàn)爭敘事詩中的杰作,也是《詩經(jīng)》敘事詩中的杰作:(引詩略)。”(《插圖本中國文學(xué)史》,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57年版)
【總案】 這是一首敘事性的征戰(zhàn)詩,從首章的“王命卿士”至末章末句“王曰還歸”,寫出了從調(diào)兵遣將到得勝回朝的全過程。其敘事之妙在于以“比”“詠兵法”(錢鐘書《管錐編》第一冊,中華書局,1979年版)。詩中寫王師之聲威,用“如雷如霆”、“如震如怒”、“闞如虓虎”;寫王師之無敵,用“如飛如翰”、“如江如漢”、“如山之苞”、“如川之流”?!睹娬x》說:“兵法有動有靜:靜則不可驚動,故以山喻;動則不可御止,故以川喻。如川之流,取流為喻,如江如漢,不取其流,取其盛大耳?!卞X鐘書說:“姜南《學(xué)圃余力》解此章略云:‘如飛,疾也;如江,眾也;如山,不可動也;如川,不可御也;綿綿,不可絕也;翼翼,不可亂也;不測,不可知也;不克,不可勝也?!?孫子、尉繚子)言兵勢,皆不外乎《詩》之意?!?同上)比喻,勿以其為小,作為一種形象地描繪,能狀難言之物,能明難言之理,而且給讀者留下馳騁想象的廣闊天地。
上一篇:詩經(jīng)《雅·小雅·鹿鳴之什·常棣》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詩經(jīng)《頌·周頌·臣工之什·臣工》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