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頌周頌清廟之什·清廟》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於穆清廟,肅雍顯相。①濟濟多士,秉文之德。②
對越在天,駿奔走在廟。③不顯不承,無射于人斯。④
【注釋】 ①於(wu烏):嘆詞。穆:深遠。清:肅穆清靜。肅雍:形容祭者的態度嚴肅雍容。顯:高貴顯赫。相,指助祭的公卿諸侯。②濟濟:多而整齊的樣子。多士:指祭祀時許多做事禮的人。秉:懷著,操持。文:周文王。一說,文之德,指文德,文事方面的才德。③對:報答。越:作“於”字解。一說,宣揚。駿:迅速。④不:同“丕”,發語詞。顯:光明。承:尊奉。射(yi亦):借為“斁”,厭惡。斯:語氣詞。
【譯文】 啊,這深遠而清靜的祖廟!助祭顯赫又雍容端莊。威儀整齊的眾多祭者,操持著文王的德教。報答于文王的在天之靈,迅速地奔走在清廟中。文王之德可不光大、可不尊奉?從來就沒有人厭棄它。
【集評】 《毛詩序》:“《清廟》,祀文王也。周公既成洛邑,朝諸侯,率以祀文王焉。”(《毛詩正義》卷十九)
漢·鄭玄:“《清廟》者,祭有清明之德之宮也,謂祭文王也。天德清明,文王象焉,故祭之而歌此詩也。”(《毛詩傳箋》卷十九)
漢·韋玄成:“《清廟》之詩,言交神之禮無不清靜。”(《漢書·韋玄成傳》)
清·姚際恒:“頌為奏樂所歌,尤當有韻;今多無韻者,舊謂一句為一章,一人歌此句,三人和之,所謂‘一唱三嘆’則成四韻。愚謂此說是已,然‘一唱三嘆’恐不必如是泥解,即一人唱,一人和,便已成韻,未為不可也。”(《詩經通論》卷十六)
清·方玉潤:“愚謂此正善于言文王之德也,使從正面描寫,雖千言萬語何能窮盡?文章虛實之妙,不于此可悟哉?”(《詩經原始》卷十六)
清·徐美原:“古制天子七廟,文王廟其一也。如專以此廟為文王廟,則余廟復何稱焉?將別有嘉名,而書傳偶未之及邪?”(陳子展《詩經直解》引《頑石廬經說·清廟說》)
近·吳闿生:“頌文王若鋪述德業,雖連篇累牘豈能盡之。妙用烘托法,寫廟、寫相、寫多士,末以無射詠嘆之,絕不正寫文王。”(《詩義會通》卷四)
【總案】 《詩經》中的頌詩是郊廟之音,是周王朝統治者于天下太平之時,在宗廟祭天祀祖、祈福禳災的樂歌。《周頌》首篇《清廟》就是禮贊周朝奠基人文王豐功偉績的篇什。全詩敘寫了君王與群臣在一派雍容典雅、莊嚴肅穆的氛圍中追懷文王盛德,為國家強盛、人民安康默默祈禱。此詩在藝術描寫上頗得文章虛實之妙。詩人既不直接頌美文王,鋪敘其功烈德澤,也不詳盡描寫祭祀儀式之隆重莊嚴,場面之盛大壯觀;而是著重從側面刻畫參祭者肅靜雍容的態度和無限崇敬的心情,以此來表現文王恩澤醺染后世。文王事跡雖杳不可見,而祭者虔誠恭敬之容可掬,文王盛德之至善至美,于此可見一斑。
上一篇:詩經《國風·鄭風·清人》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詩經《雅·小雅·魚藻之什·漸漸之石》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