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地質圖書館七十四載歌①
七十四辰誕,地質圖書館。
前人創業艱,后輩途非坦。
始有章丁翁②,創館共和衷。
手中無錢款,募捐必親躬。
總統率先許③,解囊勝言語。
礦路各公司,踴躍來參與④。
籌資約四萬,建館資稍具。
攜款入美歐,購書四千數。
此時方有館,此館方富書。
創館實不易,莫忘館當初。
翁氏一言重⑤,親把宗旨誦:
“有館貴有書,有書貴有用”。
首任館長錢,我館一大賢。
愛館勝愛家,治館極周全。
冀東戰事舉,書搬南京去。
洋洋六萬余,迢迢千里距。
南京豈安寧,強寇逼都城。
所長急下令⑥,裝箱秒分爭。
走求盧作孚⑦,艙位我必須。
輾轉鄂湘贛,終運到川渝。
北培有陋室,聊可避刀兵。
抗戰八年整,國破館未停。
光復勝利呼,裝箱移故都。
流離戰火后,別來無恙乎?
三年摧朽殘,大軍逼江邊。
此館何處去?有令卻兩難。
同仁密密議,館藏須保全。
莫向臺灣送,要留大陸天。
所長不疑遲⑧,護書巧計施。
書刊十萬卷,笑迎勝利師。
北平有分館,共護亦辛艱。
受命地下黨,移交報平安。
國定立新章,圖書統一藏。
建設熱潮涌,館事又重張。
老館新邁步,凡事難細顧。
書多館舍無,管理有漏誤。
不滿意見起,微詞驚總理⑨。
總理召會聽,批評甚婉委。
趨問先生黃:“你意何于此?”
先生忙起身:“三言稟總理:
第一好館舍,第二好管理,
第三好館長,如此當足矣。”
總理笑曰善,君言甚衷坦。
允建新館樓,又把體制擬:
服務全國人,地質部管理。
指示俊瑞錢⑩,辦理莫遲延。
籌備把賢募,組長王含馥11。
請出劉東生12,出任組長副。
管委會伊始,行業聘學子。
議席共九員,牽頭四光李13。
還有張文佑14,光遠于等幾15。
個個聲名鵲,等閑無與比。
部長李多智,提出三建議。
書記何長工16,掛帥來主事。
谷牧項目提17,總理親簽批。
北京建新館,眾心上下齊。
學人聞此舉,歡欣倍鼓舞。
從此各相安,借還皆有序。
五八新館成,開門氣象更。
日日門庭滿,一片讀書聲。
十年愚民弄,讀書很無用。
投筆去從農,干校把地種。
有書無人閱,樓空讀者絕。
刊斷幾多年,館人空悲切。
“文革”野火停,春風吹又生。
館門重開放,再把老九迎。
讀書風氣興,老館復繁榮。
幾多成果出,幾多人才萌。
館慶七十年,兩岸諸老聚。
視館如己師,暢把館史敘。
接著去參觀,陳列皆有序。
驚嘆館藏豐,當數亞洲巨。
老館邁新旅,漸入先進伍。
諸老喜點頭,頻出滿意語。
藏書百萬卷,目標已彰顯18。
黃老贈此言,我輩當自勉。
部令頒嘉獎19,滿場齊鼓掌。
嘉獎七十秋,功績來標榜。
前人和后人,癡館同一黨。
老少四五代,耕耘今與往。
默默獻人生,功勞不自想。
今得此殊榮,我輩不愧枉。
最近十來年,經濟忽困難。
書價連天漲,書費怎與攀?
情況報部里,部長拍案起。
語出驚四座,激動不能已:
“地礦部再窮,書還買得起20!”
書費要保值,計財去辦理。
時部艱難極,斥資保智力。
館人當長思,學人當永憶。
黃老去世前,思館夜不眠。
召我館人去,長談似涌泉:
吾受總理托,照顧館有年。
如今體已衰,今日對汝言。
此館珍無限,不可看等閑。
上下要支持,服務要周全。
不辱總理命,此吾最心關。
黃老言未畢,我輩已淚漣。
年后黃老去,舉館大慟然。
如今思黃老,猶覺重任艱。
兩館一所事,謀算二十年。21
信息現代化,大光預見先。
幾屆部黨組,決心與日添。
終于呈報告,國務院批簽。
立項已定案,計委列預算。
機構要先行,組建信息院。
諸事逐漸齊,籌建新樓館。
過去十來年,圍著這事轉。
今天規劃局,明日設計院。
手續何其多,進展何其慢。
選址西北緣,時在八五年。
黨組現場會,拍板定地盤。
建設用場地,至此已昭然。
單位爭幾次,部長申幾番。
九四始運轉,紅頭有文件。
工程第一期,先建圖書館。
九六報收官,說是可以遷。
迎接三十屆,不能稍誤延22。
于是來組織,于是來動員。
搬遷頭等事,一九九六年。
全院布陣營,隊列很分明。
成立指揮部,調動信息兵。
冬日汗濕衣,塵飛人心齊。
下架須三月,月半就了之。
這廂大局定,整裝獲全勝。
隊伍實可驕,職工實可敬。
那廂不消停,夜來風雨聲。
雨驟書箱濕,門阻力論爭。
情急報領導,激言兩面聽。
終歸不了了,稀泥和無形。
全館同志們,大步向前走。
地質圖書館,全國人民有。
想起周總理,精神就抖擻。
傳統要發揚,崗位要堅守。
紀律要嚴明,業務要深厚。
技術要創新,否則要落后。
網上多互聯,館際多攜手
國際多資源,交換維長久。
讀者是我師,讀者是我友。
服務創一流,價值才具有。
大局須顧全,眼光放長遠。
團結力量強,前進共發展。
同志多保重,努力加飯餐。
待到八十誕,老館更好看。
① 全國地質圖書館成立于1916年。程裕淇先生認為全國地質圖書館成立時間應前推到1912年,與前中央地質調查所同時誕生。
② 章鴻釗、丁文江、翁文灝,并稱中國地質學三大奠基人,共同創建了農商部地質調查所。章鴻釗,字演群,為中國地質學會首任會長,著有《三靈解》、《石雅》、《古礦錄》等書。丁文江、字在君,首任地質調查所所長,曾任國民政府“中央”研究院總干事。翁文灝,字詠霓,長期任地質調查所所長,“燕山運動”提出者,曾任國民政府行政院院長長,1951年應毛澤東、周恩來的邀請回國。
③ 黎元洪,時任“中華民國”大總統,為地質圖書館捐洋1500元。
④ 路礦各公司,指開灤煤礦及唐山鐵路等企業。
⑤ 翁文灝先生時任地質調查所所長。
⑥ 黃汲清,中科院院士,著名地質學家,抗戰時期任前中央地質調查所所長,建國后長期擔任中國地質科學院副院長。
⑦ 盧作孚,著名愛國實業家,民生輪船公司創始人, 抗戰時期,為我國企業西遷發揮了巨大作用。
⑧ 李春煜,著名地質學家,時任前中央地質調查所所長。
⑨ 建國初期,將原中央地質調查所、原北平地質調查分所和原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的地質圖書集中到地質部管理。由于保存條件差,管理中也存在問題,引起一些地質學家不滿,將情況反映到周恩來總理處。周總理十分重視,親自召集會議解決問題,對圖書館的管理體制和新館舍建設等做出決定。何長工代表地質部黨組就此事做了檢查,并向國務院寫了落實處理的報告。
⑩ 錢俊瑞,時任文化部黨組書記。
11 王含馥,籌備組組長,時任全國地質資料局局長,后任湖南省副省長和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12 劉東生,籌備組副組長,中科院院士,著名地質學家,時為中國科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
13 李四光,著名地質學家,時任地質部部長。
14 張文佑,中科院院士,著名地質學家,時為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
15 于光遠,著名經濟學家,以及其他著名人士。
16 何長工,時任地質部黨組書記,副部長。
17 谷牧,時任國家計劃委員會主任。
18 取黃汲清先生為全國地質圖書館成立七十周年題詞意。
19 1992年,地質礦產部向地質圖書館頒發嘉獎令,表彰地質圖書館七十年來對我國地質工作發展做出的重要貢獻。
20 1992年,正直國家財政困難時期,購書費用嚴重不足。地礦部在研究全國地質圖書館購書費用問題時,朱訓部長拍案而起,說:“地礦部再窮,書還買得起!”
21 粉碎“四人幫”后,時任地質部部長的孫大光提出建立“三館一所(全國地質資料館、全國地質圖書館、地質博物館和地質情報所)”,經國務院領導批示同意后,進入立項操作階段。
22 1996年,在北京召開了第三十屆國際地質大會。
上一篇:梅山詩稿《入贛州(二首)》原文賞析
下一篇:梅山詩稿《全國地質資料館成立60周年祝詞》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