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新嫁娘》唐詩賞析,《新嫁娘》原文與注釋
王 建
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
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①
【注釋】 ①諳:熟悉。姑:婆婆,丈夫的母親。小姑:丈夫的妹妹。
【鑒賞】 這是一首廣為流傳的詩,從唐至今的詩選幾乎都無一例外地選了這首詩,說明這首詩自有其獨具的魅力。
這首詩寫的是一位新嫁娘初到婆家的謹慎小心的心理及其行為表現(xiàn)。“新媳婦難當”,剛到婆家,一舉一動都得小心翼翼。一方面怕人笑話,另一方面怕來自婆婆的冷眼或斥責,這是封建社會里新嫁娘的普遍心理。這位新嫁娘是怎么應付這種情況的呢? “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 古代女子出嫁后的第三天,俗稱 “過三朝”,依照習俗要下廚房作菜。“三日” 正見其 “新”,“洗手” 見其衛(wèi)生、潔凈,也表現(xiàn)了新嫁娘的鄭重其事,一心想把這一頓飯做好。
但怎么才能做好這頓飯呢? 自己從來沒有與婆婆一起生活過,一點也不了解她是喜歡辣呢還是喜歡咸,是喜歡麻呢還是喜歡酸。而這頓飯婆婆是否喜歡是問題的關(guān)鍵。如果糊里糊涂地做一頓飯端上去,肯定會引來婆婆的不滿。這樣人們不但會覺得她不會做飯,還會說她母親指教得不夠。但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對了,小姑不是在旁邊嘛! 她從小與婆婆一起生活,肯定知道婆婆的口味,何不去讓她嘗一嘗呢?于是這位聰明的新嫁娘不但把問題解決了,同時還拉近了與小姑的關(guān)系,改善了自己在這個新家里的人際關(guān)系。“食以味為先”,只要口味合婆婆的意,別的倒在其次了。于是新嫁娘終于做了一頓合乎婆婆的口味的飯菜。這正是本詩的最后兩句: “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這首詩通過對一個剛出嫁的姑娘在婆婆家第一次下廚做飯時所遇到的難題(“未諳姑食性”) 及其解決,刻畫了一個聰明機靈的新嫁娘的形象。
上一篇:《岑參·戲問花門酒家翁》唐詩賞析,《戲問花門酒家翁》原文與注釋
下一篇:《劉長卿·新年作》唐詩賞析,《新年作》原文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