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國風鄭風·豐》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子之豐兮,俟我乎巷兮,悔予不送兮!①
子之昌兮,俟我乎堂兮,悔予不將兮!②
衣錦褧衣,裳錦褧裳。③叔兮伯兮,駕予與行!④
裳錦褧裳,衣錦褧衣。叔兮伯兮,駕予與歸!⑤
【注釋】 ①子之豐:你的身體豐滿美好。子,你。之,結構助詞。豐,豐滿健康。聞一多《風詩類鈔》:“古以豐碩為美。”俟(si 四):等候。此句指男方來求親時等候于女家巷中。巷即居宅或里道。《毛詩傳箋通釋》引王氏曰:“古謂里道為巷,亦謂所居之宅為巷。”不送:不從嫁。聞一多《風詩類鈔》:“不送,不相從行也。” ②昌:盛壯貌。聞一多《風詩類鈔》:“豐、昌皆壯大之美。”堂:堂屋。此句指男方來求親時,等候于堂屋之前。不將:不從嫁。與上章“不送”同意。聞一多《風詩類鈔》:“送、將都是陪行。” ③衣錦:穿上錦衣。“衣”在此作動詞。錦衣,彩綢衣。褧(jiong 炯)衣:麻紗單罩衣,以障灰塵之用。聞一多《風詩類鈔》:“新婦上路,也加褧衣。”《說文·衣部》:“褧,麻也。”裳錦:穿上錦裳。裳,下衣,即裙,在此作動詞。褧裳:麻紗罩裳,以障灰塵之用。古時婦人之服衣裳相連,褧衣亦即褧裳。④叔、伯:弟弟、哥哥,同輩稱呼。《毛傳》:“叔伯,迎己者。”姚際恒《詩經通論》:“叔伯,指送者。”亦通。駕:駕車。行:女子出嫁曰行。⑤歸:女子出嫁曰歸。義同上章之“行”。
【譯文】 愛你身材美而豐,來在巷中要親迎,悔我未能伴你行!愛你體軀壯而盛,來在堂前要親迎,悔我未能與你行! 穿上錦衣罩紗衣,穿上錦裳罩紗裙。叫聲叔叔又伯伯,駕車快來就成親! 穿上錦裳罩紗裙,穿上錦衣罩紗衣。叫聲叔叔又伯伯,駕車快來行婚禮!
【集評】 清·戴震:“悔不送,以明己之不得自主,而意終欲隨之也。”“詩言迎者之美,固所愿嫁也,必無自主不嫁者也。”(《毛鄭詩考證》卷四)
近·吳闿生:“舊評:后二章悔后之望,特為悔字添腦后紋。”(《詩義會通》)
今·陳子展:“《序》說‘刺亂’,意謂刺昏禮親迎,女猶不至,由于淫亂。誤會詩旨,偏責弱女,非也。”(《詩經直解》卷七)
【總案】 此篇詠一女子,由于某種原因,或系家長方面干擾,或社會方面之讒間等等,當初未能跟一個自己喜歡的男子成親。事后懊悔了,決心盛裝明志,要同男方成親。《詩序》解此詩:“《豐》,刺亂也。昏姻之道缺,陽倡而陰不和,男行而女不隨。”此正漢儒詩教,以為女子自己決定嫁與不嫁就是“亂”。而此詩恰恰證明,當時鄭國女子自己決定婚事,全屬正常行為,非亂也。聞一多解此詩:“親迎不行,既而悔之。”(《風詩類鈔》)正是言簡意明。此詩共四章,一、二兩章疊詠,后悔“不送”、“不將”,每句用一“兮”字,感嘆之情,溢于言表。三、四兩章疊詠,先言錦衣盛裝,繼言催歸迎娶,調子轉向明快。皆敷陳而直言之,《詩集傳》注四章:“賦也。”
上一篇:漢詩《漢樂府民歌·東門行》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詩經《頌·周頌·臣工之什·豐年》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