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扶桑早掛弓②,水犀軍指島門空③。來庭豈為修文德,柔遠初非黷武功④。牙帳受降秋色外,羽林奏捷月明中。海隅久念蒼生困,耕鑿今從九壤同⑤。
注釋 ①作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明末愛國將領鄭成功驅逐了荷蘭殖民主義者,收復了臺灣,不久病逝。此后子鄭錦、孫鄭克塽相繼嗣位,割據孤島,與已統一了大陸的清朝政府相對抗,多次拒絕玄燁的招撫,并與大陸叛亂勢力相勾結,不斷騷擾閩浙沿海,致使生民涂炭。于是玄燁決定用武力統一臺灣。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四日,大軍在大將施瑯的率領下往征臺灣,七月十五日鄭克塽以臺灣降,八月十五日捷報傳入宮中。②扶桑:古代傳說中處于東方海中的島嶼,此處指臺灣。③水犀軍:意為披著水犀牛皮鎧甲的軍隊。④柔遠:懷柔招撫遠人。⑤耕鑿:勞動、生息。古 《擊壤歌》: “耕田而食,鑿井而飲。”
上一篇:淳穎《中元夜次成邸韻二首》
下一篇:善耆庚子冬日感事用杜少陵秋興韻(選二首)《之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