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浦書事六首
其一
揮汗讀書不已,人皆怪我何求(2)。
我豈更求榮達(3),日長聊以消憂(4)。
其二
魚稻有如淮右(5),溪山宛類江南(6)。
自是遷臣多病(7),非于此地煙嵐(8)。
其三
南土四時盡熱(9),愁人日夜俱長(10)。
安得此身作石(11),一齊忘了家鄉。
其四
洛邑太師奄謝(12),龍川僕射云亡(13)。
他日巋然獨在(14),不知誰似靈光(15)。
其五
身與杖藜爲二(16),對月和影成三(17)。
骨肉未知消息(18),人生到此何堪(19)。
其六
寒暑更拚三十(20),同歸滅盡無疑(21)。
縱復玉關生入(22),何殊死葬蠻夷(23)。
詩詞類別:即事感懷
來源:《粵西詩載》
相關作品:光華亭
(1)寧浦:在今廣西橫縣。
(2)怪:責備。
(3)榮達:聲名顯赫,地位崇高。
(4)聊:姑且。
(5)淮右:也稱淮西,今蘇北豫東淮河北岸一帶。
(6)溪山:泛指山水。 宛類:好象。
(7)遷臣:被貶謫的臣子。
(8)干:關涉。 煙嵐:泛指自然環境。
(9)四時:四季。
(10)“愁人”句:對憂愁的人來説,白天黑夜都顯得很長。
(11)作石:化作石頭。意爲心思俱滅。
(12)洛邑:也作雒邑,即今河南洛陽。 太師:古三公之一。 奄:突然。 謝:凋謝,死亡。
(13)龍川:縣名,今屬廣東。 僕射:官名。 云:説。
(14)巋然:高峻獨立的樣子。這裏意爲健在。
(15)靈光:即靈光殿,漢景帝子恭王所建。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序》:“初,恭王始都下國,好治宮室,遂因魯基兆而營焉。遭漢中微,自京西未央建章之殿,皆見隳壞,而靈光巋然獨存。”其殿遺址,當在今山東曲阜縣東。
(16)“身與”句:意爲自己沒有親朋,孑然一身。 杖藜:泛指扶杖。
(17)“對月”句:典出唐李白《月下獨酌》:“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18)骨肉:指親人。
(19)何堪:怎么忍受得了。
(20)寒暑:指年歲。 更拚:再舍棄,引申爲再過。
(21)同歸:同樣的結果。
(22)玉關:即今玉門關。后漢班超在西域三十一年,求歸上疏稱:“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門關。”(《后漢書》四七卷)這句意爲即使生還故里。
(23)殊:不同。
秦觀
秦觀(公元一○四九——一一○○),字少游,一字太虛,號淮海居士,宋代揚州高郵(今江蘇高郵縣)人。元豐八年(公元一○八五)進士。哲宗時歷任太學博士、秘書省正字、國史院編修官,坐黨籍歷貶橫州(治所在今廣西橫縣)、雷州等地。徽宗立,復宣德郎,放還至藤州(治所在今廣西藤縣東)卒。觀以文學受知于蘇軾,爲蘇門四學士之一。能詩文。詞爲北宋一大家,與黃庭堅齊名,爲黃所不及。風格屬婉約一派,內容多寫柔情,亦有感傷身世之作,遣詞精密,善于刻畫,但格調不高。有《淮海集》。
朝代:宋代
籍貫:江蘇高郵
上一篇:桑悅《喜遷鶯·爲梧州士大夫送郡侯張克修綵帳作》即事感懷詩詞賞析
下一篇:蔣冕《寄唐大紳(有序)》即事感懷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