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宗羲
簡石禪師騎虎圖,下士見之爭胡盧①。
豪豬健狗尚足畏②,何況虎乃毅獸乎③?
腥風一過鳥鵲噪,倀鬼前后相牽扶④。
安肯俯首出胯下⑤,給公指使同家奴?
梨洲老人謂不然,事固易易言非誣⑥。
吾家四明萬山中,虎聲夜夜繞坐隅⑦。
落日一半在青楓,便與牛羊爭路途。
有時醉踏明月歸,攔向溪橋如蒙箕⑧。
叱之帖身避道家,不用尺棰相支吾⑨。
此非有道習則然,何況公事于浮屠。
【注釋】
①下士:下愚之人。《老子》:“下士聞道大哭之。”胡盧:亦作“盧胡”,笑貌,表示嘲諷。《孔叢子·抗志》:“衛君乃胡盧大笑。”《后漢書·應劭傳》:“夫睹之者掩口盧胡而笑。” ②豪豬:亦稱箭豬,刺豬。全身黑色或褐色,肩部至尾密布長刺,穴居山腳或山坡,往往盜食農作物。③毅獸:兇猛之獸。《說文解字》:“毅,妄怒也。” ④倀鬼:鬼名。《正字通》載,據說人被猛虎咬死后,魂不敢到別的地方去,常為猛虎做事,這種鬼就叫“倀鬼”。⑤安肯:怎么肯。⑥易易:簡略,平常。《禮記》:“孔子曰:吾觀于鄉而知王道之易易也。”誣:沒有憑據的亂說。⑦坐隅(yu):座位旁邊。⑧蒙箕:簸箕。⑨尺棰(chui):短棒。支吾:抵拒,抵御。
【評說】
本詩選自黃宗羲《南雷詩歷》卷二。
黃宗羲(1610—1695),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字太沖,號梨洲,又號南雷,余姚(今屬浙江)人。自幼深受家庭影響,重氣節,輕生死,嚴操守,辨是非,磨礪風節,疾惡如仇;反對宦官和權貴,成為東林黨子弟的著名領袖。清兵南下,組織同志,起兵抗擊,不利。又依魯王于海上。抗清失敗后,專事著述,反對空洞浮泛的學風,倡言治史,開浙東研史之風,為清代史家開山祖。對經學、天文、歷算、數學、音律諸學都有很深造詣。清廷多次企圖羅致,威逼利誘,終不為所動,堅不赴征。著述頗豐,有《明儒學案》、《宋元學案》、《明夷待訪錄》、《南雷文定錄》、《律呂新義》、《黃梨洲文集》、《黃梨洲詩集》等。
這首題畫詩從開頭至“給公指使同家奴?”是一個層次,寫“下士”見圖而笑,少見多怪。簡石禪師這一幅《騎虎圖》,給那些下愚之士看了以后,紛紛掩口胡盧而笑,表示輕慢渺視,不屑一顧的神情,并且連續提出了兩點質疑。其一,即使是豪豬、健狗,尚且令人生畏,何況像老虎這類毅獸?不要說見到老虎,就連猛虎來時的腥臭之風拂過,鳥鵲便惶噪不安,更何況還有倀鬼前呼后擁,互相牽扶。而今猛虎怎么肯俯首帖耳,在簡石禪師胯下,聽從他的指揮,猶如家奴一般,此其二。
針對“下士”的這一陋見,詩人以親自經歷說明虎并不可怕。一句“梨洲老人謂不然”,力拔千鈞,詩意由此陡轉。“吾家四明萬山中”,并非指家鄉而言,而是寫自己在四明山抗清,深居萬山之時。當時,條件極為惡劣,夜夜虎聲繞坐隅,不絕于耳。每當落日西沉,余暉斜映,映紅了一半青楓林,猛虎便出來與牛羊爭道,開始了夜間的活動。有時,詩人踏著月光,深夜醉歸,抬頭惟見猛虎坐如蒙箕,堵住了溪上的小橋。而我只猛吼一聲,它便乖乖地帖身伏首,避退道旁,根本用不著棰棒自衛。其中原委惟有一點“有道習然”,習以為常,而這正是“下士”所缺,也是“下士之所以為下士”的原因,與開頭相應,點明主題。
全詩有敘事,有議論,描寫真實,清晰通暢,是黃宗羲詩歌散文化而且富有哲理的代表作。
上一篇:《題秋風紈扇圖》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米元暉云山圖》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