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頌周頌閔予小子之什·桓》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綏萬邦,婁豐年。①天命匪解。②桓桓武王,
保有厥士。③于以四方,克定厥家。④於昭于天,
皇以間之!⑤
【注釋】 ①綏:安定。萬邦:指密、崇、奄等屬國。婁:同“屢”,《左傳·宣公十二年》引作“屢”。 ②匪解:不懈怠。匪,非。解,通“懈”。 ③桓桓:威武的樣子。士:疑為“土”之誤。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士與土形近,古多互訛。……保土,猶言‘保邦’也。作士者,蓋以形近而訛。” ④于:于是。以:用。克:能。厥:其;他的。⑤於(wu 烏):嘆美詞。昭:明。于:猶“乎”。皇:君王。間:代。之:指商。
【譯文】 誅暴平定了萬邦,連年豐收多吉祥。天命在周真久長。威風凜凜的武王,保有遼闊的封疆。于是用武于四方,齊家治國人人喜洋洋。啊!萬丈光芒天空照,君臨天下代殷商!
【集評】 宋·朱熹:“大軍之后,必有兇年。而武王克商,則除害以安天下,故屢獲豐年之祥。傳所謂周饑克殷而年豐是也。然天命之于周,久而不厭也。故此桓桓之武王,保有其士而用之于四方,以定其家,其德上昭于天也。間字之義未詳。《傳》曰:間,代也,言君天下以代商也。此亦頌武王之功。”又,“《春秋傳》以此為《大武》之六章,則今之篇次,蓋已失其舊矣。又篇內已有武王之謚,則其謂武王時作者亦誤矣。《序》以為‘講武類祃’之詩,豈后世取其義而用之于其事也與?”(《詩集傳》卷十九)
清·方玉潤:“祀武王于明堂也。”(《詩經原始》卷十七)
今·程俊英:“這是歌頌武王克商以后,各國安定,年谷常豐,天下太平。 它是《大武》的第六章。” (《詩經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總案】 這首詩是歌頌周武王克商后各國安定,年谷常豐的太平景象。雖不免有廟堂文學夸飾過分之嫌,但由于對武王業績的陳述還較為真實,內容具體、集中,結構緊密,語言流暢,因此還具有一定的藝術感染力。
上一篇:漢詩《漢樂府民歌·枯魚過河泣》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漢詩《古詩三首·桔柚垂華實》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