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國語·里革斷罟匡君
宣公夏濫于泗淵①。里革斷其罟而棄之②,曰: “古者大寒降,土蟄發,水虞于是乎講罛罶,取名魚,登川禽,而嘗之寢廟,行諸國人,助宣氣也③。鳥獸孕,水蟲成,獸虞于是乎禁罝羅,矠魚鱉以為夏犒, 助生阜也④。 鳥獸成, 水蟲孕, 水虞于是乎禁罝罜蔍; 設阱鄂,以實廟庖⑤,畜功用也。且夫山不槎蘗,澤不伐夭,魚禁鯤鮞,獸長麑麋, 鳥翼鷇卵, 蟲舍蚳蝝, 蕃庶物也⑥。 古之訓也。 今魚方別孕,不教魚長,又行網罟,貪無藝也⑦。”
公聞之,曰: “吾過而里革匡我⑧,不亦善乎! 是良罟也⑨,為我得法。使有司藏之,使吾無忘諗⑩。”師存侍(11),曰: “藏罟,不如置里革于側之不忘也。”
【注釋】 ①宣公:魯國國君。濫: 將漁網沉于水中捕魚。泗: 泗水,魯國的一條河流。②里革: 魯國的大夫。罟(gu): 漁網。③土蟄: 蟄伏在土里的蟲子。發: 出來。水虞:管理河流湖泊的官員。講: 謀劃。罛(gu): 大漁網。罶(liu): 捕魚的籠子。名魚: 大魚。登: 得到。川禽: 甲魚之類。嘗: 獻祭。寢廟: 祖廟。諸: “之于” 的合音。宣氣: 宣泄陽氣。④獸虞: 掌管捕捉野獸的官員。罝 (ju): 捕野獸的網。羅: 捕鳥的網。矠 (ze): 以叉矛刺取物。夏犒: 夏天食用的魚干。生阜: 生長。⑤罜蔍(zhulu): 小漁網。阱: 陷阱。鄂:陷阱中的木樁。庖: 廚房。⑥槎: 砍伐。蘗 (nie): 樹木砍伐后發的嫩芽。夭: 沒有長大的樹木。鯤鮞 (kuner): 小魚。麑 (ni): 小鹿。麋(yao): 小麋鹿。鷇(kou): 幼鳥。蚳蝝(chiyuan): 幼蟲。庶物: 萬物。⑦方: 正在。無藝: 沒有限度。⑧過: 錯誤。⑨是: 代詞,這。⑩諗 (shen): 告訴。(11)師: 樂師。存: 人名。
【譯文】 魯宣公夏天把漁網沉入泗水的深淵捕魚。里革割斷他的漁網并拋棄掉,說: “從前,嚴寒逐漸消退,蟄伏的蟲子從土中鉆出來,這時候,負責捕魚的官員就使用漁網魚籠去捕取大魚、鱉蚌之類,進獻給國君的祖廟享用; 然后再讓百姓去捕撈,這有助于春天的陽氣宣泄出來。鳥獸孕育,水里魚鱉長成之時,負責打獵的官員就禁止使用捕捉鳥獸的網羅,這時就刺取魚鱉之類做成魚干夏天食用,這是幫助鳥獸生養成長。當鳥獸長成,水中的魚鱉孕育之時,負責捕魚的官員就禁止使用小魚網,這時就設置陷阱之類捕捉鳥獸,來充實祖廟的祭品和庖廚的美味,這樣做是為了增加國家的用度。況且在山上不砍伐樹樁新發的嫩芽,在湖泊邊不砍伐沒有長大的草木,河里禁止捕取魚子,讓小麑小麋鹿之類小野獸成長,捕鳥時要保護幼鳥和鳥蛋,捉蟲時要放開幼蟲,這樣做是為了萬物的繁衍。這些都是古代傳下來的教訓啊。現在,魚兒正離開雄魚在孕育,不讓魚兒成長,還要用漁網去捕捉,這是貪得無厭啊。”
宣公聽了這一席話,說:“我有過錯,而里革幫助我糾正,不是很好的嗎?這破了的漁網真是好,它為我得到了很好的教訓。讓官員把它收藏好,它使我不會忘記這一番良言。”樂師存正在旁邊侍候,他說: “收藏這漁網,還不如讓里革在身邊,這樣您更不會忘記的。”
【鑒賞】 本文以極為簡潔的語言刻畫了兩個人物形象:魯宣公和大夫里革。宣公在魚類繁殖的夏季下網捕魚,里革先割破并扔掉了魚網,再引用古訓闡述破網的理由,還指責宣公這樣做是貪得無厭; 宣公面對破魚網和里革的指責不但不發怒,反而高興地把破魚網收起來,以提醒自己不要忘記里革的教誨。大夫匡君果斷,國君知錯即改,兩個人物形象生動鮮明。從本文還可以看出中華民族從古以來對于有益于人類的鳥獸蟲魚,總是采取有節制的捕獲政策,十分注重生態平衡。文中的里革不怕權勢進行勸諫; 魯宣公及時醒悟,虛心納諫;師存進言,意味深長。三個人物的言行,至今仍有令人深思之處。
上一篇:《古文觀止·《國語》·里革斷罟匡君》鑒賞
下一篇:《古文觀止·捕蛇者說·鈷鉧潭西小丘記》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