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塘湖春行》原文與翻譯、賞析
孤山寺北賈亭西①,水面初平云腳低②。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注釋】 ①孤山: 在西湖中后湖與外湖之間,因孤峰高聳,跟其他山不相連接,故名。上有寺,六朝陳時建。賈亭:唐貞元間,杭州刺史賈全建,又稱“賈公亭”。②云腳: 低垂、流蕩的云氣。
(褚斌杰)
【今譯】 繞過湖心孤山寺的北面,
緩步在賈公亭西的湖濱;
新漲的春水微微蕩漾,
向湖面低垂著舒卷的白云。
聽,那兒有幾只怯寒的春鶯,
正爭著飛向陽光暖照的樹林;
看,又是誰家新來的燕子,
正啄泥筑巢忙個不停。
路旁雜亂的小花,
漸漸迷住了人們的眼睛;
腳下淺淺的嫩草,
也剛剛能夠將馬蹄遮平。
看不夠也行不夠呵,
最愛的是這湖東的美景:
這兒有平坦修長的白沙堤,
還有堤畔垂楊的片片綠蔭。
(張虹)
【賞析】 這是一首紀游詩,寫于長慶三年或四年,詩人白居易正在杭州刺史任上。錢塘湖,即杭州的西湖。西湖美景,四時不同,這首詩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初春時節西子湖畔春意盎然的畫圖。
詩的起首兩句“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前句用孤山寺和賈亭兩處西湖所特有的名勝,點出自己這次春游的行蹤。接著用水態、云氣總括地寫出了湖上早春的景觀。江南早春,春水初漲,上與岸平;云霧低垂,空氣濕潤,正是一片水鄉春來的景象。黃鶯是唱春的歌手,燕子是報春的使者,它們最先給人間帶來春的信息。“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不多幾處的黃鶯爭搶著飛向朝陽的暖樹,乍來的燕子正忙著銜泥造巢。這兒說“幾處”、“誰家”,而不說 “處處”、“家家”,稱鶯為“早鶯”,叫燕為 “新燕”,可見正是黃鶯初見,燕子新來的初春季節,而與 “千里鶯啼”和“老燕引雛”的仲春、暮春之景不同。但也正是這幾處早鶯,幾只新燕,給人間帶來冬去春來的無限驚喜,預示了繁花似錦的春日即將降臨。五六兩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前面用早鶯、新燕寫出初春的活力,是動態;這里用漸欲迷人的群芳和剛剛生長起來的嫩草來寫初春的勃勃生機。前后四句,把春到人間,錢塘湖上的一派春意,如畫圖般托現在讀者面前。詩以“春行”為題,是寫詩人隨行而觀覽,前邊景已寫足,最后則順勢流轉,“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詩人總攬了全湖之勝以后,寫出了自己此行的感受,當他踏上湖東的綠柳掩映的白沙堤時,已完全被這湖光勝景所陶醉了,以至流連忘返,行而不忍離去。這一結尾,把抒情和議論融入畫面,讓自己的興致、心態成為這幅湖上早春圖的有機部分。
清代評論家方東樹在 《續昭昧詹言》 中評論此詩說,此詩的佳處在“象中有興,有人在,不比死句”。所謂 “有人在”,也就是說作者并不只是客觀地刻畫風景,而是將彌漫著生命力的自然風景與詩人對自然美的豐富感受交織在一起寫出,從而使人讀過此詩以后不僅如畫卷在目,同時也與詩人一起,在心中不由地蕩起一種對西湖美景的留戀喜悅之情。古來題寫西湖美景的詩不知有多少,而這篇詩正是難得的佳作,一直成為膾炙人口的名篇。
上一篇:《重別周尚書》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長信秋詞(其三)》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