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背著因襲的重擔,肩住了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寬闊光
明的地方去……
——魯迅:《墳》
象牙塔里的紳士總會假清高的笑罵:“政治家,政治家,你算得什么藝術家呢!你的藝術是有傾向的!”對于這種嘲笑,革命文學家只有一個回答:
你想用什么來罵倒我呢?難道因為我要改造世界的那種熱誠的巨大火焰, 它在我的藝術里也在燃燒著么?
——盧納察爾斯基:《高爾基作品選集序》
革命的作家總是公開地表示他們和社會斗爭的聯系;他們不但在自己的作品里表現一定的思想, 而且時常用一個公民的資格出來對社會說話, 為著自己的理想而戰斗,暴露那些假清高的紳士藝術家的虛偽。高爾基在小說戲劇之外, 寫了很多的公開書信和“社會論文”(Publicist articles), 尤其在最近幾年——社會的政治的斗爭十分緊張的時期。也有人笑他做不成藝術家了, 因為“他只會寫些社會論文”。但是,誰都知道這些譏笑高爾基的,是些什么樣的蚊子和蒼蠅!
魯迅在最近15年來,斷斷續續的寫過許多論文和雜感,尤其是雜感來得多。于是有人給他起了一個綽號,叫做“雜感專家”?!皩!痹凇半s”里者, 顯然含有鄙視的意思??墒?,正因為一些蚊子蒼蠅討厭他的雜感,這種文體就證明了自己的戰斗的意義。魯迅的雜感其實是一種“社會論文”——戰斗的“阜利通”(feuilleton)。誰要是想一想這將近二十年的情形,他就可以懂得這種文體發生的原因。急遽的劇烈的社會斗爭, 使作家不能夠從容的把他的思想和情感熔鑄到創作里去,表現在具體的形象和典型里;同時, 殘酷的強暴的壓力, 又不容許作家的言論采取通常的形式。作家的幽默才能,就幫助他用藝術的形式來表現他的政治立場, 他的深刻的對于社會的觀察, 他的熱烈的對于民眾斗爭的同情。不但這樣,這里反映著五四以來中國的思想斗爭的歷史。雜感這種文體,將要因為魯迅而變成文藝性的論文(阜利通——feuilleton)的代名詞。自然,這不能夠代替創作, 然而它的特點是更直接的更迅速的反應社會上的日常事變。
現在選集魯迅的雜感, 不但因為這里有中國思想斗爭史上的寶貴的成績, 而且也為著現時的戰斗:要知道形勢雖然會大不相同, 而那種吸血的蒼蠅蚊子, 卻總是那么多!
……
魯迅從進化論進到階級論,從紳士階級的逆子貳臣進到無產階級和勞動群眾的真正的友人, 以至于戰士, 他是經歷了辛亥革命以前直到現在的四分之一世界的戰斗,從痛苦的經驗和深刻的觀察之中, 帶著寶貴的革命傳統到新的陣營里來的。他終于宣言: “原先是憎惡這熟識的本階級, 毫不可惜它的潰滅,后來又由于事實的教訓, 以為惟新興的無產者才有將來?!?《二心集》:《序言》)關于最近期間,“九一八”以后的雜感,我們不用多說,他是站在戰斗的前線,站在自己的哨位上。他在以前, 就痛切的指出來: “大小無數的人肉的筵宴,即從有文明以來一直排到現在, 人們就在這會場中吃人,被吃, 以兇人的愚妄的歡呼, 將悲慘的弱者的呼號遮掩, 更不消說女人和小兒。這人肉的筵宴現在還排著,有許多人還想一直排下去。掃蕩這些食人者,掀掉這筵席,毀壞這廚房, 則是現在的青年的使命!” (《墳》:《燈下漫筆》)而現在,這句話里的“青年”兩個字上面已經加上了新的形容詞,甚至于完全換了幾個字,——他在日本帝國主義動手瓜分, 英美國聯進行著共管, 而中國的紳商統治階級耍著各種各樣的戲法零躉發賣中國的時候,——忍不住要指著那些“民族主義文學者”說:“他們將只盡些送喪的任務,永含著戀主的哀愁, 須到……階級革命的風濤怒吼起來,刷洗山河的時候,這才能脫出這沉滯猥劣和腐爛的運命。”(《二心集》:《民族主義文學的任務和運命》)
然而魯迅雜感的價值決不止此。他自己說: “因為從舊壘中來,情形看得較為分明,反戈一擊, 易制強敵的死命。” (《墳》:《寫在“墳”后面》)從滿清末期的士大夫,老新黨,陳西瀅們……一直到最近期的洋場無賴式的文學青年,都是他所親身領教過的。劊子手主義和僵尸主義的黑暗, 小私有者的庸俗, 自欺, 自私,愚笨,流浪賴皮的冒充虛無主義, 無恥,卑劣,虛偽的戲子們的把戲,不能夠逃過他的銳利的眼光。歷年的戰斗和劇烈的轉變給他許多經驗和感覺,經過精煉和融化之后,流露在他的筆端。這些革命傳統(revolutionarytradition)對于我們是非常之寶貴的, 尤其是在集體主義的照耀之下:
第一, 是最清醒的現實主義。“中國人向來因為不敢正視人生,只好瞞和騙, 由此也生出瞞和騙的文藝來, 由這文藝, 更令中國人更深地陷入瞞和騙的大澤中,甚而至于已經自己不覺得?!?《墳》:《論睜了眼看》)這種思想其實反映著中國的最黑暗的壓迫和剝削制度,反映著當時的經濟政治關系??婆e式的封建等級制度,給每一個“田舍郎”以“暮登天子堂”的幻想;租佃式的農奴制度給每一個農民以“獨立經濟”的幻影和“爬上社會的上層”的迷夢。這都是幾百年來的“空前偉大的”煙幕彈。而另一方面,在極端重壓的沒有出路的情形之下,散漫的剝奪了取得知識文化的可能的小百姓, 只有一廂情愿的找些“巧妙”的方法去騙騙皇帝官僚甚至于鬼神。大家在欺人和自欺之中討生活。統治階級的這種“文化遺產”甚至于像沉重的死尸一樣,壓在革命隊伍的頭上,使他們不能夠迅速的擺脫。即使“到處聽不見歌吟花月的聲音了,代之而起的是鐵和血的贊頌。然后倘以欺瞞的心, 用欺瞞的嘴, 則無論說A和O, 或Y和Z, 一樣是虛假的”(同上)。魯迅是竭力暴露黑暗的,他的諷刺和幽默,是最熱烈最嚴正的對于人生的態度。那些笑他“三個冷靜”的人, 固然只是些嗡嗡嗡的蒼蠅。就是嫌他冷嘲熱諷的“不莊嚴”的,也還是不了解他, 同時,也不了解自己的“空城計”式的夸張并不是真正的戰斗??墒牵斞傅默F實主義決不是第三種人的超然的旁觀的所謂“科學”態度。善于讀他的雜感的人, 都可感覺到他的燃燒著的猛烈的火焰在掃射著猥劣腐爛的黑暗世界?!笆澜缛杖崭淖?,我們的作家取下假面,真誠地,深入地, 大膽地看取人生并且寫出他的血和肉來的時候早到了;早就應該有一片嶄新的文場,早就應該有幾個兇猛的闖將!”(同上)“第二,是“韌”的戰斗?!皩τ谂f社會和舊勢力的斗爭, 必須堅決,持久不斷, 而且注重實力。……我們急于要造出大群的新的戰士;但同時,在文學戰線上的人還要‘韌’?!?《二心集》)“野牛成為家牛,野豬成為豬,狼成為狗,野性是消失了,但只足使牧人喜歡,于本身并無好處。……我以為還不如帶些獸性,如果合于下列的算式倒是不很有趣的:人+家畜性=某一種人?!?《而已集》:《略論中國人的臉》)而獸性就在于有“咬筋”,一口咬住就不放,拚命的刻苦的干去,這才是韌的戰斗。牧人們看見小豬忽然發一陣野性, 等忽兒可馴服了,他們是不憂愁的。所以這種獸性和韌的戰斗決不是歇死替利地可以干得來的。一忽兒“絕望的狂跳”, 一忽兒又“委靡而頹傷”,一忽兒是囂張的狂熱,一忽兒又捶著胸脯懺悔,那有什么用處。打仗就要像個打仗。這不是小孩子賭氣,要結實的立定自己的腳跟,躲在壕溝里,沉著的作戰,一步步的前進,——這是魯迅所謂“壕塹戰”的戰術。這是非合法主義的戰術。如果敵人用“激將”的辦法說:“你敢走出來”, 而你居然走了出去, 那么,這就像許褚的赤膊上前陣, 中了箭是活該。而笨到會中敵人的這一類的奸計的人, 總是不肯, 也不會韌戰的。
第三,是反自由主義。魯迅的著名的“打落水狗”(《墳》:《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真正是反自由主義, 反妥協主義的宣言。舊勢力的虛偽的中庸,說些鬼話來羼雜在科學里,調和一下,鬼混一下,這正是它的詭計。其實這斗爭的世界, 有些原則上的對抗事實上是決不會有調和的。所謂調和只是敵人的緩兵之計。狗可憐到落水, 可是它爬出來仍舊是狗, 仍舊要咬你一口, 只要有可能的話。所以“要打就得打到底”——對于一切種種黑暗的舊勢力都應當這樣。但是死氣沉沉的市儈,——其實他們對于在自己手下討生活的人一點兒也不死氣沉沉,——表面上往往會對所謂弱者“表同情”, 事實上他們有意的無意的總在維持著剝削制度。市儈,這是一種狹隘的淺薄的東西,它們的頭腦(如果可以說這是頭腦的話),被千百年來的現成習慣和思想圈住了,而在這個圈子里自動機似的“思想”著。家庭,私塾, 學校, 中西“人道主義”的文學的影響。一切所謂“法律精神”和“中庸之道”的影響,把市儈的腦筋造成了一種簡單機器,碰見什么“新奇”的, “過激”的事情, 立刻就會像留聲機似的“啊呀呀”的叫起來。這種“叭兒狗” “雖然是狗, 又很像貓, 折中, 公允, 調和, 平正之狀可掬, 悠悠然擺出別個無不偏激, 惟獨自己得了 ‘中庸之道’似的臉來”。魯迅這種暴露市儈的銳利的筆鋒, 充分的表現著他的反中庸的,反自由主義的精神。
第四,是反虛偽的精神。這是魯迅——文學家的魯迅,思想家的魯迅的最主要的精神。他的現實主義,他的打硬仗, 他的反中庸的主張,都是用這種真實,這種反虛偽做基礎。他的神圣的憎惡就是針對著這個地主資產階級的虛偽社會,這個帝國主義的虛偽世界的。他的雜感簡直可以說全是反虛偽的戰書,譬如別人不大注意的《華蓋集續編》就有許多猛烈而銳利的攻擊虛偽的文字, 久不再版的《墳》里的好些長篇也是這樣。而中國的統治階級特別善于虛偽,他們有意的無意的要把虛偽籠罩群眾的意識;他們的虛偽是超越了全世界的記錄了。“中國的一些人, 至少是上等人,他們的對于神, 宗教, 傳統的權威, 是‘信’ 和‘從’呢, 還是‘怕’ 和 ‘利用’?只要看他們的善于變化,毫無持操,是什么也不信從的。但總要擺出和內心兩樣的架子來。要尋虛無黨, 在中國實在很不少;……”他們什么都不信,但是他們“雖然這樣想,卻是那么說,在后臺這么做,到前臺可那么做”……這叫做“做戲的虛無黨”(《華蓋集續編》:《馬上支日記》)。虛偽到這地步,其實是頂老實了。西洋資產階級的民族主義者或者民權主義者, 或者改良妥協的所謂社會主義者,至少在最初黎明期的時候, 自己也還蒙在鼓里, 一本正經的信仰著什么, 或者理論, 或者宗教,或者道德——這種客觀上的欺騙作用比較的強些?!袊氖敲髅髦朗裁炊际羌俚?, 不過偏要這么說說, 做做, 騙騙人, 或者簡直武斷地亂吹一通, 拿來做殺人的理論。自然, 自從西洋發明了法西斯主義,他們那里也開始中國化了。嗚呼,“先進的”中國呵。
自然,魯迅的雜感的意義,不是這些簡單的敘述所能夠完全包括得了的。我們不過為著文藝戰線的新的任務,特別指出雜感的價值和魯迅在思想斗爭史上的重要地位,我們應當向他學習,我們應當同著他前進。
1933.4.8, 北平
(《魯迅雜感選集》,青光書局1933年7月出版。)
賞析 《〈魯迅雜感選集〉序言》是一篇著名的文藝論文,瞿秋白運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和方法,緊密聯系近現代中國社會現實和思想文化變遷,深刻論述了魯迅思想特點及其發展道路,正確“指出雜感的價值和魯迅在思想斗爭史上的重要地位”。在中國現代史上第一次給魯迅思想作了符合馬克思主義的分析,對引導人們正確認識和評價魯迅,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魯迅視秋白為“知己”,并非偶然?!缎蜓浴肥莾晌晃幕瘋ト税l自心底的碰撞和交流。
《序言》高度評價了魯迅雜文的文學價值和戰斗價值,這是富有開創性的。毫無疑義,現代雜文這一文體形式,是魯迅首創并發展至成熟階段的。但在秋白的這篇序言之前,它的價值并未得到應有的評價和肯定。魯迅就曾經說過:“這‘雜感’兩個字,就使志趣高超的作者厭惡,避之惟恐不遠了。有些人們,每當意在奚落我的時候,就往往稱我為‘雜感家’,以顯出在高等文人眼中的鄙視”(《三閑集·序言》)。連一些新文學家也懷疑雜文中能否產生“偉大的作品”。正是秋白高瞻遠矚,從階級斗爭的高度,分析了這一文體產生的原因,它的性質特點和戰斗意義?!缎蜓浴分赋?,雜文是應“急遽的劇烈的社會斗爭”的需要而產生的,它是一種“文藝性的論文”,它的特點“是更直接的更迅速的反應社會上的日常事變”,能抓住具有普遍性的人物和事物,以富于典型化的手法,形象地勾勒出中外反動統治者及其各式奴才的丑惡嘴臉和卑鄙伎倆,雖非文藝創作,但其中含著“五四以來的中國的思想斗爭的歷史”。
《序言》還結合中國革命的進程、思想文化領域的斗爭,深刻分析論述了魯迅的思想特點和發展道路,這同樣是富有開創意義的。在中國現代史上,舊派人物不用說了,即使一些前進作家,在“左”傾思想影響下,在相當一段時間內也沒有真正認識到魯迅的戰斗特點和思想價值,還在與創造社、太陽社論爭的時候,魯迅就表示希望“有一個能操馬克思主義批評的槍法的人來狙擊我”,然而他失望了。擔當起這一歷史的責任的,是瞿秋白?!缎蜓浴氛_指出,魯迅雖然出身于沒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但對民族富強、人民解放的渴望,對真理的追求,同人民群眾特別是農民群眾的密切聯系,推動他更深刻地踐履著階級斗爭實踐和對馬克思主義的學習與體驗,在經歷了現代知識分子的三次偉大分裂后,終于在大革命失敗后的革命低潮中,確立了無產階級立場,掙脫了進化論和個性主義的羈絆,完成了世界觀的轉變,成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在一番頗富精彩的縷述后, 《序言》作出了如下經典性的結論:魯迅“從進化論進到階級論,從紳士階級的逆子貳臣進到無產階級和勞動群眾的真正友人, 以至于戰士”。瞿秋白以他深邃的歷史目光和敏銳的馬克思主義洞察力,撥開了籠罩在魯迅研究與評價中的重重迷霧,為正確認識魯迅以至正確認識和揭示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向無產階級轉化的革命途徑和客觀規律,提供了科學的借鑒。
《序言》是一篇出色的文藝性政論,它高屋建瓴,雄辯恣肆, 明白曉暢,情感豐沛。《序言》是談魯迅雜文的,同時充分顧及魯迅的“全人”,又是一篇出色的“魯迅論”。思想的綿密,視野的開闊,對中國現代政治思想文化史的熟稔,理論上的成熟與自信,使文章如大河奔流,滔滔而下,有如長虹氣勢和很強的思辨色彩。秋白和魯迅相知甚深,彼此以“同懷”視之,因而無論是正面闡釋,還是反面批駁,以至對于神話傳說、比喻象征的征引穿插,無不充溢著對魯迅深深的推崇與眷愛,因此能使讀者既為之心折,又為之動情。
上一篇:《魯迅先生序跋集》序言|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黎明風景》后記|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