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洛陽女兒行》原文與賞析
王維
洛陽女兒對門居,才可顏容十五余。
良人玉勒乘驄馬,侍女金盤膾鯉魚。
畫閣朱樓盡相望,紅桃綠柳垂檐向。
羅帷送上七香車,寶扇迎歸九華帳。
狂夫富貴在青春,意氣驕奢劇季倫。
自憐碧玉親教舞,不惜珊瑚持與人。
春牕曙滅九微火,九微片片飛花璅。
戲罷曾無理曲時,妝成只是薰香坐。
城中相識盡繁華,日夜經過趙李家。
誰憐越女顏如玉,貧賤江頭自綄紗。
唐代,長安與洛陽并稱京洛,《洛陽女兒行》,寫的是京洛中貴族豪富之家青年女子豪奢無比的生活,并與貧家女子的生活相比襯,在一定程度上對社會作了剖析。使讀者認識到,在封建社會里,即使是最繁華昌盛的時期,統治者與勞動人民之間的生活差異,也是不可同日而語的。詩題下自注“時年十六”,即開元四年(716),屬唐社會的極盛時期。可知這詩是詩人早年的得意之作。
全詩共二十句,每四句一層,分五層。
首四句是寫豪家女子的春風得意。梁武帝《河中之水歌》有“河中之水向東流,洛陽女兒名莫愁”、“十五嫁為盧家婦,十六生兒字阿侯”等句,是寫一個美女一生得意的美好生活。本詩以“洛陽女兒”起題,便有這種暗示意義。首句的“洛陽女兒對門居”,意味著自己親眼所見,親耳所聞,是表示內容的可信度。她容顏美好,以“十五”有余的荳蔻年華出嫁,夫婿身騎“玉勒”為飾的青驄駿馬,他們穿的是綾羅綢緞,吃的是“金盤膾鯉魚”的美味佳肴,并有“侍女”隨身侍奉。顯然,這種生活的取得,并非其夫婦有什么特殊的德能,而是因其門第高貴,是靠了祖上的蔭庇。
次四句進一步鋪述其生活的美好和豪奢。她住的是“畫閣朱樓盡相望”的甲第良宅;宅中是“紅桃綠柳垂檐向”的洞天仙境; 向夫家相送,是“羅帷送上七香車”;夫家相迎,是“寶扇迎歸九華帳。”這四句,從娘家、夫家兩個角度來鋪陳,說明兩家都出自高貴的門第。
第三層專寫其夫婿的豪奢。“狂夫富貴在青春”句,改稱“良人”為“狂夫”,不無貶義。他輕狂而得富貴,“意氣驕奢”超過“季倫”——即晉代石崇。石崇財產豐積,室宇宏麗,絲竹盡當時之選,庖膳窮水陸之珍。有一次,他與當時另一個得寵的王愷斗富,王愷樣樣斗不過他,便拿出皇帝賜予的一株高二尺的珊瑚樹來,以為有了這稀世奇寶,定能勝過石崇。但石崇卻毫不猶豫地將其擊碎,并隨即命人搬出幾十株三四尺高的珊瑚樹來,個個光彩耀眼。這里說其夫“意氣驕奢”大大超過季倫,可知其驕奢到何等地步!他“自憐碧玉親教舞,不惜珊瑚持與人”,只要是歌伎舞女能得到他的歡心愛憐,便不惜以珠寶珊瑚相贈,可知財富豐積到了何等地步; 恃富而驕又狂放到何等程度。
第四層寫其狂歡與悠閑。他(她)們夜夜狂歡,常常是“春窗曙滅九微火,九微片片飛花璅”。“九微”,上下多頭的燭樹華燈;“花璅(suo瑣)”碎小的燈花。直狂到旭日東升,華燭之樹方熄;而熄燭之后片片細碎的燈花漂飛!晚上的狂歡疲勞了,便“戲罷曾無理曲時,妝成只是薰香坐。”再也顧不上理曲彈唱,便打扮得男若潘安,女若仙子,燃薰香而閑坐于花堂。除了狂歡歌舞,便是輕閑自在;在狂歡中送歲月,在溫馨中求閑適。過的完全是寄生而自得的生活。
第五層是把“洛陽女兒”與“浣紗越女”相對比,從而揭示作品的主旨。洛陽女是“城中相識盡繁華,日夜經過趙李家。” “趙”,指漢成帝時的皇后趙飛燕;“李”指漢武帝時的李夫人。她們都是以美色歌舞取悅于皇帝。兩句意謂,洛陽女兒所結識的,不是皇室貴族,便是重臣巨富,甚至日夜可交游于得寵之后妃。可知她還是想靠著美色歌舞,繼續向更深廣的奢華中去鉆營的一條蛆蟲!而貧家之女呢? “誰憐越女顏如玉,貧賤江頭自浣紗。”貧家越女,美顏如玉,靈魂純潔美好,靠浣紗勞動自食其力。但這樣靈魂美好而又有顏如玉的德貌雙全的女子,卻又有誰愛憐呢?作品至此,“洛陽女兒”與“浣紗越女”,孰優孰劣,不是判若分明了么?
總起來看,這首詩雖然用了大量的筆墨,來寫“洛陽女兒”的生活之樂,實際是對其進行無情的揭露和批判;也是對寄生生活的批判;是批判社會的不合理,也是批判世俗眼光的扭曲。詩末的突然轉折,是有力的反襯之筆。通過揭露與贊嘆,從而更突出了作品的主題。沈德潛在《唐詩別裁》的批語中說: “結意況(譬如)君子不遇也,與《西施詠》同一寄托。”這理解大致是對的。王維《西施詠》中,有這樣的詩句:“賤日豈殊眾,貴來方悟稀”、“君寵益驕態,君憐無是非。當時浣紗伴,莫得同車歸。”這些深富哲理的妙言佳句,其實也是寫社會的顛倒,世俗眼光的扭曲,貴賤的殊途異路。在這些方面,二詩寄托略同。
上一篇:《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其五)》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劉禹錫·浪淘沙(其八)》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