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雅大雅蕩之什·桑柔》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菀彼桑柔,其下侯旬。①捋采其劉,瘼此下民。②
不殄心憂,倉兄填兮。③倬彼昊天,寧不我矜?④
四牡骙骙、旟旐有翩。⑤亂生不夷,靡國不泯。⑥
民靡有黎,具禍以燼。於乎有哀!國步斯頻。⑦
國步蔑資,天不我將。⑧靡所止疑,云徂何往?⑨
君子實維,秉心無競。⑩誰生厲階,至今為梗?(11)
憂心殷殷,念我土宇。(12)我生不辰,逢天僤怒。(13)
自西徂東,靡所定處。多我覯痻,孔棘我圉。(14)
為謀為毖,亂況斯削。(15)告爾憂恤,誨爾序爵。(16)
誰能執熱,逝不以濯?(17)其何能淑。載胥及溺。(18)
如彼遡風,亦孔之僾。(19)民有肅心,荓云不逮。(20)
好是稼穡,力民代食。(21)稼穡維寶,代食維好。
天降喪亂,滅我立王。降此蟊賊,稼穡卒癢。(22)
哀恫中國,具贅卒荒。(23)靡有旅力,以念穹蒼。(24)
維此惠君,民人所瞻。秉心宣猶,考慎其相。(25)
維彼不順,自獨俾臧。(26)自有肺腸,俾民卒狂。(27)
瞻彼中林,甡甡其鹿。(28)朋友已譖,不胥以谷。(29)
人亦有言,進退維谷。(30)
維此圣人,瞻言百里。(31)維彼愚人,覆狂以喜。
匪言不能,胡斯畏忌?
維此良人,弗求弗迪。(32)維彼忍心,是顧是復。
民之貪亂,寧為荼毒。(33)
大風有隧,有空大谷。(34)維此良人,作為式榖。
維彼不順,征以中垢。(35)
大風有隧,貪人敗類。(36)聽言則對,誦言如醉。
匪用其良,覆俾我悖。(37)
嗟爾朋友,予豈不知而作。如彼飛蟲,時亦弋獲。(38)
既之陰女,反予來赫。(39)
民之罔極,職涼善背。(40)為民不利,如云不克。
民之回遹,職競用力。(41)
民之未戾,職盜為寇。(42)涼曰不可,覆背善詈。
雖曰匪予,既作爾歌。(43)
【注釋】 ①菀(wan晚):茂盛的樣子。桑柔:即柔桑,柔嫩的桑樹。侯:維,是。旬:樹陰遍布。②劉:剝落稀疏。瘼(mo莫):病。③殄(tian舔):斷絕。倉兄:即愴怳,憂傷失意的樣子。填:久長。④倬(zhuo卓):廣大而明亮的樣子。昊(hao浩)天:蒼天。矜(jin今):憐憫,同情。⑤骙(kui葵)骙:奔跑不息的樣子。(yu于)旐(zhao兆):畫有鷹隼、龜蛇的旗子。⑥泯:亂?;驕纭"邍剑簢\。頻:危急。⑧蔑資:無財。將:助。⑨疑:通“凝”,定。徂:往。⑩實維:所為所做。秉心:存心,操心。無競:無,不為義;競,爭。一說無競即無爭。(11)厲階:禍根,禍端。梗:災害。(12)殷殷:憂傷的樣子。土字:土地,疆土。(13)僤(dan但):厚,盛,大。(14)覯(gou構):通“遘”,遭遇。痻(min民):病困。棘:通“急”。圉(yu雨):邊陲。(15)毖:謹慎。削:減少。(16)恤:憂慮。(17)執熱:解治炎熱。逝:發語詞,不為義。濯:沐浴。(18)淑:善,好。載:則。胥:皆。(19)遡:同“溯”。逆。僾(ai愛):窒息,呼吸不暢。(20)肅:進取。荓(ping乒):使。逮:及。(21)稼穡:農事。代食:代替食祿。(22)蟊賊:吃莊稼根、節的兩種害蟲。癢(yang羊):病。(23)恫(tong通):痛。贅(zhui綴):連屬,接連發生。(24)旅:通“膂”,膂力,體力。穹(qiong窮)蒼:昊天。“穹,言其形;蒼,言其色?!?《詩集傳》)。(25)宣猶:遍謀。一說通達順理。(26)臧:善。(27)肺腸:心思。(28)牲(shen申)牲:同“莘莘”,眾多的樣子。(29)譖(jian見):通“僭”,不親不信。胥:相與。谷:善。(30)進退維谷:“進退皆是山谷,沒有出路,陷于絕境?!?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谷,窮。(31)言:句中語助詞,不為義。(32)迪:干進,鉆營。(33)荼(tu途)毒:毒害,禍亂。(34)隧:風迅疾的樣子。(35)垢:通“詬”,恥辱。一說污穢。(36)敗類:敗德之人。(37)悖(bei貝):謬誤,悖逆。(38)飛蟲:飛鳥,即桃蟲,又名鷦鷯。弋(yi 義):用絲繩系于矢而射。(39)陰:窺知內情。赫:震怒的樣子。(40)罔極:無準則,不正當,不良。職:只,唯獨,專。涼:即薄,語助詞,不為義。善背:善于欺詐,背信反覆。(41)回遹(yu 玉):邪僻。(42)戾(li 力):安定。一說善。(43)匪:通“非”。一說通“誹”。既:終。
【譯文】 茂盛柔嫩的桑樹,那下面濃陰遍布。又捋又摘枝葉剝落,下方之民憂傷痛苦。內心憂愁無止盡,失意悲痛久久不去。無垠明亮的蒼天,怎不給我憐憫救助? 四匹公馬奔跑不停,鷹隼、龜蛇之旗飄動。禍亂四起難平息,哪國不亂得安寧。百姓遭殃人丁少,災禍齊加唯余生。唉呀呀好不悲傷,國運如此危急不幸。國運艱難民窮財盡,上天不肯扶助我們。沒有安歇的住處,到哪里去存身?貴族大人們的所作所為,一門心思爭利損人。是誰制造了這禍端,禍國殃民到如今? 內心憂慮陣陣痛楚,時時眷念家國疆土。我生不逢時,正值上天盛怒。從西走到東,沒有安居之處。遭遇的苦難實在多,邊疆的形勢十分危急。善于謀劃慎于言行,昏亂之狀才能減輕。告訴你為政要憂國憂民,教給你用人需以能論差等。誰要解除炎熱之苦,而不用水去洗沖?如今這一套怎能把事情辦好,到頭來都要溺水喪命。好比頂著大風跑,呼吸困難受不了。人們徒有進取心,使他想做做不到。退而喜愛農耕之事,代替食祿與民同勞。農桑之事令人珍愛,可代食祿其樂陶陶。上天降下大難禍殃,要滅掉我們所立之王。降下這般吃莊稼的害蟲,所有莊稼被糟踏個精光??蓱z我這國土家園,接連不斷遭此災荒。沒有什么大的力量,足以能夠感動上蒼。只有通理順民的君王,才為百姓所敬仰。操心遍謀為民眾,慎重選用群臣輔相。不通理順民的君王,偏以為用人皆忠良。各有心思各行其事,使人迷惘失卻方向??茨且巴鈽淞种校扇旱穆箖合嗑坌?。同僚朋友不信任,相互交往心不誠。人們早有這樣的話:進退兩難陷絕境。那德高睿智的圣人,一視百里眼力超群。那愚昧無知的蠢人,反一味糊涂自歡欣。不是有話不能說,為何如此害怕小心?
只有這心地善良之人,不為名位鉆營干進。而那內心殘忍之人,總看風使舵藏私心。至于說到民之好亂,實在是受苦受難難存身。迅疾的大風呼呼地刮,山谷空曠是那樣的大。只有心地善良之人,自懷善道品行俱佳。而那不順事理的小人,定會招致恥辱難以洗刷。迅疾的大風呼呼地吹,貪暴之人是敗類。順耳的好話你對答,逆耳的諷諫你裝醉。忠臣良策你不用,反逼我們把理背。我說我的同僚諸公,我既已作歌豈不知情。即如那小小的桃蟲鳥,有時也會被箭矢射中。既已掌握你們的底細,你們反過來對我大發雷霆。人心不正哪有準繩,一味口是心非反覆無行。只做些對民眾不利的事,還嫌沒有做到頂。難怪人們言行邪僻,只因盛行暴力你搶我爭。
民眾不能安居樂業,只因強盜成幫結伙。我說這樣下去絕對不行,你反而不聽忠告大罵我。雖說對我的話不以為然,最后我還是沖你作了這首歌。
【集評】 《毛詩序》:“《桑柔》,芮伯刺厲王也?!?《十三經注疏·毛詩正義》卷十八)
清·姚際恒:“《左傳》文元年,秦穆公引《大風有隧》篇,稱為‘芮良夫之詩’,故《小序》謂‘芮伯刺厲王。’何玄子曰,‘篇中不敢斥言王,而但斥當時執政者信用非人,貪利生事,以致禍亂,大抵為榮夷公輩發也。”(《詩經通論》卷十五)
清·方玉潤:“《桑柔》,芮伯哀厲王也?!?《詩經原始》卷十五)
清·陳奐:“詩為芮良夫所作,傳有明文矣。又《潛夫論》《遏利篇》亦曰:周厲王好專利,芮良夫諫而不入,退賦《桑柔》之詩以諷。三家詩,亦謂芮良夫刺厲王?!?《詩毛氏傳疏》卷六)
清·王先謙:“《魯詩》曰,昔周厲王好專利,芮良夫諫而不入,退賦《桑柔》之詩以諷。言是大風也,必將有隧;是貪人也,必將敗其類。王又不悟,故遂流于彘。(《潛夫論·遏利篇》)”(《三家義集疏》)
今·孫作云:“《大雅·桑柔》是周厲王、周宣王時代(公元前9—前8世紀)芮國諸侯(芮國在鎬京之東,屬于畿內諸侯,在今陜西東邊朝邑縣)芮良夫所作。作這首詩的時間是在公元前842年起義最熾烈時期之后,而且正是在他的國家內也在起義的時候。以當時人、當事人記當時事,所言自屬可信,可以認為是有關這一次大起義的最珍貴的第一手史料。(《詩經與周代社會研究》,中華書局,1966年版)
【總案】 此篇題旨,毛詩三家詩所言不悖,且同聲皆謂“芮良夫諫厲王”之作,俱引東漢王符所撰《潛夫論》中所記為據,可謂“真有其事”。然而,“詩之真趣,又在意似之間。認真則又死矣。”(明·陸時雍《詩鏡總論》)若以之解《桑柔》,過于落實,反自受制,而且有傷其“意廣象圓”“機靈而感捷”(同上)之總體。因此盡管《史記·周本紀》中明明寫著“厲王即位三十年,好利,近榮夷公,芮良夫諫厲王,不聽。卒以榮公為卿士,用事。王行暴虐侈傲。三十四年,王益嚴。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三年乃相與叛厲王,厲王出奔于彘。”據此似可推定《桑柔》一詩作于厲王三十年或其后不久。但詩中偏又有“天降喪亂,滅我立王?!庇谑?a href="http://www.tenkaichikennel.net/shiji/zhuxi/"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朱熹大惑不解曰:“此詩之作,不知的在何時,其言滅我立王,則疑在共和之后也。”(《詩集傳》卷十八)于是又引出了方玉潤等對“哀”還是“刺”厲王的一番周折。其實方玉潤自己所講的一番話正是解決問題的一種辦法,那就是“全篇合讀,求其大旨所在”(《詩經原始》卷十五)。而且對于有真人實事可循者,又千萬不能忘了“詩之真趣,又在意似之間”。因為這是詩畢竟不是史,詩自有其特性和包括史學價值在內的廣泛的社會價值。所謂芮良夫諷諫厲王所作之《桑柔》,絕不只是一人對一人的陳述,其“意廣象圓”的蘊含,正是一人對一人的陳述中所見到的“那一個”社會?!懊窭б焉睿籼熳栽V”,“兵役不息,為禍亂之本”(陳子展《雅頌選譯》),“亂生不夷,靡國不泯”,“憂心殷殷,念我土宇”,這正是周季一代的社會縮影和憂國憂民之士的心境。若只以某某“美某”、“刺某”說詩,必將大謬不然。
上一篇:詩經《雅·小雅·甫田之什·桑扈》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詩經《國風·周南·汝墳》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