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端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這首詩通過一個彈箏女子彈奏出錯的細節,描繪出她渴望得到意中人青睞的情態,觀察細致,體味入微,寫得饒有情趣。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金粟柱,指裝飾華美的系弦之木。玉房,是箏上的安枕之處。素手,即纖纖玉指,說明彈奏者是一個年青的女子。此二句倒裝,倒裝的好處,是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兩句是說聽到箏弦的鳴奏妙音,原來是一個女子在彈奏。這里通過對古箏精美名貴的描繪,映襯出了彈奏者的出身高貴,身手不凡;而對“素手”的特寫,又透露出了她的年少貌美,心底純潔,異常聰穎。為后面的描繪做了鋪墊和渲染。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周郎,即三國時代的周瑜。此人英俊灑脫,文才武略,身掛三軍大印,兼水陸督都之職,并精通音樂,酒喝得半醉,聽到人奏有誤時,也要回過頭去看一看演奏者。所以,當時有歌謠說:“曲有誤,周郎顧。”(《吳志·周瑜傳》)這里以周瑜代指英俊奇才少年。鳴箏的少女,愛慕著座中的少年,總渴望他能夠多看自己幾眼。這樣想著,心里不由忐忑,面頰緋紅,指法頓然撩亂,幾次誤拂了箏弦。然而,在“聽箏”者心中,早體察到弦兒雖然誤拂,但曲曲含情,傳達著無限的傾慕之意,因而,以詼諧而幽默的語氣說,恐怕是為了讓知音的意中人,多多顧盼自己幾眼,而故意時時錯拂箏弦吧?
此詩巧用典故,融典入情。借錯彈箏曲的典型細節,寫出了懷春少女那異常激動而又嬌羞的微妙心態,筆墨干練,刻寫傳神,妙趣橫生。
上一篇:顧況《田家》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李端《聽夜雨寄盧綸》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