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漁歌子》
柳如眉,云似發,鮫綃霧縠籠香雪。①夢魂驚,鐘漏歇,窗外曉鶯殘月。② 幾多情,無處說,落花飛絮清明節。少年郎,容易別,一去音書斷絕。
【注釋】 ①“鮫綃”句:鮫綃:綃,生絲。鮫綃,相傳為鮫人所織之綃 鮫人,神話傳說中居于海底的怪人。張華《博物志》:“南海水中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能泣珠。”溫庭筠《張靜琬采蓮曲》:“掌中無力舞衣輕,翦斷鮫綃破春碧。”霧縠,縠,縐紗。霧縠,其薄如霧之縠。宋玉《神女賦》:“動霧縠以徐步兮,拂墀聲之珊珊?!薄蹲ⅰ罚骸翱e,今之輕紗.薄如霧也?!毕阊局富?,此處喻肌膚。②鐘漏:漏,古代計時器,即漏壺。歷代形制不一。壺內刻符表時間,晝夜百刻。壺內受水,漏水以示時間。鐘聲,也是表時間的。蔡邕《獨斷》:“夜漏盡,鼓鳴則起,晝漏盡,鐘鳴則息。”漏盡鐘鳴,表示深夜,詞中連鐘鳴也停止,則已是后半夜了。
【譯文】 這位美人眉如柳葉,發似飄云,鮫綃輕紗中透出凝脂般雪白的肌膚。她正在做著什么好夢,忽然間夢被驚醒,已經鐘漏皆歇,窗外月兒西懸,黃鶯兒歡啼,天色將曉。記得那年清明時節,落花飛絮,景色撩人,與郎相戀,兩情依依。此情又與準訴,一直埋在心底。少年郎君輕別離,可恨一去音訊杳然,沒個消息。
【集評】 明·湯顯祖:“此容易別時,常種人畢世莫解之恨,那得草草?!?湯顯祖評本《花間集》)
近代·李冰若:“窗外曉鶯殘月,正是懷人境地,故上半闋設色殊美。恨結句一語道盡,又元馀韻矣?!?《栩莊漫記》)
【總案】 上闋從客觀立場描繪主人翁,首三句是一幅美人圖,極力寫其美,以襯托后文少年郎居然拋此美人之薄幸。后三句寫主人公好夢難留,“窗外曉鶯殘月”之時,更增思念之凄清。下闋擬女子之思念,前三句思過去相聚之甜,后三句念現在別離之恨,思前想后,強烈對比,頗具藝術魅力。
上一篇:李珣《漁歌子》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辛棄疾《滿江紅暮春》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