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嶺接重煙,嵚岑上半天。
絕巖低更舉,危峰斷復連。
側石傾斜澗,回流瀉曲泉。
野紅知草凍,春來鳥自傳。
樹錦無機織,猿鳴詎假弦?
葉密風難度,枝疏影易穿。
抱帙依閑沼,策杖戲荒田。
游心清漢表,置想白云邊。
榮名非我愿,息意且蕭然。
“三學山”在四川省金堂縣東北,傳說仙人李八百,名脫三,曾在此山學道,故名。它蜿蜒若龍,高入云際,嵐光掩映,峰巒秀美。智炫講經說法覺倦,晚年入隱此山。這是一首紀游詩。作者游山,觸目多感寫下了此詩。
開篇即寫山的高。“嵚岑”,同嵚崟,山高的樣子。秀麗的山嶺,覆蓋著層層的煙霧,高聳入云。陡峭的山巖在峽谷中顯得更高、更險。山峰一個接一個,綿延不絕。作者先寫高,后寫險。前者是登山前所望,后者是登山時所歷。“危峰斷復連”,遠看一個個山峰似乎是斷開的,而走過去卻都連在一起,寫出了作者游山時的真切感受。接下來具體寫游山所見所感。在峽谷中,曲折回旋的泉水都瀉入傾斜的山澗里。只有路旁紅紅的野草知道天氣的寒冷,而一到春天,自然會有鳥兒相互傳遞消息。“野紅知草凍”,字面上似乎是草 “知”,實際上卻是人 “知”,是作者看到被凍紅的野草時的心理感覺。“春來鳥自傳”,也是作者以自己的感受來理解鳥兒。春鳥紛飛,相互鳴叫,在作者看來似乎就是在傳遞春天的消息。下面兩句則直接贊美自然造化的巧奪天工:“樹錦無機織,猿鳴詎假弦?”“無”字用得好,有沒用機織勝似機織的意思。“詎”,豈,怎,是說“猿鳴”沒有琴弦卻勝似用琴弦的彈奏。以下兩句寫得很妙,“葉密風難度,枝疏影易穿”,是自然界中的常理,作者用 “難”、“易”兩字,以人對自然的感受的形式把它寫出來。“青青翠竹,盡是法身;郁郁黃花,無非般若”。佛教認為,萬物如其本性,即有佛性,所以全詩至此,作者寫超脫塵世的大自然,如秀嶺、絕巖、危峰、側石、斜澗、曲泉、野紅、春鳥、樹、猿、葉、枝等,也是深含佛意的。
接著,作者轉向寫人:“抱帙依閑沼,策杖戲荒田。”“帙”,包書的套子,這里指書。“閑”,不僅是沼“閑”,而且也是人“閑”,在水邊讀書,在荒田嬉戲,正說明了作者的心情之“閑”。“戲”字用得好,與“閑”對舉,相得益彰,讀來饒有情趣。作者隱居山林,整天和大自然在一起,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想象和聯想。“游心”兩句,作者馳騁想象,以 “清漢”、“白云”寄托佛意。“清漢”,即天河。王融《法樂辭》“騰芳清漢里,響梵高云中”,“清漢” 與 “高云”并舉,智炫在這里化用其意。至此,作者通過紀游,竭力寫出了隱居生活的美好。最后兩句抒發作者對生活的感慨。“息意”,即拋開“榮名”。“蕭然”,對一般人來說,自然是冷落、凄清而難以忍受的、但對看破世間榮辱名利而皈依自然者,則正是自得蕭然之趣味。作者講經宣法,身世坎坷,隱居山林后,內心也充滿著矛盾。“榮名非我愿,息意且蕭然”,既是作者一生的選擇,也是他對人生的把握和認識。
從全詩來看,作者通過對游山時所見所聞的描繪,借物喻意,寫出了隱居生活的美好,最后表達了自己對人生世事的憂思。結尾出現轉折,耐人尋味。
上一篇:禪詩《淦居士見訪》原文|賞析
下一篇:禪詩《游云門》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