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國風陳風·宛丘》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子之湯兮,宛丘之上兮。①洵有情兮,而無望兮!②
坎其擊鼓,宛丘之下。③無冬無夏,值其鷺羽。④
坎其擊缶,宛丘之道。⑤無冬無夏,值其鷺翿。⑥
【注釋】 ①湯(dang蕩):義同“蕩”,形容舞姿搖擺的樣子。宛丘:陳國丘名,在陳國都城(今河南淮陽縣)東南。②望:希望,一作“德望”、“威儀”。③坎其:即坎坎,擊鼓聲,象聲詞。④值:與“植”通,作“持”或“戴”解。鷺羽:用鷺鷥鳥的羽毛制成扇形或傘形的舞具,舞者有時持在手中,有時戴在頭上。⑤缶:瓦質的打擊樂器,口小腹大。⑥(dao道):即鷺羽。
【譯文】 姑娘翩翩起舞搖蕩,宛丘高地成了你的舞場。我心里實在愛慕,可惜沒有什么指望。敲起鼓來冬冬響,起舞宛丘山麓上。不論寒冬和炎夏,鷺羽舞具手中揚。敲起瓦缶當當響,起舞宛丘大路旁。不論寒冬和炎夏,鷺羽彩帽戴頭上。
【集評】 《毛詩序》:“《宛丘》,刺幽公也。淫荒昏亂,游蕩無度焉。”(《十三經注疏·毛詩正義》卷七)
宋·朱熹:“子,指游蕩之人也?!薄皣艘姶巳顺S问幱谕鹎鹬?,故敘其事以刺之,言雖信有情思而可樂矣,然無威儀可瞻望也?!?《詩集傳卷七)
清·馬瑞辰:“按,《樂記》言陳風好巫?!稘h書·匡衡傳》:‘陳夫人好巫而民淫祀。’”“《說文》:‘巫,祝也,女能事無形,以舞降神者也?!嗽姄艄捏疚楮樣?,正是巫歌舞之事,非泛言游蕩也。當從民俗事巫說為正?!?《毛詩傳箋通釋》)
今·余冠英:“詩人傾吐他對于一位巫女的愛慕。那舞女常常跳舞祭神,舞時戴著鷺鷥的羽毛?!?《詩經選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年版)
【總案】 歷代注家對本詩的評注似都離不開這兩點:一是本詩是否有諷諭意義,二是它是刺什么人的。但近人開始對本詩的評注有了創新,余冠英認為是一個男子(詩人)傾吐了對一位巫女的愛慕,此后更有不少注家對此說表示贊同。對本詩“望”的注解(“德望”也?“希望”也?)與其說是訓詁意義上的,不如說是詩學意義上的。聯系周朝當時確實存在著的“陳風好巫”,而巫又多舞的習俗,以及本詩對巫之舞姿的反復詠嘆,把本詩解作一首自古至今詩歌題材中最常見的主題之一——愛情詩,似仍允當。
上一篇:楚辭《屈原·九歌·天問》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楚辭《屈原·九歌·少司命》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