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描寫《陜西省·武侯墓·武侯祠·讀書臺》古詩詞賞析大全
武侯墓位于勉縣定軍山西北麓,是三國時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蜀丞相諸葛亮之墓。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軍中,葬定軍山。墓區崗巒起伏,山環水抱,古木蔭翳清幽,風光宜人。墓廟有大殿、獻殿等古建筑,遍懸匾額、楹聯,加以林立的碑石,十分莊嚴肅穆。大殿端坐諸葛亮塑像,綸巾,羽扇,鶴氅,方裾,儀態莊嚴。墓周砌以磚墻,前豎石碑一通,上刻“漢諸葛忠武侯之墓”。
武侯祠距武侯墓5公里,在勉縣城東,祠坐南向北,背有漢水環抱,古木參天,遠望蓊郁叢林,規模宏大,建筑雄偉。祠內有漢、晉、唐、宋、元、明等時代碑刻40余通。祠內尚有直徑1米左右的古柏18株及其他珍奇花木。
武侯祠西北方向1里處的臥龍崗,有“諸葛亮讀書臺”,臺高約6米,周約30米,臺下有面積約2畝的大水池,古稱蓮花池。
丞相名垂汗簡青,書臺猶在復誰登?
隆中魚水三分業,江山風云八陣騰。
還向綸巾瞻氣象,尚留祠廟傍丘陵。
憑欄一嘯吟梁父,銅雀高臺變未曾?
[詩名] 諸葛書臺
[作者] 陸游
[注釋] ●汗簡青:即史冊。古人用竹簡記事,先用火炙竹青使汗,這樣容易書寫,并可防蟲蛀,故稱為汗青、汗簡。●魚水:劉備曾說過:“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八陣: 指八陣圖。《三國志·諸葛亮傳》:“(亮)推演兵法,作八陣圖。”●綸巾: 古代一種用絲帶織成的頭巾,因傳說諸葛亮“服綸巾,執羽扇,指揮軍事”,故又稱諸葛巾。此處是指祠廟內頭戴綸巾的諸葛像。●銅雀高臺:即曹操在古鄴城修建的銅雀臺。結尾二句是說在諸葛讀書臺憑欄長嘯,不禁想到曹操當年歡宴作樂的銅雀臺如今又何在呢?對曹操暗施譏諷。
丞相孤墳何處尋?褒斜西出漢江陰。
青蕪漠漠煙橫野,翠柏森森風滿林。
尚憶出師當日表,空歌《梁甫》 舊時吟。
中原未復星先隕,長使英雄慨古今。
[詩名] 武侯墓
[作者] 薛瑄,字德溫,號敬軒,河津(今屬山西)人。明永樂辛丑進士,官至禮部右侍郎。學宗程、朱,有“河東派”之稱。
[注釋] ●褒斜:指終南山的谷口,南口叫褒,北口叫斜,是出蜀入陜的要道,諸葛亮由此出兵,北伐曹魏。●漢江陰:漢江南岸。水之南為陰。●青蕪:青草。●森森:叢生貌。●出師當日表:公元237年3月,諸葛亮率軍北伐前,曾給后主劉禪寫了一篇《出師表》,以表明自己的決心。●《梁甫》舊時吟:據《三國志·諸葛亮傳》,諸葛亮未見劉備前“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梁父吟》亦作《梁甫吟》。此句是說“我”今日只能空吟《梁甫吟》。●中原二句:化用杜甫《蜀相》詩“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沾襟”句意。
定軍山下柏蒙茸,曠古精誠在此中。
三尺孤墳猶漢土,一生心事畢秋風。
孫曹未滅成何世,天地無知喪此公。
千載傷情惟杜宇,年年啼血樹頭紅。
[詩名] 諸葛公墓
[作者] 魏際瑞,初句祥,字善伯,后改名際瑞,號伯子,江西寧都人。明末為諸生,聰慧博聞。入清后,曾在浙江巡撫范承謨處作幕客。能詩文。
[注釋] ●柏蒙茸:柏樹長得茂盛叢密。●曠古:自古未有。●精誠:指諸葛亮為國鞠躬盡瘁的精神。●三尺句:此句言歷經朝代變幻,只有諸葛亮墓上依然是蜀漢之土。●畢秋風:在蕭瑟秋風中完畢了。諸葛亮死于建興十二年秋八月,故言。●孫曹:指孫權建立的吳國與曹丕建立的魏國。●此公:指諸葛亮。●杜宇: 杜鵑鳥,又稱子規。據《華陽國志》等記載,杜宇本為古代蜀帝之名,號曰望帝,因有水災,讓位給宰相開明,自去西山歸隱。他死后,魂化為鳥,名杜鵑,每日啼叫,泣血不止。相傳其血滴于枝上,化作杜鵑花。
天漢遙遙指劍關,逢人先問定軍山。
惠陵草木冰霜里,丞相祠堂檜柏間。
八陣風云通指顧,一江波浪急潺湲。
遺民衢路還私祭,不獨英雄血淚斑。
[詩名] 沔縣謁諸葛忠武侯祠
[作者] 王土禛
[注釋] ●天漢:銀河。●劍關:即劍閣,又名劍門關,在四川劍閣縣北大小劍山之間。諸葛亮曾在此屯兵。●惠陵:蜀漢皇帝劉備之墓,在成都。●八陣:指諸葛亮演八陣圖。此句意指八陣局勢的變幻全在諸葛亮的手指目視中。●潺湲:水流貌。●遺民:這里指蜀漢滅亡后的蜀地人民。●私祭:《三國志·諸葛亮傳》裴注引《襄陽記》:“亮初亡,所在各州求為立廟,朝議以禮秩不聽,百姓遂因時節私祭之于道陌上。
丞相今何處,遺墳漢水濱。
鶴歸知幾代,龍去已千春。
氣并山河古,魂依日月新。
瓣香瞻拜處,忠義激勞人。
[詩名] 拜武侯墓 (二首選一)
[作者] 鄭日奎,字次公,清代江西貴溪人。順治十六年(1669年)進士,授庶吉士。后曾任禮部主事。康熙十一年與王士禛同典四川鄉試。
[注釋] ●鶴歸:古人常以乘鶴升天喻人仙去或去世,此處喻諸葛亮之死。●龍去:指諸葛亮之死。諸葛亮隱居隆中時被人稱為“臥龍”。●瓣香:即“一瓣心香”。佛教認為,學佛者內心精誠,自能動佛,與焚香供佛無異,這叫做心香。后引申對于心所崇拜的人,用“一瓣心香”來表示崇敬之意。●激: 激勵。●勞人:憂傷的人,這里指來吊念諸葛亮者。
丞相遺跡不可尋,漢南沔水氣蕭森。
云霞樹繞旌旗色,風雨江傳鼓吹音。
據鼎三分非本計,出師二表見初心。
獨憐星隕荒祠廟,千古忠懷激素襟。
[詩名] 武侯廟
[作者] 張潮,字山來,一字心齋,清代安徽歙縣人。約康熙十五年前后在世,歲貢生,官翰林孔目,曾輯各家文集中類于傳奇文字為《虞初新志》。工詞,有 《花影詞》傳世。
[注釋] ●蕭森:蕭條衰颯。●鼓吹:樂名。主要樂器有鼓鉦簫笳,為軍中之樂。●據鼎二句:意為三分天下并非諸葛亮的本來計劃,他的前、后出師表已經說明了他的本意是要統一中國。初心,本意,本愿。●素襟: 指心懷。
遭逢魚水自南陽,將相才兼管樂長。
羽扇風流看節制,草廬云臥俗籌量。
丹心一片安炎鼎,浩氣千秋壯蜀疆。
廟貌嵯峨沔水側,入門瞻拜肅冠裳。
[詩名] 沔縣諸葛武侯祠
[作者] 允禮,即清代果親王。清圣祖康熙第17子。雍正元年封果郡王,管理藩院事。雍正六年進親王,七年管工部事,八年總理戶部三庫,十一年管戶部,十三年受命辦理苗疆事務。清高宗即位后,命總理事務,高宗三年病故。
[注釋] ●遭逢句:指劉備三顧茅廬請到諸葛亮。魚水,劉備曾對關羽、張飛說:“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南陽,諸葛亮昔日隱居地。●管樂:管仲與樂毅。管仲,春秋時著名政治家,齊桓公的國相,曾輔助桓公稱霸于諸侯; 樂毅:戰國時軍事家,燕昭王時為將,曾大敗齊國,攻占齊城池70余座。據《三國志·諸葛亮傳》載:“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管仲、樂毅”。這里是說諸葛亮兼有管仲、樂毅二人的長處。●羽扇風流:說諸葛亮持羽毛扇,風度從容瀟酒。●節制:指揮軍隊。此句是說諸葛亮手持羽扇,指揮軍隊,氣度不凡。●裕籌量:從容籌劃天下大事。指諸葛亮未出茅廬即為劉備定下三分天下的決策。●炎鼎:指劉備的蜀漢國。漢自稱火德而興起,故號“炎劉”。鼎,古代用來立國的重器,這里指國家。●嵯峨:高峻貌。●肅冠裳: 整理好衣帽,以示尊敬。
丞相祠堂沔陽滸,松柏森森鐵干古。
行人指點定軍山,月黑天陰聞戰鼓。
我來下馬拜荒丘,三代而還第一流。
綿竹戰余瞻尚死,一門忠烈壯千秋。
[詩名] 武侯祠 (全詩16句)
[作者] 任蘭枝,字香谷,清代江南溧陽人。康熙癸巳賜進士第二,官至禮部尚書。詩作典雅,有 《見南詩集》。
[注釋] ●滸:水邊。●聞戰鼓:《九州通志》載:“定軍山在沔縣東南十里,……鄉人云:每陰雨時,上有擊鼓聲。”●荒丘:指諸葛亮墓。●三代而還:指自夏、商、周三個朝代以來。此句是說諸葛亮是自古以來的第一流人物。●綿竹二句:《三國志·諸葛亮傳》載,蜀漢景耀六年冬,魏征西將軍鄧艾伐蜀,諸葛亮之子諸葛瞻率軍抵抗,兵敗退守綿竹。鄧艾以書招降,瞻怒斬來使,出戰陣亡。其子諸葛尚同時戰死。清人沈德潛評此詩說:“憑吊武侯,寫出風云動色,忠魂如在。未并傳出綿竹之戰。一門忠烈,此前人未說到者。”
上一篇:關于描寫《山東省·梁山》古詩詞賞析大全
下一篇:關于描寫《四川省·武侯祠》古詩詞賞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