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國風王風·兔爰》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有兔爰爰,雉離于羅。①我生之初,尚無為。②
我生之后,逢此百罹。③尚寐無吪!④
有兔爰爰,雉離于罦。⑤我生之初,尚無造。⑥
我生之后,逢此百憂。尚寐無覺!
有兔爰爰,雉離于罿。⑦我生之初,尚無庸。⑧
我生之后,逢此百兇。尚寐無聰!⑨
【注釋】 ①爰(huan緩)爰:猶緩緩,放縱消遙貌。雉:野雞。雉在古時為瑞應之象,凡社稷安寧,士女有節,家室和樂幸福,皆可與雉相聯系。此章言雉罹羅網,則象征社稷不安,人民受苦。離:同罹(li離),遭受,遭遇。羅:網。②我生之初:幼年時期,亦即先輩時期。尚:還。為:勞役。聞一多《風詩類鈔》:“為、徭,古同字,為、造、庸,皆謂勞役之事。” ③百罹:百種憂患。《毛傳》:“罹,憂。” ④尚寐:希望睡著。尚,希望之詞。吪(e):動。《毛傳》:“吪,動也。”一說,口開也。《集韻》:“吪,口開。”譯文取此。⑤罦(fu):一種裝有機關的網,自動掩捕鳥獸,稱為覆車網。《詩集傳》:“罦,覆車也。可以掩兔。” ⑥造:同“為”。《詩集傳》:“造,亦為也。” ⑦罿(tong童):義同“罦”。⑧庸:勞、勞役。《鄭箋》:“庸,勞也。” ⑨無聰:無聞,聽不見。《毛傳》:“聰,聞也。”
【譯文】 狡兔自在又逍遙,山雞落網把難遭。聽說當我初生時,官府差役還算少。可嘆當今這日子,百種災難都來到。一睡無言倒也好。
狡兔自在又逍遙,山雞落網把難遭。聽說當我初生時,官府徭役還算少。可嘆當今這日子,百種憂患都來到。一睡不醒都拉倒! 狡兔自在又逍遙,山雞落網把難遭,聽說當我初生時,官家苦役總還少。可嘆當今這日子,百種苦難都來到。一睡不聞省煩惱。
【集評】 清·姚際恒:“‘無吪’,不言之意;‘無覺’,不見之意;‘無聰’,不聞之意。凡人寤則憂,寐則不知。故愿熟寐以無聞見。奇語,奇語。較《苕之華》‘不如無生’自勝多矣。”(《詩經通論》卷五)
清·崔述:“朱子云為此詩者,蓋猶及見西周之盛,可以得其旨矣。”(《讀風偶識》卷三)
清·方玉潤:“彼蒼夢夢,有如聾聵,人又何言?不惟無言,且并不欲耳聞而目見之,故不如長睡不醒之為愈耳。迨至長睡不醒,一無聞見,而思愈苦。古之傷心人能無為我同聲一痛哭哉!此詩意也。何至如《集傳》云但求死耶?”又:“詞意凄愴,聲情激越,阮步兵專學此種。”(《詩經原始》卷五)
【總案】 此篇詠東周王畿人民對社會生活的不滿。周平王東遷之前,社會還較平靜;東遷之后,王室失勢,諸侯不朝,百種軍政負擔皆集于王畿之地。而朝政亦日趨腐敗,小人得意,君子遭難,詩人憤憤不平,而又無可奈何,但愿長睡不醒。《詩序》解此詩:“《兔爰》,閔周也。桓王失信,諸侯背叛,構怨連禍,王師傷敗。君子不樂其生焉。”此附會周桓王(平王之孫)伐鄭之事,無所根據,固不可信。《詩義會通》亦云:“朱子曰‘君子不樂其生’一句,得之。余皆衍說。其指桓王,蓋據《春秋傳》鄭伯不朝,祝聃射王中肩之事,然未有以見此詩之為是而作也。”此詩三章,回環疊詠,皆以雉兔之事取興。馬瑞辰解釋說:“狡兔,以喻小人。雉,耿介之鳥,以喻君子。有兔爰爰,以喻小人之放縱。雉離于羅,以喻君子之得罪。”(《毛詩傳箋通釋》)此皆從象征性取義,故謂之象征起興。《毛傳》系此詩:“興也”。《詩集傳》注三章為“比”,失之。
上一篇:漢詩《漢樂府民歌·傷歌行》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詩經《國風·周南·兔罝》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