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云石·[雙調(diào)] 壽陽曲
貫云石
新秋至,人乍別,順長江水流殘月。悠悠畫船東去也,這思量起頭兒一夜。
【鑒賞】 讀罷這首小令,不免與抒情主人公產(chǎn)生共鳴。親情、友情和愛情,這是平凡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內(nèi)容。古往今來,“情” 是一個內(nèi)涵豐富的字眼,“情” 也是一個永遠(yuǎn)也寫不盡的字眼。這首小令抒寫的正是一種離別之情。
作者在小令中描繪出了這樣一幅畫面: 秋日江邊,主人公孑然獨立,畫船已遠(yuǎn),行人已走,惟余殘月水流。通篇雖未著一個愁字,但主人公的離愁通過這幅畫面,已充分表達(dá)了出來。
主人公和行人的離別是在秋天。秋天是最容易引起人們愁思的季節(jié)。秋天,草木枯萎,萬木凋零,在古人眼里,秋天是蕭瑟凄涼的,自宋玉在《九辯》 中唱出 “悲哉! 秋之為氣也” 以后,悲秋的主題在歷代作品中屢見不鮮。離別本令人傷感,而在秋季這樣的季節(jié)里送別,更增孤獨和惆悵。離人走后,主人公久久地佇立江頭,眼前惟見長江浩浩的流水和掛在天邊的一彎殘月,月亮倒映在水中,被江水流洗著。“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人們常以月亮的圓缺比喻人們的聚散,如今月缺人走,眼前唯見殘月,不見人影,離愁別緒不禁涌上心頭。載著離人裝飾華麗的游船,順著長江漸漸遠(yuǎn)去,漸漸縮小,終于從主人公的視野中消失了。船已走,人已走,惟有主人公孤身一人佇立江邊,對著流水殘月。想到這兒,惆悵和感傷頓增。這對離人的思念還是頭一夜啊。從此,兩人天各一方,何日才能重聚?何日才能相見?
恍惚中,我們似乎看見主人公迷蒙的淚眼。
上一篇:馬致遠(yuǎn)·[雙調(diào)]壽陽曲|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
下一篇:張可久·[雙調(diào)]慶東原·次馬致遠(yuǎn)先輩韻九篇|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