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洲無浪復無煙(題首七字),楚客相思益渺然。漢口夕陽斜渡鳥(夕望),洞庭秋水遠連天。孤城背嶺寒吹角(岳陽),獨戍臨江夜泊船(回抱鸚鵡洲)。賈誼上書憂漢室(寄元),長沙謫去古今憐2。
文房固五言長城,七律亦最高,不矜才不使氣,右丞、東川以下,無此韻調也。
【校記】
1.源,《全唐詩》作“原”,一作“元”。
2.謫去,《全唐詩》一作“遷謫”。
【箋釋】
[夏口] 三國吳黃武二年(223)筑,在今湖北武漢市黃鵠山上,乃歷代兵家必爭之地。鸚鵡洲,在今湖北武漢市西南長沙中。岳陽,即岳州。《舊唐書》卷一二七《源休傳》:“源休,相州臨漳人,京兆尹光輿之子也。休以干局,累授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青苗使判官,遷虞部員外郎。出潭州刺史,入為主客郎中,遷給事中、御史中丞、左庶子。其妻,即吏部侍郎王翊女也。因小忿而離,妻族上訴,下御史臺驗理,休遲留不答款狀,除名,配流溱州。久之,移岳州。建中初,楊炎執政,以京兆尹嚴郢威名稍著,心欲傾之。郢,即王翊甥婿也。休與王氏離絕之時,炎風聞休、郢有隙,遂擢休自流人為京兆少尹,俾令伺郢過失。休既職久,與郢相善,炎怒之。”此詩約作于大歷六年(771)至八年(773)間。
[獨戍] 地名。《圍爐詩話》卷三:“劉長卿云:‘孤城背嶺寒吹角,獨樹臨江夜泊船。’一本作‘獨戍’,予意‘獨戍’為是,有戍卒處堪泊船也。及讀地志,其地有獨樹口,乃知古人詩不可輕議。”
【輯評】
《唐風定》卷一七:刻而秀。
《山滿樓箋注唐詩七言律》:一、二起得最曲最妙,向使浪阻煙迷,索性付之相忘,今波平氣朗若此,而不得與故人相隨,良可惜也。
《唐詩解》:水波不興而懷人獨切者,飛鳥角聲感之也。
《貫華堂選批唐才子詩》卷二:(前解)起句妙,妙。言使今夜有浪、有煙,即相思還可推托,乃今如此風清月朗,此真如何好置懷抱也。三,夕陽度鳥,寫為時既已無及;四,秋水連天,寫為地又頗不近。然則但好相思,不好相過,固有不待更說者也。(妙寫“望”字、“寄”字也。)(后解)上解寫望岳陽寄阮(當作“元”)中丞此解寫自夏口至鸚鵡洲也。五,孤城吹角,寫出城根有夜泊之船;六,獨戍泊船,寫出船中有聽角之人也。七、八恰引賈誼上書被謫長沙,而又輕輕于“古”字下逗一“今”字,以自訴己之宜應見憐也。
《古唐詩合解箋注》卷一○:“汀洲”,水中可居之地也。《楚辭》云:“搴汀洲兮杜若。”此從路途所經說起。“無浪復無煙”,漢口有煙波灣,遇晴則無煙波。從此無煙波處而興懷遠之心。“楚客相思”,楚客,長卿自謂,相思,思阮中丞也。“亦渺然”,“亦”字與上兩“無”字應,言水波靜而煙云收。一望彌遠而心亦與之俱渺也。“漢口”,在漢陽府大別山北,對鸚鵡洲。承上首句。“夕陽”,又是夕陽時候,旅況凄然。“斜”,此字兩借,夕陽、飛鳥俱說得去,用字法也。“渡鳥”,此歸鳥也。旅客見之,不免興感。此句寫至鸚鵡洲。“洞庭”,在岳陽,承“相思”句。“秋水”,水至秋而大。“遠”,水與天俱去。“連天”,一望連天無有涯際,而相思真渺然矣,此句寫望岳陽。“孤城背嶺”,于旅泊之際,而望孤城與嶺相背,角聲乃吹于其上也。“寒吹角”,角聲在夜吹之而寒生焉,其感人也甚切。“獨樹臨江”,樹曰獨,猶城曰孤,所以相形旅思之孤獨也。“夜泊船”,正是懷人時候,而亦自飄泊。“賈誼上書憂漢室”,因賈生上書而謫,與相似,故于旅況懷人之際,托此以自慰也。“長沙謫去古今憐”,古今能憐賈誼,豈今日被謫之劉生獨無見憐者乎?所以微諷阮中丞,以是為寄也。○前解寫自夏口至望岳陽,后解寫寄阮中丞。
《唐詩合選詳解》卷七:此亦被謫入楚,賦旅泊之景以寄中丞,因以賈生自慰也。水波不興而懷人獨切者,飛鳥角聲感之也。況秋水兼天,而我系舟樹下,飄泊可知,因言賈生以忠獲罪,今古同憐,我亦何傷流放乎?
《重訂唐詩別裁集》卷一四:直說淺露,右丞則云:“長沙不久留才子,賈誼何須吊屈平?”
《昭昧詹言》卷一八:夏口系湖北漢陽縣治。岳陽、巴陵在湖南。首句先從望說起。次句說不見屈子,吊古無人。三、四切夏口,入“望”。五、六寫即景。收入寄阮托意。
《小清華園詩談》卷下:唐人佳句,有可以照耀古今,膾炙人口者。如……劉隨州之“漢口夕陽斜渡鳥,洞庭春水遠連天”……此等句當與日星河岳同垂不朽。
上一篇:《登余干古縣城》原文|箋釋|賞析
下一篇:《送鄭說之歙州謁薛侍郎》原文|箋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