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詩詞研究《偉大革命家理想與情懷的噴薄抒發》
人們常說,哲學家是懷著淡淡的哀愁尋找失落的精神家園。作為一代先哲的毛澤東,其詩詞就是他精神的寄托,但是毛澤東詩詞中沒有哀愁,也極少有失落感,他在人民那里找到了歸宿和希望,在斗爭中獲得了歡樂和充實。在他用質樸的語言構筑的瑰麗詩國中,你除了可以看到“奔騰急,萬馬戰猶酣”的壯烈場景,聽到“馬蹄聲碎,喇叭聲咽”的雄壯聲音,你還能感受到詩人闊大而豪邁的胸襟和氣魄,領略他那壯麗而熱烈的浪漫感懷和情思。這是翻騰涌動在中國革命和建設歷史的壯麗畫卷后面的詩人神圣而又復雜的感情世界。
“詩緣情而綺靡”。作為抒情藝術的最高形式,詩不能沒有感情。葉燮說:“詩是心聲,不可違心而出,亦不能違心而出。”(《原詩》)詩人只有忠于自己的感受才能寫出感人的詩篇。無產階級革命家而兼詩人,使毛澤東對他參與和領導的革命事業的崇高性和正義性有著深刻的理解和飽滿的熱情,言出肺腑,自然能產生壯麗而剛健的感人詩篇。毛澤東不像一般詩人特別是他同時代的某些現代詩人那樣,沉溺在自己狹小的感情世界,追逐個人小小的悲歡。相反,那種狹隘的“表現自我”遭到了毛澤東激烈的反對。他所表現的大多是革命斗爭的集體生活,抒發的完全是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階級感情,是人民群眾和時代的感情。即使在那些描寫個人的感懷作品中也是如此,如《沁園春·長沙》、《賀新郎·(揮手從茲去)》,《蝶戀花·答李淑一》等。毛澤東把自己的全部感情都維系在中國革命的集體事業上,但他并沒有因此失掉自己的個性,相反這使詩人的個性變得更為突出,更加充實,更富有偉大的魅力。毛澤東生長在有發達成熟的富有浪漫主義精神的楚湘文化地區,少年時深受古典文學的教益和熏陶,這使他本質上更像一位詩人。他那濟世救國的雄心壯志和雄才大略;他那縱身大風大浪、搏擊人生的奮發意志;他那頂天立地、不屈不撓的堅韌性格;他那大敵當前,從容不迫、舉重若輕、運籌帷幄、決策千里的儒帥風度;他那對傳統勢力激烈抗爭,對丑惡世界冷眼相向愛憎分明的思想情操;他那對社會人生的一往情深和對人民命運、民族前途的深切關顧和熱情執著,尤其是對社會人生的高度自信和豪邁追求,無不包含著鮮明的情感個性,洋溢濃郁的理想色彩。文如其人,正是這些豐富細膩且充滿魅力的情感個性深深融入毛澤東詩詞,成為毛澤東詩詞情感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
毛澤東詩詞的情感內容是他精神哲學的體現,是個人情志的抒發。它是普通人的情感,又高于普通的人的情感?!蔼q記當時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獨有豪情,天際懸明月,風雷磅礴。”豪邁的情懷像天空高懸的明月照耀著詩人的溫暖記憶,又如磅礴的風雷震撼大地人寰。三十八年九死一生錘煉成的豪邁情懷恒久地積淀在詩人的詩詞中,成為毛澤東詩詞的情感基調。在毛澤東詩詞中不僅有“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少年書生的豪邁,也有高唱“萬水千山只等閑”以鼓舞土氣的紅軍統帥的豪邁;有傲然獨立、不屈不撓“冷眼向洋看世界”的政治家的豪邁,也有大義凜然、無所畏懼、“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杰怕熊羆”的共產主義戰士的豪邁;更有對中國革命成就感到自豪,對中國革命力量充滿自信“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的革命領袖的豪邁。幾乎沒有哪一位詩人能像毛澤東這樣從青年到老年始終地擁有這一強者氣魄。豪邁的情懷是詩人不可抑止的生命和意志的沖力,是詩人對現實世界及其運動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叭f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币粤鄽q的高齡橫渡長江已經是卓爾不凡的壯舉,但詩人仍要超越“風吹浪打”的艱難,視之為“閑庭信步”來感受搏擊中的舒暢。在這種展現體力也是展現意志的過程中,詩人獲得充分的甚至可以說是最高的人生快樂和審美享受,它不無浪漫地表現了詩人宏大的氣魄。這是詩人的豪情抒發之一斑。
豪邁的氣魄決定了毛澤東詩詞不同于古代詩人那種從狹小視界來吐納客體世界的模式,如從簾、欄、門、窗之間來映襯折射自然景物,反映個人生活和心靈感受。毛澤東詩詞很少有“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那樣小中見大的精巧詩句。他總是俯對大荒,直視萬象,從大處落墨,直接以大對大,以高制高,以空凌空,通過對事態情境的全局把握、全景描繪和全程輻射,顯示出不同凡響的氣勢。它所形成的博大浩瀚的物理時空和心理時空,是毛澤東豪邁情感的具體表現。他或登高遠望,將天邊的高原和萬里長江盡收眼底;或突兀猛現,將橫空欲飛的崇山峻嶺置之于足下;他的思緒可以飛出地球,跟隨地球旋轉巡視太空;他的情懷可以視地球為梯米,可將小小寰球納入肺腑。更不要說把綿綿青山看作泥丸細浪。他對中國革命現實斗爭的全景式描繪,構成了中國革命歷史的壯麗畫卷,同樣也體現了他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情溢于海的博大個性情懷。博大的空間感飽含著詩人強烈的感情。它是詩人對未來世界的熱情渴望和追求,是對人民群眾的深情關顧,是對敵人的深惡痛絕,是對革命力量的自豪,是對困難的蔑視。一個人把自己擺在宇宙空間何等位置,或者說人對空間的感知程度,最能展示一個人的個性,體現著他的力量和氣魄。從前文的論述中,我們不難看出毛澤東對空間的感知首先是超越高遠,無限空間為他所用,為他自由驅使。詩人在空間是一個碩大無比的堅強主體,無論怎樣強大的對象均在他掌玩之中。《念奴嬌·昆侖》最充分地顯示了這一點。自古以來,沒有誰能把昆侖山與人民生活聯系起來,更沒有誰能有氣魄對昆侖山自由地評論和裁決。但詩人卻以一種超邁歷史、氣吞山河的氣魄,直接用一種不容違抗的強制性口吻對昆侖山發號施令,隨意驅使?!安灰@高,不要這多雪。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彼@示的博大空間感,它所表現的巨大體魄力量和精神力量,體現著詩人對自我本體的自信和張揚,體現著詩人內心的激情,是詩人主宰世界和未來的象征。
毛澤東的豪邁情懷具有強烈的英雄主義精神和巨大的歷史主體力量。體現在詩人的自我抒懷的詩詞中,如上文的《念奴嬌·昆侖》,《西江月·秋收起義》以及那些描寫工農紅軍和人民群眾斗爭的詩篇中。毛澤東并不否認個人的力量,但他欣賞、強調的卻是群眾的力量,集體的力量。在改造中國、改造世界的實踐中,毛澤東始終依靠的是人民大眾而不是某一個人。群體巨大的力量與毛澤東的豪邁情懷產生了共鳴,也充實了毛澤東的豪邁?!傲绿毂鞲瘣海f丈長纓要把鯤鵬縛”,詩人感受和體驗到人民群眾的巨大力量,并以氣勢磅礴的詩句表達出來。詩人不一定每首詩都要寫自己,但每一首詩卻都是由詩人自己來寫的。在這氣勢磅礴的詩句中也溶入了作為紅軍統帥的詩人豪情。人民群眾的巨大力量和詩人親身實踐使詩人的豪邁突破了詩人個人的主觀限制,獲得了頑強的、永遠的生命力。自宋代以來,詞中便有以蘇軾、辛棄疾為代表的豪放一派,其中不乏“大江東去”那樣的杰作,但是這種難以付諸實踐的主觀精神的豪放不能不受到個人際遇與環境變遷的限制。因此,古代詞人縱然有“醉里挑燈看劍”那樣沖天豪氣,但最終免不了“可憐白發生”的悲吟。而集戰略家、軍事家、革命領袖和詩人于一身的毛澤東,在革命的斗爭實踐中不斷把個人的豪情與群體力量結合起來,使自我主體力量進一步得到擴張,從而避免了蘇軾、辛棄疾那樣悲劇性的結局。
詩歌的本質在于抒情,它又以重點反映人的生活中的精神哲學為其主要內容。毛澤東詩詞是毛澤東的精神寄托。它首先表現為充盈其間的遠大理想和崇高抱負,一種強烈的歷史使命感?!袄硐胝?,事實之母也?!?《講堂錄》)毛澤東說,“人只能達到借以達于理想之事,及事達到,理想又高一層,故理想終不能達到,惟事能達到?!?《<倫理學原理>批語》)這是毛澤東對理想的理解。理想不可達到并不意味放棄理想,相反他把對無止境的理想追求本身作為目的,這是毛澤東思想中重要內容之一,反映在毛澤東詩詞中是毛澤東的理想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地變化。毛澤東的青少年時代中華民族正處于深重的災難中。《盛世危言》、《論中國有被瓜分之危險》兩本小冊子又使他對國家的前途深感憂慮,而下層勞動人民的悲慘遭遇也使他感到不平,特別是1910年長沙暴動的饑民被清政府肆意屠殺這一事件更在毛澤東心靈中留下沉痛的記憶。他強烈意識到自己的責任,決心為全中國痛苦的人,全世界痛苦的人貢獻自己全部的力量?!熬形釣榘l浩歌,鯤鵬擊浪從茲始。……丈夫何事足縈懷,要將宇宙看梯米。滄海橫流安足慮,世事紛紜何足理。……名世于今五百年,諸公碌碌皆馀子?!痹娙送春蕹髳旱默F實,也不愿像名世諸公那樣平庸無能。詩人用有駕馭宇宙之力的鯤鵬自喻,以睥睨千古的口氣表達了自己積極入世、搏擊人生、去創造一番大事業的熱情和渴望。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時代的召喚激起了詩人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吧胶哟蟮兀粺o可據,而恃者惟我。”(《講堂錄》)歷史的縱深感和現實的緊迫感交織在詩人的內心,驅動著詩人去主宰歷史的命運,去拯救多災多難的民族,去解放任人宰割的勞苦大眾。毛澤東詩詞中充滿了打破不平世界、建立新秩序的抱負和追求。但他從不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他人身上,寄托在當權者重用自己的機會上。他要依靠自身的實踐,依靠人民群眾的力量改造中國、改造社會。這是一個前無古人的宏大事業。因此他無法也不可能踏著前人走過的道路前進。歷史把無產階級推上了中國政治舞臺,毛澤東經過艱難探索終于找到了救國救民的真理,他的理想和抱負也付諸現實,變得更加沉實和高遠。通過前面提到的那首《念奴嬌·昆侖》一詞,我們可以感受到在詩人舉重若輕、玩昆侖于股掌之間的豪邁氣概中,奔騰著詩人藐視古今的遠大抱負和改天換地的雄心?!碍h球同此涼熱”,詩人熱切地向往著世界大同的社會,并表明實現這種美好社會的堅強決心。詩人的理想和抱負也不再是對世事的風俗和權貴的平庸的否定,而是執著于對強大世界的征服。從思想內涵上說,它已從樸素的愛國愛民思想升華到自覺的共產主義精神,并成為詩人終生的追求。在建國以后的詩詞中,詩人對共產主義理想的追求顯得更為堅定和迫切。詩人歌頌新中國“換了人間”的巨大變化,歌頌社會主義建設的輝煌成就,但并沒有滿足于此。“更立西江石壁……”使神女為之而驚,詩人浪漫的想象正是對美好明天的熱烈向往,特別是那些不無烏托邦色彩的詩句更體現出詩人努力加快速度,爭取早日到達共產主義的精神追求。在那些反對新霸權主義的詩篇中,詩人鮮明地表達了與“環球同此涼熱”一脈相承的共產主義理想追求:“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痹娙说谋ж摻^不只是報春,而更在于全人類都能徹底解放的山花爛漫的大同世界。
崇高的理想、遠大的抱負是毛澤東不斷向未來前進的內在動力。但對于未來毛澤東一方面強調要有宏偉抱負和遠大理想,另一方面又一貫堅持“不行架空之事,不談過高之理”,(《講堂錄》)堅決反對空談未來。他把理想和抱負的立足點定在“行”字上,以自身行動即以進行斗爭、改造對象為依據來把理想和抱負變為現實。這種執著于實踐、投身于斗爭的現實品格在毛澤東詩詞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現。
毛澤東抱定推翻舊社會、建立新社會的堅強決心,喚起工農參加斗爭。沒有疾風暴雨式的社會革命,沒有大規模的群眾性斗爭,他的改造中國、改造社會的理想就只能走入改良主義迷途?!岸嗌偈?,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他以領導和發動人民群眾斗爭的方式投身實踐,以他獨特的政治行為實現著自己要解放全人類的思想,并推而廣之,在改造世界改造社會的艱苦奮斗中,又以激烈的實踐即斗爭解決人與自然之間,個人與個人之間,個人與社會之間的一切沖突。毛澤東的實踐概念和行動意義幾乎等同于“斗爭”。他的每一首詩詞都要寫到斗爭,甚至可以說都是以斗爭為中心內容。他描寫革命人民與敵人斗爭,表現工農紅軍與險惡環境斗爭,直至寫到人民群眾與大自然斗爭來改造自然。他熱情贊美斗爭,并自己融入人民群眾的群體之中,自覺地與千千萬萬個普通勞動者相結合,用自己的智慧來啟發民眾起來斗爭并改造世界,斗爭是他踏著人生社會實際所說的話?!懊坊g喜漫天雪”,“不愛紅裝愛武裝”,他由衷地向往追求著斗爭,“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更代表著他的個性,決定于他投身實踐的現實品格。在“妖為鬼蜮必成災”的年代,詩人歡呼“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保瑳Q心與敵人決一死戰。這種以激烈斗爭為核心的現實品格充分體現了毛澤東那種自主抗爭、英勇無畏的精神。
毛澤東一生似乎從未對任何東西表示過畏懼。五四時期,他就說過:“天不要怕,鬼不要怕,死人不要怕,官僚不要怕,軍閥不要怕,資本家不要怕?!?轉引自李銳《毛澤東早期的革命活動》)1959年他特別指示有關部門編寫《不怕鬼的故事》一書,并親自修改該書序言。他說:“難道越怕鬼,鬼就越喜歡我們,發出慈悲不害我們,而我們的事業就會忽然變得順利起來,一切光昌流麗了,春暖花開了嗎?”因此,我們不難理解他在《雜言詩·八連頌》中號召“全軍民,要自立。不怕壓,不怕迫。不怕刀,不怕戟。不怕鬼,不怕魅。不怕帝,不怕賊”的深刻含義。在毛澤東詩詞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強大的敵人對弱小的革命力量形成嚴重的威脅,但詩中卻沒絲毫的畏懼和害怕。毛澤東詩詞中的主人公(包括抒情主人公詩人自己)永遠不會傾倒在強者面前承認自己的渺小,而是以堅韌不拔的意志和勇力對強者進行反抗和超越?!皵耻妵f千重,我自巋然不動”,正是這些置于“偉大之上更偉大者”的崇高精神,使他們成為國難當頭時的民族砥柱:“山,刺破青天鍔未殘;天欲墜,賴以拄其間。”依靠和發揮自身的力量與外部環境和丑惡勢力作斗爭,正是毛澤東少年就養成的性格。在“山”這一抗爭的外在形象中,蘊含著人這一堅強抗爭的內在信念,這也正是詩人要竭力表達的情感。共工和孫悟空都是中國神話中敢于斗爭、敢于勝利、敢于蔑視一切權威進行不屈不撓反抗的典型形象。它們在毛澤東詩詞中出現,雖不是詩人的自喻,但不能說不是詩人情感意志的形象化身。
毛澤東以堅強奮爭的意志、熱情無畏的精神投入實踐,他在斗爭中始終以樂觀的態度看待一切。樂觀主義精神是毛澤東詩詞中的又一個重要的情感內容。他的樂觀精神不僅是在與“高天滾滾寒流急”的抗爭中,感受到“大地微微暖氣吹”的時局發展,而且是在“掃除一切害人蟲”的斗爭中,擁有“全無敵”的勝利信念。他總以一個勝利者的姿態去迎接明天,“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戰無不勝的樂觀主義精神是毛澤東豪邁氣概的具體表現。它是詩人對革命規律深刻把握、對革命力量深刻認識的結果,也是詩人革命的人生觀的必然選擇。因此,在毛澤東詩詞中,沒有個人悲傷的表白,也沒有前途渺茫的悲觀。
宇宙永恒,人生短暫,這有限與無限的矛盾,使古今無數詩人為之困惑痛苦?!皩飘敻瑁松鷰缀?”連一代英豪曹操也發出這樣無可奈何的人生感慨,它又代表了多少中國文人對生命流逝所感到的悲涼!人生如夢和悲秋傷亡的主題在古典詩詞中是常見不衰的主題。但是毛澤東詩詞中的樂觀情懷完全取代了這一切。“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詩人意識到人的生命逝去是自然規律,它不可抗拒。但是,由于人生觀不同,所以詩人的看法也不同。在大徹大悟之后,詩人回到現實,感受到與古人截然相反的人生意義,“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革命戰爭勝利的歡欣絕對地壓倒了個人生命流逝的痛苦。在持有革命人生觀的詩人看來,革命斗爭的實踐能充實人的生命,使生命的價值得到實現。正是因為有了革命的人生觀,詩人才在“一年一度秋風勁”中,看到“不似春光,勝似春光”的美好的秋景,看到“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看到“萬木霜天紅爛漫”。也正是因為有了革命的人生觀,詩人才超脫了個人的悲傷,以為革命獻身的妻子感到光榮和自豪?!澳獓@韶華容易逝,卅年仍到赫曦臺”,詩人以“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的奮爭精神使生命有所作為,使逝去的青春得到補償。這樣,積極進取、奮發向上就成為毛澤東樂觀精神的主調。生命的意義不再以時間長短來衡量,而以人的作為大小來估價?!疤け榍嗌饺宋蠢稀奔械伢w現了詩人的樂觀精神,它一掃古典詩詞中“行遍天涯真老矣”的悲哀,代之以革命者青春永在的歌唱。它不僅是浪漫主義的想象,更是建立在現實革命斗爭基礎之上的革命豪情的抒發?!袄悟}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開闊的胸襟使詩人在挫折和失敗面前從未感情沖動失去理智,從未低沉頹廢過。他對于一切總是看得開,望得遠,從不把眼光局限在個人的得失和眼前的利益上。事事從大處遠處著想,從人民集體出發,這是偉人的品格,也正是毛澤東詩詞中樂觀精神的心理基礎。
從上文的論述中,我們不難感受到毛澤東詩詞中蘊含著一種濃厚的浪漫主義精神?,F在我們就集中地來談談這一點。從某種意義上說,浪漫主義的實質是自由美。詩歌要達到這種“自由美”的境界就要達到像莊子所說的那樣“天地與我共生,萬物與我為一”的藝術境界?!皣H悲歌歌一曲,狂飆為我從天落”,毛澤東詩詞的浪漫精神首先表現為這種由強大力量帶來的“物我相忘”的境界。詩人和人民群眾的意志和行為吻合了客觀規律和時代潮流,并對現實社會產生了巨大的作用。社會的發展和自己的意志相一致,使詩人仿佛感受到社會的發展是按照自己的意志發展的:“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比嗽诜e極的行動的意義上與自然同一,自然與人相互貫通,所以狂飆為人而不是由物理作用而落下,這在現實世界中是不存在的。但它存在于詩人的浪漫想象中,它是藝術的真實。詩人從革命實踐中獲得精神鼓舞從而超越了自身現實,我們可以隨他一起上天,用萬丈長纓把鯤鵬縛,也可以隨他一起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這些浪漫主義的想象是詩人心靈激情的外現與物化,無不體現著人的崇高和偉大。
和那些多愁善感的浪漫主義者不同,毛澤東堅信自己改造中國、改造社會的理想可以通過實踐即斗爭不斷地對象化,不斷地以現實的感性存在的方式表現出來,也就是他所說的“借以達于理想的事”。他那神圣的崇高的追求一旦實現哪怕是極少的一點,也會使他產生一種登仙般的飛揚感?!按猴L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那些由自己發動的奔騰咆哮的群眾斗爭,那些按照他的思想而出現的各種現實如人民公社、女民兵、好八連都使他感受了一種美和欣悅。“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毛澤東詩詞中那些神奇的想象,多變的畫面充分顯示著詩人在成功面前的高速旋轉的內心世界,顯示著詩人激越雄奇的浪漫情操,一位外國作家曾這樣評說過毛澤東:“如果他不置一切不顧,去吟上幾句詩以表達令人振奮的斗爭激情,描繪中國山河的壯麗,就難以結束一場戰爭?!?[美]R·特里爾《毛澤東傳》)詩人的浪漫情懷無處不在:在紅軍作戰的陣地,他感受到戰地黃花格外芬香;在革命勝利的戰場,他看見累累彈痕,親切地感到它“今朝更好看”;甚至曾經戰斗過的偏僻山區,在他筆下也變成了美麗的仙境:“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p>
為了寄托浪漫情懷,毛澤東以他那淵博的學識在詩詞中運用了大量的典故和傳說,來反映現實的革命斗爭,或編織個人的綿綿情思。那些優美動人的神話故事,增添了毛澤東詩詞的浪漫情調。他使共工復活來贊美紅軍是勝利的英雄,他洗去巫山神女的色情趣味來表現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最精巧絕妙的是他用嫦娥奔月和湘妃斑竹的神話故事來表達他對亡妻的懷念。毛澤東是一位感情豐富真摯的詩人。早年寫的《賀新郎·(揮手從茲去)》一詞,是毛澤東同意公開發表的唯一一首以男女愛情為題材的詩詞。它描寫了毛澤東與新婚妻子楊開慧離別的情景。通過橫塘凄清、繁霜滿地的氣氛,詩人抒發了夫妻依依難舍的深厚情意。因為情深意篤,所以離別才格外痛苦?!皯{割斷愁絲恨縷。要似昆侖崩絕壁,又恰象臺風掃環宇”。豪邁的詩人為了革命事業毅然戰勝了個人的感情。“重比翼,和云翥”,“革命第一”的思想使他們的愛情變得更加深沉偉大。楊開慧是毛澤東最親密的戰友,也是他最摯愛的女性,為了革命的事業也為了毛澤東,楊開慧年僅30歲就被敵人殺害了。在漫長的繁忙生涯中,毛澤東時常懷念著楊開慧。在詩人的心目中,她既朦朧又具體,既遙遠又親切。我國民間常用“天姿國色”“仙女下凡”來形容美麗的女子,富有浪漫氣質的詩人就繼承了這一富有浪漫主義精神的文化傳統。在著名的《蝶戀花·答李淑一》這首悼亡詞中,詩人以少有的輕柔筆調描寫了楊開慧和柳直荀兩位烈士升飛月宮,又用熱烈的筆調寫他們受到誠摯隆重的歡迎。詩人深情地贊美了兩位烈士對待革命事業的赤膽忠誠。從表面上看,這里沒有感傷,也沒有一般的兒女情長,有的只是階級的感情、同志的感情。但是“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畢竟是人之常情,更何況詩人是在和愛妻久別!從那楊花輕飄的畫面中,我們仿佛看見詩人獨立寒秋,站在橘子洲頭,目送楊花到天空的盡頭。一絲柔情,一縷愛意,使詩人多么希望驕楊不要“直上”重霄九,而是停下來讓詩人看看清楚,詩人又是多么想再對驕楊耳語:“算人間知己吾和汝。”詩人不忍楊花離去,期待著她早日能重新歸來?!熬裴谏缴习自骑w,帝子乘風下翠微”。湖南同是毛澤東和楊開慧的故鄉。詩人把故鄉美麗的傳說與對亡妻的懷念結合在一起,創造出詩人色彩最絢麗的浪漫主義佳作《七律·答友人》。毛澤東對人說過:“《七律·答友人》中的斑竹一枝千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就是懷念楊開慧的,楊開慧就是霞姑嘛。”(轉引自《毛澤東思想論壇》1991年第二期第79頁)詩人在溫馨的氣氛中,想象霞姑乘風歸來,所以詩人要急于夢回故鄉,所以詩人覺得生活充滿了陽光。浪漫的想象使天上與人間、死者與生者的隔閡完全消失了,詩人收斂了他那一貫的倚天抽寶劍的豪放雄威,在鄉情、友情和親情的溫暖懷抱中含蓄地傾訴著自己的衷曲。這種情感在毛澤東詩詞中是極為難得的,它猶如詩人歌詠的黃花格外芳香。
在毛澤東詩詞這豐富多彩的情感世界中,給人感受最深的是詩人對革命事業特別是共產主義事業的無限的忠誠,是詩人對人民群眾特別是對農民的深情信任和關懷,這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博大胸懷,也正是毛澤東詩詞的靈魂。
誠然,作為人而不是神的毛澤東,也有他個人的精神痛苦和心靈悲傷。因此,也就不可避免地在他的詩詞中有所流露。他建國后的詩詞尤是如此。日理萬機的詩人在經過“抗爭”才得來的橫渡長江的“寬馀”中,感悟到生命如水流逝,一去不復返,難言的失落感也會從詩人的心頭輕輕掠過,在他的詩中也就留下痕跡;無私奉獻的詩人對戰友的“忠魂”深情頌贊,無意中也流露了一種隱秘的孤獨感,他意識到某種對于過去的背叛正在滋生;豪邁的詩人從來都是以激昂慷慨的歌聲結束他的詩篇,然而在《七律·吊羅榮桓將軍》中的結尾卻是那樣悲愴:“君今不幸離人世,國有疑難可問誰?”對國家對個人的傷感交織在一起,給詩人的心靈留下了沉重的問號……但毛澤東沒有沉溺、放縱自己的痛苦而不可自拔,他總是在對革命的歷史的溫暖回憶中獲得些許安慰,總是在投入現實的斗爭中超越了自身的痛苦。所以,盡管他對人生命運有過深沉的思索,在無際的宇宙、無極的時間中產生過蒼涼感,但低沉卻從未成為毛澤東詩詞的主調。
上一篇:毛澤東詩詞研究《五首合唱動神州》
下一篇:毛澤東詩詞研究《卜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