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詩詞研究《六言詩》
給彭德懷同志
▲一九三五年十月
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
誰敢橫刀立馬?惟我彭大將軍!
【創作背景】
1935年10月19日,黨中央暨以彭德懷為司令員、毛澤東為政委的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又名紅軍陜甘支隊)結束了長征,到達陜北保安的吳起鎮。這時,寧夏國民黨軍閥馬鴻逵、馬鴻賓的五個騎兵團尾追而至。為了不把敵人帶進陜北根據地,毛澤東和彭德懷擬寫了一份電報,主張給馬家騎兵一個打擊。10月21日,彭德懷指揮先遣隊在吳起鎮附近的大峁梁進行了“切尾巴”的戰斗,殲滅敵軍一個騎兵團,擊潰三個團,俘敵約700人,繳獲戰馬近千匹,打勝了中央紅軍到達陜北后的第一仗。為此,毛澤東特地創作了這首詩,高度贊揚彭德懷。彭德懷閱后,謙遜地提筆將末句改為“惟我英勇紅軍”,并將詩稿還給了毛澤東。
后來,在解放戰爭中,1947年8月20日,彭德懷又指揮我西北野戰軍,在陜西米脂北面的沙家店地區,一舉殲滅了國民黨軍胡宗南集團三大主力之一的整編第三十六師師部及兩個旅,共六千余人,徹底粉碎了敵軍企圖將我軍殲滅于陜北或趕過黃河以東的狂妄計劃,從而使蔣介石“重點進攻”我陜甘寧解放區的戰略宣告破產。自此,我西北野戰軍轉入了反攻。毛澤東得知這一戰役大捷的消息后,當即又將這首詩重新寫贈給了彭德懷。
【注釋】
〔六言詩〕詩體名。全篇都是六字句,故稱。始于漢代。后來也有古體、近體之分。本篇不拘平仄,屬于古體。
〔山高句〕當時毛澤東和彭德懷為組織這次戰斗而草擬的電報中,論及吳起鎮一帶的地形特點,有“山高路遠溝深”之句。這里就用電報中的語句,稍改一字???,指溝壑。陜甘根據地地處黃土高原,村與村之間往往隔著一條條深溝,有的深達幾十米,長達幾十里,彼此雞犬之聲相聞,但要往來,則需爬上爬下,曲折迂回,甚至花費幾個小時的時間。
〔惟我句〕惟,只有。彭大將軍,彭德懷(1898—1974),湖南湘潭人。大革命時期,曾在北伐軍中任營長、團長。大革命失敗后,在白色恐怖中毅然于1928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并于同年7月領導平江起義,創建了紅五軍,開辟了湘鄂贛革命根據地。參加過井岡山的斗爭、中央革命根據地的反“圍剿”作戰和長征。歷任紅五軍軍長、紅三軍團總指揮、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司令員、紅軍前敵總指揮等??谷諔馉帟r期,任八路軍副總司令、中共中央北方局代理書記,協助朱德率軍挺進敵后,開辟了華北抗日根據地。解放戰爭時期,任人民解放軍副總司令,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率所部解放了大西北。建國后,歷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書記、西北軍政委員會主席、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員兼政委、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部長。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曾率領志愿軍抗美援朝,直至勝利,光榮地履行了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義務。曾當選為黨的第六屆至第八屆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在1959年廬山會議上,因反對黨的“左”傾錯誤而受到不公正的批判和組織處理?!拔幕蟾锩敝?,遭到林彪、“四人幫”反革命集團的迫害,于1974年11月29日在北京病逝。他作戰勇敢,耿直剛正,廉潔奉公,嚴于律己,深受人民的愛戴,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我們黨、國家和軍隊的杰出領導人。
【押韻格式】
本篇押用同一部平聲韻,韻腳分別是“深”、“奔”、“軍”。
【異文】
據《彭德懷自述》所記,詩曰“山高路險溝深,騎兵任你縱橫。誰敢橫槍勒馬,惟我彭大將軍”。然1947年8月1日冀魯豫部隊《戰友報》首次發表此詩時,文字已如現在這樣。若二者均無誤,則可能一是初稿,一是后來的修改稿。
【鑒賞】
在中國革命史上,彭德懷是一位被公認的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戰略戰術家,又是位叱咤風云、所向無敵的猛將。在幾十年的戰爭生涯里,他為人民立下了赫赫戰功,是毛澤東的得力臂膀、不可多得的優秀將領。
這首詩,就是毛澤東對彭德懷和英勇的紅軍戰士的熱情頌揚,雖僅有六言四句二十四字,卻以歡快的音符、富有激情的筆調,寫出了被頌揚者的偉岸形象和崇高精神。
不難看出,詩的字里行間躍動著毛澤東的那顆“愛將”之心。毛澤東作為一個軍事領袖,知將愛將,調遣得當,從而長征取得勝利?,F在,紅軍到達了陜北,又向新的目標前進,更需要大智大勇的將才,而今紅軍隊列里站出了彭德懷這樣“橫刀立馬”,叱咤風云的大將軍,作為全軍統帥的毛澤東怎能不由衷地高興呢?
詩的首句“山高路遠坑深”,是對陜甘地區復雜險惡地形的描述,概括描述了紅軍遇到的種種困難。次句“大軍縱橫馳奔”,具體點出了紅軍血戰沙場,奔馳向前的氣勢與威力。這二句,作者居高俯瞰,大處著筆。句子音調鏗鏘,震蕩讀者的心弦,造成內在的藝術張力,為下文推出“彭大將軍”的形象作鋪墊;同時,以高山、深壑、廣闊的大地為背景,對將要出場的人物起到烘托作用,更能顯出這個形象的英雄氣概。
“誰敢橫刀立馬?惟我彭大將軍!”后兩句自問自答,以彭德懷擔任此次打擊馬家騎兵的艱巨任務為事實根據,頌贊了他的英勇善戰,突出其巨大的功績,塑造出了一位胸懷大略、指揮若定、威風凜凜的革命大將軍形象。這兩句雖然不是對彭德懷功績的正面描述,但句中所用“誰敢”、“惟我”這樣排除一切的詞匯,卻極大地誘發了讀者去想象彭德懷“橫刀立馬”、叱咤風云的英姿和氣派。由于作者的筆端充分顯露出了同志、戰友式的深情和領袖對將領的厚愛,每個人讀后,都會對彭大將軍的英武神威和毛澤東對他的深摯感情,留下深刻的印象,一個“惟”字用得準確遒勁,力排他議,使“彭大將軍”的形象更加突出,也顯示出毛澤東對彭德懷在紅軍中重要地位的充分肯定。盡管彭德懷對這首夸贊自己的詩不敢承受,將“惟我彭大將軍”改為“惟我英勇紅軍”,顯示了他本人的謙恭品德、集體主義的精神,但“彭大將軍”這一美稱,卻從此在革命軍隊中傳開了,成為彭德懷的代稱。足見詩句是多么打動人心!
從這首詩的藝術構思來看,詩人為烘托彭德懷等紅軍將士的形象,渲染他們的英雄氣概,在寫景、敘事、抒情的安排上獨具匠心,產生了非同凡響的審美效應。詩作開頭就對高山、深壑、大地等自然景物著力用墨,使這些自然景物化為巨大的形象,從而構成廣闊的背景。這一背景與出場的人物形象,共同融為一個境界豪壯的畫面,從而突出了“彭大將軍”形象的偉岸,給人以巨大的崇高感,極大增強詩作的藝術感染作用。
上一篇:毛澤東詩詞研究《五言韻語》
下一篇:毛澤東詩詞研究《減字木蘭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