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洲芳草正萋萋,已到津梁路不迷。
萬里乾坤孤杖外,片帆風雨大江西。
蹔容蹤跡同魚鳥,終是形骸似木雞。
遙望五湖煙浪闊,不堪回首白云低。
這首“述懷”之作,與《五臺山居》二首相比,后者是借景詠懷,這一首則是借事抒懷。
“江洲芳草正萋萋,已到津梁路不迷。”點明時間、地點?!拜螺隆?,茂盛的樣子。芳草萋萋,表明時令是春天。《招隱士》有“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句,后人常用芳草暗指懷人或送人。唐崔顥《黃鶴樓》詩有句“芳草萋萋鸚鵡洲”,此詩首句襲用之?!敖蛄骸?,橋梁,孟浩然詩: “桃源何處是? 游子正迷津?!?《南還舟中寄袁太?!?“已到津梁路不迷”句反用其意。此句也寄寓了禪理。佛家認為凡人 “沉沒于愛欲之廣海,迷惑于名利之大山”;不能認識萬有之實相,執無為有,計虛妄之假相為有,墜入迷妄的境界。這便是“迷”。我佛要“廓群疑于性海,啟妙覺于迷津”,使之不迷?!叭f里乾坤孤杖外,片帆風雨大江西?!睂φ坦ふ瑲鈩莼趾??!扒ぁ保斓亍6鸥υ姡骸皡浅|南坼,乾坤日夜浮”?!捌?,孤舟。這兩句寫闊大胸懷,超凡脫俗。佛家認為四大皆空,無我無他。在他們看來,“大千觀去小,萬物自來輕”(德清《五臺山居》),一切都算不得什么?!佰娙蒇欅E同魚鳥,終是形骸似木雞?!薄佰姟?,同暫,暫時。“蹤跡”,行動所留的痕跡。李白詩,“譬如云中鳥,一去無蹤跡。”“形骸”,人的形體、軀殼?!澳倦u”,典出《莊子》?!肚f子·達生》:“紀渻子為王養斗雞?!沼謫?,曰: ‘幾矣,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背尚ⅰ妒琛氛f: “神識安閑,形容審定……,其猶木雞不動不驚,其德全具,他人之雞,見之反走?!比绻f,前兩句還只是灑脫的話,這兩句則是超脫之至了。佛家追求“無我”,認為人的軀體只不過是“寄生囊”。“此身原是寄,暫住即為生” (德清《五臺山居》)。通達“無我”之境,則內心潔凈,無煩無惱。名也利也,又何足掛齒呢?“遙望五湖煙浪闊,不堪回首白云低?!苯淮ヌ?,“闊”既寫景,也寓意。往事既也不堪回首,更應投身于大自然,洗盡內心煩惱。內心潔凈,則海闊天空。
王世貞主張“詩必盛唐”。憨山大師曾問詩于王世貞,他的詩也深受唐詩的影響。這首詩可說是一代表。全詩不僅遣詞造句模擬唐詩,造境也是如此。它意境開闊,氣勢恢宏,命意超凡脫俗,是憨山詩歌的代表作之一。
上一篇:禪詩《南華山寺》原文|賞析
下一篇:禪詩《南康夜泊聞廬阜鐘聲》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