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詩詞研究《七律》
讀報有感
▲一九六○年六月十三日
托洛斯基返故居,不戰(zhàn)不和欲何如?
青云飄下能言鳥,黑海翻起憤怒魚。
愛麗舍宮唇發(fā)黑,戴維營里面施朱。
新聞歲歲尋常出,獨有今年出得殊。
【創(chuàng)作背景】
自1956年2月前蘇聯(lián)共產(chǎn)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以來,赫魯曉夫集團拋棄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革命路線,謀求與美帝國主義合作,實現(xiàn)由蘇、美兩個超級大國主宰世界的霸權(quán)主義夢想。1959年9月15日至27日,赫魯曉夫訪問了美國。最后三天,他與美國總統(tǒng)艾森豪威爾在離華盛頓100公里的美國總統(tǒng)別墅戴維營舉行了會談。兩人就德國、柏林、裁軍、蘇美關(guān)系等問題進行了一系列交易。會后,赫魯曉夫集團大肆宣揚甚至連艾森豪威爾也不承認的所謂“戴維營精神”,鼓吹說蘇、美兩國首腦坐在一起,人類歷史就進入了“新的轉(zhuǎn)折點”。鑒于赫魯曉夫向帝國主義頻送秋波,同年12月,美、英、法、西德四國首腦巴黎會議宣布,邀請他出席擬于1960年5月中旬在巴黎召開的美、英、法、蘇四國首腦會議。12月30日,赫魯曉夫接受了邀請。
就在赫魯曉夫陶醉于與帝國主義聯(lián)姻的喜悅之際,1960年5月1日,發(fā)生了美國U—2型高空偵察飛機侵入蘇聯(lián)領(lǐng)空進行間諜活動并被蘇軍擊落的事件。這對一廂情愿、侈談“戴維營精神”的赫魯曉夫集團來說,不啻是當眾被打了一記耳光。為此,赫魯曉夫惱羞成怒,于5月16日上午在巴黎四國首腦的第一次會面時,提出美國總統(tǒng)必須嚴辦應對“U—2事件”直接負責的人,并保證今后不再繼續(xù)類似的行動,否則他將退出這次最高級會談,并取消前一年發(fā)出的對艾森豪威爾回訪蘇聯(lián)的邀請。由于艾森豪威爾拒絕了赫魯曉夫的這一要求,四國首腦巴黎會議就此宣告流產(chǎn),艾森豪威爾回訪蘇聯(lián)一事亦化為泡影,美、蘇關(guān)系重新趨于緊張,兩國展開了新的霸權(quán)爭奪。
毛澤東的這首詩,諷刺的就是1960年5月爆出的這一特殊新聞。
【注釋】
〔托洛斯基句〕托洛斯基(1879—1940),今通譯作“托洛茨基”。俄國人。1917年8月加入布爾什維克黨并任黨中央委員。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后,先后任外交人民委員、陸海軍人民委員、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等職務,多次對抗列寧關(guān)于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路線。列寧逝世后,他于1926年組織反黨聯(lián)盟,陰謀推翻以斯大林為首的蘇聯(lián)黨和國家的領(lǐng)導。1927年被開除出黨。1929年被驅(qū)逐出蘇聯(lián)國境。1932年被開除蘇聯(lián)國籍。1938年9月,在他的策劃下,歐美一些國家的托派分子在巴黎拼湊成立了所謂“世界社會主義革命黨”,又稱“第四國際”,與第三國際對抗。1940年,被蘇聯(lián)特工人員暗殺于墨西哥。返故居,回到過去住的地方。按赫魯曉夫集團背叛列寧主義,全盤否定斯大林,和當年的托洛茨基派如出一轍,故毛澤東諷刺說:托洛茨基的陰魂又回到了蘇聯(lián)老家。
〔不戰(zhàn)句〕不戰(zhàn)不和,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1857年12月,帝國主義的英法聯(lián)軍進攻廣州。當時清朝的兩廣總督葉名琛,是一個昏庸虛驕的封建官僚。他既拒絕與敵軍議和,又不許部下官兵抗戰(zhàn),致使廣州失陷,自己也當了俘虜。時人譏諷他“不戰(zhàn)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毛澤東此詩則用指赫魯曉夫集團在戰(zhàn)爭與和平問題上的尷尬立場:他們既不肯支持各被壓迫民族和人民反對帝國主義、殖民主義的革命戰(zhàn)爭,惟恐得罪了帝國主義,導致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又不愿真心維護世界和平,而企圖用自己手中掌握的核武器作為籌碼,與美帝國主義爭奪世界霸權(quán)。欲何如,這是質(zhì)問赫魯曉夫集團:你們到底想怎樣?
〔青云句〕從1956年開始,美國即使用一種具有特種性能的偵察飛機——“U—2”,多次侵入蘇聯(lián)領(lǐng)空,從事間諜活動。這種飛機能在2萬米以上的高空飛行,并拍攝出分辨率很高的地面圖片。1960年5月1日,一架U—2飛機從美國設在土耳其阿達納的基地起飛,侵入蘇聯(lián)領(lǐng)空約2100公里后被擊落,駕駛員鮑爾斯被俘,并供認了自己的間諜使命。本句即指此事。青云,指高空。能言鳥,《漢書》卷六《武帝紀》載,漢武帝元狩二年,“南越獻馴象、能言鳥”。唐顏師古注曰,“能言鳥”即鸚鵡。這里戲指被俘并開口交待的美國間諜飛機駕駛員。
〔黑海句〕黑海,歐洲東南部和小亞細亞之間的內(nèi)海,東北經(jīng)刻赤海峽通亞速海,西南經(jīng)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通地中海。面積42萬平方公里,平均深度約1200米,南部最深處達2212米。有多瑙河、第聶伯河等流入。其北岸、東岸屬當時的蘇聯(lián),西岸屬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南岸屬土耳其。憤怒魚,疑指蘇聯(lián)的黑海艦隊。“U—2事件”的消息公布后,蘇聯(lián)舉國上下,人人憤怒,不特一黑海艦隊而已。這里獨舉它作為代表,以概其余,當是因為被擊落的這架美國間諜飛機系由黑海南岸的土耳其起飛的緣故。
〔愛麗舍宮句〕愛麗舍宮,在巴黎。1718年建。1848年以前為法國王宮。自1873年起成為法國總統(tǒng)宮邸。唇發(fā)黑,形容氣急敗壞。這句是指赫魯曉夫1960年5月16日上午在愛麗舍宮出席四國首腦會議第一次會談時的表現(xiàn)。據(jù)艾森豪威爾回憶錄《白宮歲月》第二十三章“沒有開成的最高級會議”記述,“擔任主席的戴高樂總統(tǒng)還沒有正式宣布開會,赫魯曉夫就臉紅脖子粗地站起來,大聲要求給他發(fā)言權(quán)”,他“按預先準備好的稿子發(fā)出了長時間的惡罵”。
〔戴維營句〕這句是指赫魯曉夫1959年12月25日至27日在戴維營會談期間向美帝國主義獻媚。面施朱,本義是說女子往臉上搽胭脂,以取悅于男人。
〔新聞二句〕謂年年都有新聞,但大抵平平常常,惟獨今年的這一樁新聞十分出奇。
【押韻格式】
本篇韻腳分別是“居”、“如”、“魚”、“朱”、“殊”。按詩韻,“居”、“如”、“魚”三字屬上平聲“六魚”,“朱”、“殊”兩字屬上平聲“七虞”,本不在同一韻部。這里是從寬用韻,鄰部通葉。
【鑒賞】
這篇《七律·讀報有感》是一首辛辣的政治諷刺詩,嘻笑怒罵皆成文章,在毛澤東詩詞中別具一格。
1959年,赫魯曉夫與美國總統(tǒng)艾森豪威爾在戴維營舉行密談,妄想實現(xiàn)美蘇兩個超級大國主宰世界的霸權(quán)主義夢想。沒想到1960年5月的“U—2事件”粉碎了他的美夢,他又羞又怒,在巴黎愛麗舍宮總統(tǒng)官邸四國首腦會談時臉紅脖子粗地惡罵美國。這件大出其丑的新聞本身就是一個絕妙的諷刺故事,故毛澤東寫了此詩,嘲諷赫魯曉夫一廂情愿地向美國頻遞秋波而被狠狠抽了一記耳光的尷尬結(jié)局。
“托洛斯基返故居,不戰(zhàn)不和欲何如?”托洛茨基是蘇聯(lián)反對列寧和斯大林領(lǐng)導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代表人物,說他“返故居”,不是指他本人,而是說他的“陰魂”又回到了蘇聯(lián),是喻示赫魯曉夫繼承了他的衣缽,干著與他當年相同的勾當。不直接說“赫魯曉夫”而說“托洛茨基”,這就避免了過于直露而顯出的劍拔弩張之勢,使諷刺性更強。說30年代的托洛茨基也就是說50年代的赫魯曉夫,又能夠提醒世界人民,這二人實乃一丘之貉。這就節(jié)省了筆墨,而收到一箭雙雕之效。上句從虛處寫,下句則從實處寫;你們既不肯支持世界被壓迫人民反對帝國主義、殖民主義的革命戰(zhàn)爭,怕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又不肯真心維護和平,妄圖與美國達成合作,實現(xiàn)由兩個超級大國主宰世界的霸權(quán)主義夢想,意欲何為?這是嚴厲的質(zhì)問,置赫魯曉夫之流于歷史的審判臺上,批判的分量是相當重的。
“青云飄下能言鳥,黑海翻起憤怒魚。”這兩句寫得極幽默,極輕松。寫政治諷刺詩最忌落入空洞抽象的議論,這兩句如果實寫則會流于枯燥。作者用形象化的手法使人耳目一新,乍一讀來還會誤以為是一個浪漫的神話故事呢!實則用“能言鳥”喻美軍的偵察飛機,以“憤怒魚”喻蘇聯(lián)的黑海艦隊。詩固限于格律不可能概括得全,“憤怒魚”也只是借黑海艦隊來代指蘇聯(lián)的軍隊和人民。這兩句與首聯(lián)有什么關(guān)系呢?它緊承上面而來,之所以有“青云飄下能言鳥”,全是因為赫魯曉夫“不戰(zhàn)不和”的立場造成的。如果赫魯曉夫支持被帝國主義掠奪的殖民地國家人民的武裝斗爭,團結(jié)愛好和平的力量為世界和平而努力,那么蘇聯(lián)也就不怕美國的覬覦了。而現(xiàn)在他既置被壓迫民族于不顧,又想靠手中的核武器與美國達成霸占天下的“君子”協(xié)定,這只能給蘇聯(lián)人民帶來危險和不安。美國間諜飛機的侵入,難道不正是一個征兆嗎?
“愛麗舍宮唇發(fā)黑,戴維營里面施朱。”這兩句,先說現(xiàn)在:在法國總統(tǒng)官邸愛麗舍宮,惱羞成怒的赫魯曉夫嘴唇發(fā)黑,氣急敗壞地指責美國總統(tǒng)艾森豪威爾;再說當時,一年前赫魯曉夫還在美國總統(tǒng)別墅戴維營里甜言蜜語地向艾森豪威爾獻媚哩。為什么轉(zhuǎn)變這么快呢?“面施朱”,是女子涂脂抹粉百般討好之態(tài)。常用來比喻小人的丑惡嘴臉。如明人宗臣《報劉一丈書》中謁者“甘言媚詞作婦人狀”。趙樸初先生1963年作《某公三哭》,其中諷刺赫魯曉夫哭“西尼”——遇刺的美國總統(tǒng)肯尼迪,也用相同的手法,曰“我為你勤傍妝臺,濃施粉黛,討你笑顏開”,令人忍俊不禁。這兩句用對比手法,把現(xiàn)在的惱羞成怒與當日的獻媚討好放在一起,按時間順序應當說“媚”在先,“惱”在后,但這樣顛倒過來,就更顯出反差之大,李商隱《馬嵬》詩:“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本篇句法與之同一機杼。總之,這一對比,不必加什么評論,赫魯曉夫之流的丑態(tài)便刻畫得入木三分了。
“新聞歲歲尋常出,獨有今年出得殊。”以“尋常”年年出的新聞來與今年這樁新聞作對比,再次襯托出今年這一新聞的“不一般”——這是反語。
如何用舊體詩的形式表現(xiàn)新的內(nèi)容?這是從本世紀初以來一直有爭論的問題。黃遵憲、嚴復等人常愛用西洋名物、概念作為詩的點綴,其詩有新事物而無新理致。如嚴復有詩云:“大地山河忽見前,古平今說是渾圓。偪仄難逃人滿患,炎涼直為歲差偏。”就沒有詩意,只像地理教科書。王國維詩吸收了西方哲學的某些新思想,但語言仍是舊筆調(diào),有新理致而無新事物,如《雜感》“側(cè)身天地苦拘攣,姑射山人未可攀”,《出門》“百年頓盡追懷里,一夜難為怨別人”,也未能盡如人意。毛澤東此詩是一個新的嘗試,語言更接近白話,通俗易懂,且將新名詞融入格律詩,如“托洛斯基”、“愛麗舍宮”、“戴維營”,自然融入,毫無鉗塞之感。但詩中又并不完全是新名詞的羅列,亦有絕妙的形象化的表達。譬如頷聯(lián),如果直說天空中飛下美國的偵察飛機,蘇聯(lián)的黑海艦隊非常憤怒,無論多么明白易懂,都是毫無詩意可言的。詩人用了“能言鳥”、“憤怒魚”,替代了“飛機”、“艦隊”等詞,便有點石成金之妙。
諷刺詩與其他詩作不同,要用漫畫的方式,調(diào)侃的筆調(diào),才能收到強烈的諷刺效果。這首詩為赫魯曉夫作漫畫,抓住了他最突出的特征。只寫“唇發(fā)黑”,我們自可想見他的氣急敗壞之狀;只寫“面施朱”,我們自可想見他對美帝國主義的一副諂媚面孔。這正像魯迅寫“豆腐西施”突出其“圓規(guī)”一樣的腳(《閏土》);錢鐘書刻畫“劉太太”,突出其“一張紅嘴唇,十個紅指甲”(《圍城》)都是“扼要”之法,三勾兩畫,人物便呼之欲出。
上一篇:毛澤東詩詞研究《七律》
下一篇:毛澤東詩詞研究《七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