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詩詞鑒賞《溫庭筠·蘇武廟》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蘇武魂銷漢使前,古祠高樹兩茫然。①
云邊雁斷胡天月,隴上羊歸塞草煙。
回日樓臺非甲帳,去時冠劍是丁年。②
茂陵不見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③
【注釋】 ①魂銷:即銷魂,因過度刺激而神思茫然。②甲帳:漢武帝于宮外起神明殿九間,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雜錯天下珍寶為甲帳,其次為乙帳; 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帳”,暗言武帝已逝。丁年:成丁之年、壯年。③茂陵:漢武帝葬處,此代指漢武帝。逝川: 流水,亦含時光流逝之意。
【鑒賞】 這首詩是溫庭筠瞻仰蘇武廟時追思憑吊之作。蘇武,字子卿,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堅持民族氣節的英雄人物。據《漢書·蘇武傳》記載,漢武帝天漢元年 (前100),蘇武奉命以中郎將持節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脅誘歸降,武堅貞不屈,被流放到北海 (今俄羅斯貝加爾湖) 牧羊,備受艱辛,仍持漢節。漢昭帝即位,匈奴欲與漢和親,漢使至匈奴,得知蘇武尚在,要匈奴交還蘇武,匈奴詭言其已死。蘇武原隨從常惠夜見漢使,教漢使對單于說: 漢帝在上林苑射得一雁,于雁足上得蘇武書信,言其在某澤中。單于大驚,不得不承認蘇武尚在,并于漢昭帝始元六年 (前81)遣武回國。蘇武從出使匈奴到回國,前后長達十九年。
首聯由蘇武苦節歸漢人題,再對眼前景物進行描寫,抒發懷古之情。起句寫蘇武突見漢使要他回國時的動人情景。在漫長的十九年里,蘇武忍饑受凍,飲雪餐霜,歷盡艱辛與孤寂,驟然見到漢使,悲喜交加,激動感慨,自不能持。憔悴的形容,復雜的情緒,用 “魂銷” 二字加以表達,詞約意豐,真切傳神,點染出一個備受磨難、“白發丹心” 的歷史人物形象。次句由古及今,由人而廟,寫眼前所見,轉接十分自然。“古祠高樹”渲染出蘇武廟的肅穆蒼古,透出濃郁的歷史氣氛,而 “兩茫然”則說祠樹無情,對蘇武持節牧羊的動人故事茫然不知,寄寓著其人已逝的感慨,流露出作者的惋惜之情。
頷聯總寫蘇武的塞外生活。“雁斷”,指蘇武牧羊北海,望斷云天無音訊;“塞草煙”,此指塞外草原上初起的夜霧。蘇武與漢朝音信斷絕,獨自一人在荒無人煙的北海牧羊,日暮月升,大雁南飛,才披著荒原上的煙霧遲遲歸來。這兩句好似一幅大寫意的荒漠牧羊、望雁思歸圖,形象地再現了蘇武單調、孤寂、仗節牧羊的艱苦生活,深刻地表現了蘇武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和愛國精神。
頸聯想象蘇武歸國時的所見所感。此聯上句遙承 “蘇武魂銷漢使前”,說蘇武回到京城,武帝已去,眼前的樓臺已不是當年設有甲帳的樓臺,給人以恍如隔世之感。下句回想當年戴冠佩劍,奉命出使時,還正當壯盛之年,如今卻已是白發蒼蒼的老人了。詩中 “回日”、“去時” 二語,既是對照,又巧作反襯,無限感慨,深蘊其間。
尾聯于敘事中抒情。“茂陵”,漢武帝葬處,此代指漢武帝。這兩句言漢武帝未看到蘇武生還,不能親自給他封侯的賞賜,蘇武只能空自面對秋天的流水,悲傷感嘆時光流逝和武帝的不可復見,將忠君與愛國之情融為一體,豐富了這一愛國志士的形象。值得指出的是,據 《漢書·蘇武傳》記載,蘇武回國后僅封為典屬國,直到漢宣帝時,才賜爵關內侯,其間相距十多年。詩人在歌頌蘇武功勛名節的同時,慨嘆其以大功而獲細賞,含蓄地譏諷了朝庭的寡恩薄德,這在封建社會,特別是晚唐時期是有其深刻社會意義的。
該詩極贊蘇武忠君愛國,不變氣節,感情濃郁,感慨深沉。章法上前后呼應,加強了詩的詠嘆,深化了詩的主題。格調雄渾蒼勁,一反纖麗作風,不失為唐詩中的佳品。
文章作者:楊勇
上一篇:愛國詩詞《俞大猷·舟師》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愛國詩詞《陸游·訴衷情》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