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離宮宮上樓,樓前宮畔暮江流。
楚天長短黃昏雨,宋玉無愁亦自愁。
這首詩題為“楚吟”,實是“吟楚” ——含詠楚國之事的意思,是詩人借“吟楚”來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
詩的前三句緊扣詩題,吟詠眼前所見的楚地的景色。頭一句中的“山”,是指巫山,它在今天四川、湖北兩省交界處,長江穿流其中,成為三峽。“離宮”是指帝王正宮之外臨時居住的宮室,這里是指在今四川省巫山縣西北的楚宮。有一個神話傳說:戰國時,楚襄王游于云夢澤,曾在高陽臺夜夢巫山神女。詩人宋玉還因此寫了文辭瑰麗、神采飛揚的《高唐賦》和《神女賦》。《高唐賦》中說:“昔者楚襄王與宋玉游于云夢之臺,望高唐之觀。”所謂“高唐之觀”,就是山上的離宮。詩人的視角十分寬闊,一開始就描寫了巫山上的離宮和那巍峨的宮殿上的一座座樓閣,把讀者的視線引到最高處;第二句馬上又轉換到“樓前宮畔”那滔滔東流的江水。這兩句詩明白如話,既實寫眼前之景,卻又景中寓情。詩人借眼前楚地景色的描繪,烘染出一種荒涼凄迷的氛圍,寄寓了他別有一番的深意。他仿佛在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眼前那奔騰不止的江水,是最具有歷史洞察力的。從楚襄王的年代到今天,不知道過去了多少年不知道歷經了多少人間滄桑,昔日的楚國已成為歷史陳跡,惟有這“離宮”依舊,這“樓前宮畔” 的“江流” 依然奔騰向東,無止無息。詩人巧妙地借寫景把積淀在心中的對歷史變遷、 歲月流逝、人生短暫的深沉慨嘆透露了出來。
第三句“楚天長短黃昏雨”,承接上兩句繼續寫景又深一層抒情?!伴L短”是一個偏義復詞,側重于“長” 這一個意義。詩人說巫山一帶的“楚天”給人的感覺不是“闊”,也不是“舒”,而是壁立千仞所造成的 “長”。另外,“長短” 也許又是形容“黃昏雨” 的。在詩人看來,黃昏時刻的雨,長長短短,似斷似續,點點滴滴,好象有無數心事似的。而 “黃昏雨” 三個字,似暗用了宋玉 《高唐賦》 中巫山神女“旦為行云,暮為行雨” 的典故,既是照應上句中的“暮”字,實寫眼前的景色;也是暗指衰頹的政治形勢。這一句已不僅僅是一般的對楚天景色的描繪,實際上是詩人在著力構造一種凄迷撲朔、蕭森幽冥的意象,來傳達他此時此刻那種凄楚窘迫的心境。
面對楚地這種荒涼凄迷的景色,身臨這種如夢似幻的氛圍,詩人自然就想起楚國著名詩人宋玉,情不自禁地詠嘆道:“宋玉無愁亦自愁?!闭f當年的宋玉對著楚地的這種景色,即使他本無愁思,也會愁緒萬端的。這一句寫得跌宕多姿,“無愁”和“自愁”相反相成,更深刻地傳達了詩人千般萬端的愁緒。詩人李商隱在這里明寫宋玉之愁,表達了對這位才華橫溢,“事楚襄王而不見察”的大詩人的深切的同情;實際上是借此來抒寫自己深深的悲愁。李商隱一生身不由己地卷入了牛李黨爭的旋渦,在仕途上一直很不得意。他所處的晚唐時代,“近黃昏”的唐王朝面臨著深重的社會危機,一方面是藩鎮割據,內戰頻仍,黨爭激烈,國家財政空虛,民生凋蔽;一方面是邊患不斷,外族統治者不時入侵搔擾,使邊地人民深受奴役之苦,然而滿懷憂國憂民熱情和經邦濟世抱負的李商隱,政治抱負不能實現,絕世才華無以施展,他又何嘗不像宋玉那樣,要“無愁也自愁”呢!在這里,詩人完成了一個有抱負、有識見、有正義感的士大夫的自我形象的塑造。
寫愁的古詩不在少數,“白發三千丈,緣愁似箇長”是一種,“悔教夫婿覓封侯”是一種,“宋玉無愁亦自愁”的沉郁低徊又是一種——獨具李商隱風格的一種。這首詩的藝術手法也有著它獨到之處。詩人能恰到好處地把握時間和空間的變換。他一會兒把鏡頭搖上搖下,如同電影中的長鏡頭那樣,將巫山、離宮、樓臺、滔滔江流、黃昏雨等楚地的風物攝入畫面;一會兒又運用蒙太奇手法,把鏡頭轉到久遠的戰國時代,對準了楚國著名的詩人宋玉。讀者借助于詩人提供的畫面,似乎看到了楚地亦真亦幻的景象,同時,也真切地感到了這位憂憤詩人感情脈搏的跳動。
上一篇:李商隱《夢澤》
下一篇:李商隱《楚宮(湘波如淚色漻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