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將人共笑,籬外露繁枝。
宋玉臨江宅,墻低不礙窺。
李商隱寫花的詩篇很多,如 《杏花》、《李花》、《槿花》、《荷花》、《落花》 等,這里又是一首。
據程夢星說“此偶有所見而作,非詠花也。” (見程夢星 《重訂李義山詩集箋注》)這就是說,此詩是作者偶然隨興而作,與一般的專事詠花不一樣。因為古人稱花開為笑,如《史通》云:“今俗文士謂鳥鳴為啼,花發為笑。”齊梁詩人中也都有類似的描寫,所以詩人首句便說“花將人共笑”。不過這里不僅僅是寫花笑,而是花與人共笑,將人暗暗地含蘊在花中。所謂“籬外露繁枝”,一則與題相切,說明此非籬內之低花,而是超出墻外之高花,二則與末句之“墻低”相照應。而其中的 “繁枝”,又與首句之花笑相連,渲染出一片花笑枝繁的熱鬧氣氛。
末二句是從宋玉 《登徒子好色賦》 中演化而來的。宋玉 《登徒子好色賦》 曾云:“臣東家之子……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墻窺臣三年,至今未許也。”李商隱每每以宋玉入詩,如“非關宋玉有微辭”云云。此處也以宋玉入詩。宋玉故宅在江陵(今四川江陵) 城北三里,所以詩中有“臨江宅”之句。末句所謂的“墻低”,從詩面看是宋玉所居之江宅,實際上則是暗指詩人所居之宅。“不礙窺”,馮浩 《玉溪生詩集箋注》 據 《萬首唐人絕句》 作“不擬窺”,以為這樣“較有味”,然大多數人都作“不礙窺”。馮浩之說雖然也通,但“不礙窺”似乎更通暢,與全詩所要表達的內容似更切合。因為詩人既然把自己比喻為宋玉《登徒子好色賦》中之“東家之子”,此女子窺視他三年之久,他仍未動心允許,這正說明他是一個守禮自持,很注意自家身分的人。這與詩題中的“高花”不期而合,跌出“高花”的真意,詩至此,真相則徒然大白。
李商隱有不少詩都比較隱晦,旨意微茫,難以捉摸,令人測之無端。這首詩由于借用典故,應該說也是比較難懂的。但只要我們抓住詩題中的“高花”,并將“高花”這種形象與詩人守禮自持的品格聯系起來,或聯想在一起,就基本上抓住了這首詩的要點和核心。因為詩人正是以高花來自喻的。
此詩雖題為 “高花”,但通篇有人,將人寫在花的背后,通過寫花來寫人,這就使全詩顯得十分含蓄有味,耐人咀嚼,這也是詩人常用的手法。
上一篇:李商隱《驕兒詩》
下一篇:李商隱《齊宮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