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徐禎卿·在武昌作》原文賞析
洞庭葉未下,瀟湘秋欲生。高齋今夜雨,獨臥武昌城。重以桑梓念,凄其江漢情。不知天外雁,何事樂長征。
本詩重筆應在頸聯(lián):“重以桑梓念,凄其江漢情。”他鄉(xiāng)做客,無論感受、心情,都別是一番滋味。“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景色并非不美,“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情趣也并非不雅;然而異鄉(xiāng)異客,總切桑梓之思。想念既甚,便給江漢二水,龜蛇兩山,都蒙上了一層淡淡哀愁。
但鄉(xiāng)思之來,也非無緣無故。作者就說過:“情無定位,觸感而興”(《談藝錄》),只是其來時“朦朧萌圻” (同前)而已。可以想見,在東西南北船舟四會、車馬交馳,廛闬(han,里巷的門)撲地、冠蓋滿城之地,詩人舉目無親,在寂寞凄涼之余,才頹然就枕的。此時三街六市,正自歌吹入云,華燈之下人影幢幢,誰曾入睡了?想來想去,還是“月是故鄉(xiāng)明”呵。桑梓之思的來臨,是很自然的。
再從詩人當時所處客觀自然環(huán)境去探求:高齋獨臥已是一苦,而雨聲淅瀝,入耳生悲,擾人夢寢,又是一苦。轉側之際,自然會想起虎丘晴霽,遠寺鐘聲的故鄉(xiāng)景色來。這,也是人之常情吧!
當然,這種心情也非僅僅來自當夜,連日來的感受早就種下因子了。小樓遙望,這時的洞庭湖水,想還在散發(fā)驕陽余熱,湖邊也仍是綠葉成陰,長江邊、漢水畔的景色也何嘗不如是?正陽光似染,葉綠如流呢!秋天究竟尚未到來,但,怎么這瀟水湘水之地,便有一抹薄薄秋光了?怎么這江南漢北之地,也有一派蕭蕭秋意了?日照不暖,拂面風涼,為什么?是詩人落拓情懷、蕭瑟心事(此與詩人的佗傺遭遇有關)所致。這種心情,詩人自忖有誰能知,所以才有“洞庭葉未下,瀟湘秋欲生”的衰颯言語和凄清心情。也正是這凄清心情才會引起此后對故鄉(xiāng)的深切懷思的。
鄉(xiāng)思縈結,不能自已,忽聽得過早南來的孤雁的一聲鳴叫,這就把詩人的心思引入更深一層了。我固異鄉(xiāng)漂泊,功業(yè)無成,你大雁呢,又為了什么對這長征之舉如此熱愛,竟不辭辛苦從遙遠的天外飛來呢?為什么還不到季節(jié)便率爾啟程了呢?問大雁,大雁回答不了詩人的問題,詩人也回答不了詩人自己的問題。詩也就此戛然而止了。“故園今夜月,應照魂夢還”(筆者語),如果詩人已進入夢鄉(xiāng),該是這樣了吧?
顧起綸《國雅品》引王無美評徐禎卿詩,謂“如飛仙游天,不染塵俗”,顧起綸也贊徐詩“婉而有味,渾而無跡”,此詩可當之。
上一篇:古詩《洪昇·喜雨》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李攀龍·塞上曲送元美》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