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池賜酒敞云屏,羯鼓聲高眾樂停。
夜半宴歸宮漏永,薛王沉醉壽王醒。
羅大經(jīng)稱此詩“詞微而顯,得風人之旨”(《鶴林玉露》)。所諷之人為唐玄宗。玄宗沉湎女色,是歷史上有名的“風流”皇帝。他奪兒妻楊玉環(huán),冊封為貴妃,荒廢政事,淫逸作樂于興慶宮。興慶宮原為玄宗故宅,宅中有井,溢水為池,數(shù)有云龍之祥,故曰 “龍池”。開元二年,玄宗將此宅建為興慶宮。李商隱此詩旨在揭露唐玄宗宮闈穢惡丑行,題為“龍池”,又不無譏諷之意。
詩的前兩句,寫唐玄宗在宮中宴樂之興,反襯后兩句所寫壽王失妃之痛?!褒埑刭n酒敞云屏”,是說唐玄宗在興慶宮中的龍池設宴,召諸王侍飲,場面非常熱鬧,以致敞開云母屏風。說明宮中不分內(nèi)外,嬪妃與諸王一起宴樂?!棒晒穆暩弑姌吠!?,是說只聽那羯鼓高亢急驟的聲音,別的樂器都停止了。羯鼓是羯族的一種樂器,“其聲促急,破空透遠,特異眾樂。明皇(唐玄宗)極愛之,嘗聽琴未終,遽止之曰:‘速令花奴 (汝陽王李琎小名)將羯鼓來,為我解穢’”(《羯鼓錄》)。羯鼓聲高,眾樂停音,既形容唐玄宗宴樂之興高采烈,還透露出他的個人愛好可以凌駕一切,又暗襯了其宮闈穢行。
“夜半宴歸宮漏永,薛王沉醉壽王醒”兩句,是說夜半宴歸,侍飲的薛王已經(jīng)沉醉酣睡,而壽王卻終夜難眠,一直聽那宮中滴漏計時的聲音。薛王指唐玄宗之弟李業(yè)。李業(yè)封為薛王,常侍奉玄宗飲宴。開元二十二年卒?!度蔟S續(xù)筆》謂楊玉環(huán)于天寶二年入宮,以為此詩與史實不符。詩人微詞寄諷,不必拘于事實,而且李業(yè)卒后,其子李瑁嗣位薛王,此詩薛王亦可說是指李瑁。壽王指唐玄宗之子李瑁,初娶楊玉環(huán)為妃。楊玉環(huán)為蜀州司戶楊玄琰之女,小時寄養(yǎng)于叔父楊玄珪家。開元二十三年封為壽王妃。唐玄宗欲將其納入宮中,開元二十八年楊玉環(huán)度為女道士,改名太真,后冊封為貴妃。壽王自其妃被納入宮中,另娶韋昭訓女為妃。薛王無有隱痛,自然宴上開懷暢飲,故而夜半醉歸而沉睡。壽王有奪妻之痛,平素即胸有積郁,侍飲必見前妃玉環(huán),宴酒自然難下,又不能渲泄,故而歸來徹夜難眠,無奈只好伴那宮漏之聲。“宮漏永”,指宮中銅壺滴漏聲長久,是從壽王不能入眠的角度落筆,寫他感到夜長難眠。
詩人借壽王而諷玄宗的還有一首 《驪山有感》:“驪岫飛泉泛暖香,九龍呵護玉蓮房。平明每幸長生殿,不從金輿惟壽王。”寫唐玄宗“金輿”“幸長生殿”,自然少不了楊貴妃,所以壽王不便于隨從。但寫壽王“不從金輿”未免過于直露。此詩《龍池》筆法不同,暗示壽王應臺赴宴,但寫他“醒”而難飲,歸而難眠,隱約含蓄,耐人尋味。
白居易的《長恨歌》對唐玄宗中冓之丑也有揭露:“楊家有女初長成,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寫得遮遮掩掩,沒有李商隱此詩揭露大膽。李商隱揭露的實質上是封建倫理道德的虛偽性,矛頭指向封建社會最高統(tǒng)治者,有很強的思想性和藝術力量。
詩人采用的表現(xiàn)手法委婉含蓄,不作議論,不下針砭,通過場面和情節(jié)的描寫流露出思想傾向,唐玄宗的穢惡丑行,貪色恣樂隱含于詩情詞境之中。通篇構思嚴整,末句尤妙?!白怼?、“醒”對照,弦外有音。全詩末后一個“醒”字,點醒全篇,含全詩之旨,可稱“詩眼”,言終而意不盡。
上一篇:李商隱《齊宮詞》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