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潮南去過潯陽,牛渚由來險馬當。
橫江欲渡風波惡,一水牽愁萬里長。
《橫江詞》六首,是李白的一組政治抒情詩。
橫江,指今安徽和縣東南與采石磯相對的一段江面。江水因為受天門山阻遏,由東西改為南北流向,所以叫橫江。這里波湍浪急,地勢險要,是兵家必爭之地。天寶十四年(755)安史之亂前夕,李白由涇縣去當涂,途經橫江,江頭佇望,危峰亂疊、惡浪千層,特定的山水物象觸發了詩人的聯想。返照生活,那“山雨欲來風滿樓”的險惡的國勢,那“畏途巉巖不可攀”的坎坷的仕途;家國之憂,人生之憾,一齊兜上心頭。情由境而生,又托境而外化;而山水之神也待人情而映發:即景、即事、即情,渾倫如一。
試析其二。
站在橫江江頭南望,海潮倒灌,滾滾向南,幾乎要涌過潯陽(今江西九江)。屹立在江邊的牛渚山(在安徽當涂縣西北)首當其沖,潮勢比它上游的馬當山(江西彭澤縣東北)更加兇猛。十四個字,一浪高一浪,用夸張的手法,突出了橫江之“惡”。于是自然轉出三、四句,抒發自己欲渡橫江而以風波險惡不得渡的愁思。這個“愁”因江水而觸發,所以說“一水牽愁”。水可以牽,愁如何牽得?“牽”字用得奇,它化虛為實,形象地表達出愁因境綿綿而生,茫無盡頭的心緒。
李白之“愁”,顯然不只是因為欲渡江而不得。這個“欲渡”,正如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的“欲濟”一樣,指的是尋求出仕之途。李白的一生,為了尋求建功立業的機會,入長安、上幽州,遍及半個中國。在廣泛地深入社會之后,他越來越清楚地意識到唐王朝一觸即發的、潛伏的危機。社稷將傾,求仕之途豈能不險惡萬分!正是:我欲濟世,其奈風波何!
上一篇:蘇曼殊《過蒲田》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李白《巴陵贈賈舍人》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