娉婷小苑中,婀娜曲池東。
朝珮皆垂地,仙衣盡帶風。
七賢寧占竹,三品且饒松。
腸斷靈和殿,先皇玉座空。
由于政治環境的險惡和自身所處地位的特殊性,李商隱寫了許多意境朦朧,頗難解析的詩,這首小詩便是這樣。題名 《垂柳》,自然是一首詠物詩。我們首先簡析其表面的意義,然后再進一步去探測其深層的內蘊。
首聯寫垂柳姿態的美麗和所生長地點的高貴。小苑當泛指皇家宮廷中的小花園或供皇親貴戚游樂的去處,如唐玄宗時便有芙蓉苑等。在這里小苑與曲池對舉,其語意尤為明顯。曲池即曲江池,在唐代時是西京長安中最為繁盛熱鬧的地方,皇親貴族,文武大臣們經常在那里宴游嬉戲。這兩句詩是互文見義,大意是說,無論是在小苑里還是在曲江池的堤畔上,都可以看到垂柳那娉婷的身姿和婀娜的倩影。“娉婷”、婀娜本是形容女子姿容身態之美的,這里借來描繪垂柳,將其擬人化,顯得更加美麗動人。頷聯則側重刻畫柳條枝葉的樣態。“朝珮皆垂地” 是說一串串碧玉般的柳葉都垂拂地面。“珮” 本指按一定規則串在一起的玉飾,加一“朝”字則突出其高貴。柳葉生長枝條上也循一定的規律,尤其是新葉初展之時更碧透潤澤,十分嬌媚可愛,故以 “朝珮”喻之。“仙衣盡帶風”暗承第二句而來,形容柳樹條隨風飄舞的輕柔。那隨風招展,輕輕搖擺的柳條果真象翩翩起舞的美女衣裙那樣嫵媚動人,確是很精當的比喻。頸聯以竹、松被人們稱譽封爵來襯出垂柳的高貴,為尾聯張本。“七賢寧占竹”句是用典。《晉書》 載:“阮籍、嵇康、山濤、向秀、劉伶、王戎、阮咸,共為竹林之游,世所謂竹林七賢也。” “竹林七賢” 是我國文學史上比較有名的故事,較為常見,下句的 “三品且饒松” 則有些晦澀。據馮浩 《玉谿生詩集箋注》 載:“考少林寺有則天皇后封三品松”,當為這句詩的出處。這兩句話的大意是說,頗為時人稱譽的七位賢士盡管去占領竹林,三品官階的封爵姑且也讓給那棵松樹去承領,我垂柳則等待著更高級的獎賞和更尊貴的地位,于是導出尾聯。
“腸斷靈和殿,先皇玉座空”也是用典。兩句詩一揚一抑,寄寓了無限的感慨。由于這兩句詩是理解全詩的關鍵所在,故稍加詳析。前句當是用南朝張緒之事。張緒生活在南朝宋齊兩朝,很有時望,倍受皇帝的青睞。《南史》 載:“緒每朝見,(齊) 武帝目送之。謂王儉曰: ‘緒以位尊我,我以德貴緒。’……緒吐納風流,聽者皆忘饑疲,見者肅然,如在宗廟。雖終日與居,未能測焉。劉悛之為益州,獻蜀柳數株,枝條甚長,狀若絲縷。時舊宮芳林苑始成,武帝以植于太昌靈和殿前,常賞玩咨嗟曰:‘此楊柳風流可愛,似張緒當年時。’其見賞愛如此。”(見《南史》卷三十一) 這段話中有三點值得注意:一是劉悛之所獻的蜀柳,觀其狀貌正是垂柳,與本詩所詠吻合;二是靈和殿的名稱與本詩完全相同;三是齊武帝以柳比人,將“楊柳” 之風流比擬為張緒之風雅,這點也值得深思。此三點便為我們理解此詩提供了線索,前兩點可以認定本詩用典確系此事,最后一點則為我們解析詩中的深刻寓意透露了信息。尾聯的大意是說,垂柳在太昌靈和殿前曾得到過皇帝的高度重視和贊美,然而可悲的是“先皇玉座空”,先前的皇帝已經闔然長逝于地下,那么這靈和殿前的垂柳還有誰來賞識,靠誰庇護呢?昔日曾沐浴皇恩,身價百倍的垂柳一旦失去權勢者的寵顧,其蕭條冷落的境況不更令人心寒嗎?
至此,我們對本詩的表層意義已基本清楚,前三聯從不同角度盛贊垂柳的美麗與高貴,最后一聯含蓄地將垂柳昔日榮寵與今日失寵冷落的境遇曲折地表現出來。那么,李商隱本詩是否有什么寓意呢?我看是有的,馮浩的意見比較有道理。他說:“此借喻朝貴之為新君所斥者,語意顯豁,當在文宗后作。或者垂柳即垂楊,暗寓嗣復之姓歟?”要理解馮浩這幾句話,尚須了解甘露之變前后的唐代歷史概況。
唐代中葉,社會出現兩大弊端,即宦官專權和藩鎮割據。唐文宗李昂本是宦官所立,一直受其要挾。他不甘心這種狀況,便暗中指示李訓、鄭注等人計殺仇壯良等宦官頭目以扭轉這一政治局面。結果不但沒有成功,反而被宦官們血洗朝廷,誅殺一千多人,許多大臣被害,文宗也被劫持為人質。從此文宗受制于家奴,經常遭到宦官們的凌辱。文宗死后,仇士良等人擁立皇太弟李瀍為帝,即唐武宗。當朝宰相楊嗣復不贊成此舉,武帝即位后便把他罷免,外放為湖南團練觀察使,不久又貶為潮州刺史。楊嗣復本為牛黨之中人,曾援引過李商隱,而且在當時亦正器重之。李商隱在牛李黨爭中很受夾板氣,心中郁悶,能得到宰相的青睞,自然非常感激。正當他對此寄以厚望時,楊嗣復卻在政治風云的變幻中一貶再貶,當然會使他格外失望和悲傷。另外,李商隱是在文宗朝進士及第的,文宗本人又是個尚儉有德的君主,政治上也較開明,要誅除宦官勢力即可表現這一點。因此,李商隱對文宗也頗有好感。然而在與宦官勢力的殊死斗爭中,皇帝大臣勢力卻敗下陣來。文宗郁悶而死,楊嗣復屢遭貶竄,宦官勢力更加猖獗,肆無忌憚地為非作歹。在這種形勢下,李商隱不能不感到悲哀、迷惘和絕望。這便是本詩尾聯所表現出來的迷惘情緒的思想根源。
“魂斷靈和殿,先皇玉座空。”既然可以解釋為賞識垂柳而認為“此楊柳風流可愛” 的先皇已不在人世,楊柳已無人來保護之意,這豈不正暗喻文宗已死,楊嗣復被貶謫之事嗎?若再往深一層考慮,楊嗣復被貶不又會直接影響李商隱的前途嗎?此詩的寓意大概即在此處。
本詩詠物很得體,不即不離,通篇沒有一個柳字,處處又不離垂柳的特征。前三聯極力渲染垂柳的美妍與高貴,最后一聯則以含蓄的筆法暗示出主旨,表現對垂柳失勢的深深惋惜與哀嘆,意蘊雋永,令人味之無極。
上一篇:李商隱《圣女祠》
下一篇:李商隱《夕陽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