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方以智
同伴都分手,麻鞋獨入林。
一年五變姓,十字九椎心。
聽慣干戈信,愁因風雨深。
死生容易事,所痛為知音。
方以智(1611—1671),字密之,安徽桐城人。明清之際的思想家。崇禎進士,任翰林院檢討。早年以文章氣節與候方域、陳貞慧、冒襄同主盟“復社”。明亡后,入寺為僧。
這首詩是寫明亡后詩人的堅貞及他生活的孤獨,抒發了失去知音的感慨。
詩人過去的同伴們,即志同道合的友人們,在明亡后都分離而去,只獨他一人遁跡山林。“一年五變姓,十字九椎心”,他隱名沒姓,經常變換著名姓,為的是避禍,每到寫文章時總是傷心至極。“十字”,指寫的作品。“椎心”,用手捶胸。這一方面說明他不肯屈清入世;一方面說明他悲于明亡。詩人耳邊傳多了關于戰爭的消息,所以時時愁思盈腔,風雨如晦的明室頹敗下去。深深地激起了他的哀怨。“死生容易事,所痛為知音”,詩人認為死生本是平常的事,所痛心的是失去了知心的朋友。這里透露了他為無人偕隱而苦惱、而寂寞。
詩人保持著人格的清白,他寧可在與“同伴”們“分手”后“麻鞋獨入林”,也不愿事清而求功名,這說明了他深知因福而得禍的道理,能給人以哲理的啟示。詩人如果喪失了民族氣節去為清效勞,那是可能得到富貴的,可是這不會長久,“功名富貴若長在,漢水亦應西北流”(李白《江上吟》)。歷史上多少事件證明,宦海風波殊為險惡,因福致禍屢見不鮮。作為一個降臣歸順清王室,本身就處在一個屈膝辱志的地位,稍有疏忽,就保不住自己的前程,不是削職放逐,就是問罪下獄,或是人頭落地。辯證法告訴人們:每一事物的變化不僅由其內部矛盾所決定,而且受到各種外部矛盾的影響。自身的朝思夕慮,風云莫測,官場上的互相傾軋,明爭暗斗,都會不隨自己主觀意志的轉移而陷入險境。詩人脫離塵世的困擾,其做法是非常明智的。
上一篇:《淮上遇風·[宋]范仲淹》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疲馬·[宋]梅堯臣》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