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劇曲鑒賞辭典·清代劇曲·清代傳奇·程鑣《蟾宮操·琴遘、月盟》原文與翻譯、賞析
【蟾宮前操】金飆兮薦涼,銀壺兮漏長,上梧桐兮明鏡清光。三五迢迢兮憑繡床,彈此蟾宮操兮如奏霓裳。
【蟾宮后操】孤鴻兮瑣窗,寒蛩兮畫廊,伴鮫綃兮嬋娟影雙。桂魄團團兮盈洞房,彈此蟾宮操兮如散天香。
(小旦唱,生按板)
【羅帶江風】【香羅帶】金飆薦嫩涼,銀壺漏長。良宵三五憑繡床,誰磨新鏡透清光也,霓裳奏曲,天葩散香,一任團團桂魄盈洞房。【一江風】耐冷嬋娟,影伴鮫綃帳。孤鴻唳瑣窗,弧鴻唳瑣窗,寒蛩咽畫廊,才轉過梧桐上。
(外)兩詞合成一曲,如無縫天衣,唱來字字圓脆,宛如柳底鶯聲也。
【大迓鼓】悠揚,韻繞梁,遲吞低吐,翻盡時腔。柳腰婀娜旋輕掌,櫻唇滴溜轉嬌簧。可惜歌闌,還在醉鄉。
【前腔】 (生)蒼茫,夜氣降,水晶宮闕,佩冷湘江。自甘孤魄眠書幌,誰知錦字照流黃。好倩鸞箋,于飛頡頏。
《蟾宮操》 的劇情全為虛構,故事背景為元代。男主角書生荀鶴原籍成都,父母都已去世,他攜書僮桂輪到金陵游歷,寓居于玉霄觀。中秋節夜晚,荀鶴自作《蟾宮操》 琴曲,在房中彈奏。適逢已退職在家閑居的官員宓鰲在附近散步,聽見琴聲,贊賞不已,就和荀鶴相見并邀請荀鶴到家中作客。宓鰲讓女兒瑤華和作一首《蟾宮操》 琴曲,在院中桂樹下彈奏,荀鶴聞之動情,與瑤華互相愛慕,宓鰲便做主為二人訂下婚約。《琴遘》 一出寫宓鰲諦聽荀鶴彈琴并與他相見的情景,《月盟》一出寫荀鶴到宓府彈琴訂婚情景,全劇故事由此發端。《蟾宮操》 琴曲是荀鶴與宓瑤華愛情的紐帶,婚姻的媒證,它被用作劇名,也可以說是全劇的主題歌。
琴曲是以琴伴唱的抒情歌曲。這種形式起源較早。《史記》 寫荊軻入秦,在易水河邊與燕太子丹訣別,由高漸離擊筑伴奏,所唱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 一曲,悲壯慷慨,回響千古。劉邦所作 《大風歌》 “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也是千古絕唱。后世文人名士常以這種形式抒情言志,在小說所描寫的人物中也屢見不鮮。如 《三國演義》 第四十五回周瑜所唱: “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 《紅樓夢》 第八十七回薛寶釵贈林黛玉歌: “悲時序之遞邅兮,又屬清秋; 感遭家之不造兮,獨處離愁……” 以及林黛玉的答曲:“風蕭蕭兮秋氣深,美人千里兮獨沉吟……”這些,都對表達人物的思想感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此劇中,《蟾宮操》 琴曲雖然不是那種按曲牌填寫的劇曲,但它也是劇中人物演唱的,不僅生動而傳神地表達了劇中人物的思想和情感,而且對于全劇的結構起著重要的穿針引線的作用。在荀鶴、宓瑤華因彈曲而定婚之后,《蟾宮操》 曲又隨著劇情的發展多次出現。宓鰲獲罪,全家蒙難,荀鶴寓居客店思念瑤華,取出《蟾宮操》 曲詞賞玩,劣生喬材與他同寓,偷偷地把曲詞抄去。適逢朝廷開科取士,荀鶴因病不能應試; 由于皇后夢中有蟾宮之兆,而考題即是《蟾宮操》,喬材把抄來的 《蟾宮操》 曲詞寫入試卷,被點中會元。考官霍元運微服私訪,見到荀鶴問明實情,奏明皇上,于是荀鶴被欽點為狀元。宓家蒙難時,荀鶴的書僮桂輪男扮女裝冒充瑤華被選入宮中,又奉皇后旨意出海采藥,被日本國女王收為公主; 日本興兵進犯元朝,荀鶴與霍元運隨軍出征,兵敗被俘,押送至日本,因彈《蟾宮操》曲與桂輪重逢。后來荀鶴與瑤華成婚,花燭之夕恰值明月再圓,二人又彈奏《蟾宮操》,回憶起所經歷的悲歡離合,不勝感慨。《蟾宮操》 琴曲隨劇情時顯時隱,前后照應,作者構思巧妙,全劇渾然一體。這樣,《蟾宮操》 琴曲便作為全劇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關鍵處顯出畫龍點睛之妙。
《蟾宮前操》 琴曲是荀鶴所作。首句寫秋風送涼點明時序和季節特征,次句寫銀壺滴漏點明作者客居異鄉的寂寞清冷的境遇。第三句寫月上梧桐,第四句寫月照床榻,都緊扣中秋月圓的景象,同時隱隱流露出對月思鄉、對月思偶的情懷。末句卒章顯其志,作者對月作曲彈琴,像彈奏《霓裳羽衣曲》 一樣,抒發高潔清雅的人生情趣。“霓裳” 一詞來自屈原《九歌》中“青云衣兮白霓裳” 之句,指神仙的服裝; 到了唐代天寶年間,來自西涼的一種商調曲經過唐明皇李隆基的潤色,名為《霓裳羽衣曲》,楊貴妃又據曲編為 《霓裳羽衣舞》。于是,霓裳之曲就成為神仙之曲和宮廷之曲的結合,兼具天界的崇高和皇家的華貴。荀鶴以霓裳曲喻 《蟾宮操》,展示了他的超凡脫俗的抱負與格調。
《蟾宮后操》 是宓瑤華的和作。孤鴻和寒蛩表現出秋意,也表現出她的青春的孤寂和幽思。寫月影成雙流露出少女對愛情的渴望,也含有對未來生活的憧憬。中秋明月的清輝灑在房中,引起她的美好幻想,曲中用“洞房” 一詞,使眼前的閨房帶有某種期盼的意味了。末句寫彈奏琴曲如散天香,含有祝禱之意。“天香” 應指祭天祭神之香,瑤華以琴曲暗含祝愿,希求天意與神靈保佑自己能夠獲得滿意的姻緣和歸宿。《后操》 和《前操》 出自兩人之手,其曲意都十分切合人物的身份和特定時刻的心境。
【羅帶江風】 曲為荀鶴的書僮桂輪所唱。桂輪身為奴仆,但面容姣美如少女,而且知曲善歌。他把 《前操》、《后操》 兩支曲的曲詞打亂重組,錯綜搭配,用【香羅帶】、【一江風】 兩個曲牌來演唱,既傳示出原作的意境,也符合曲牌格律的要求,構思奇巧,別有趣味。桂輪唱罷,宓鰲和荀鶴的兩支【大迓鼓】 是對桂輪演唱的贊美之詞。不同的是,宓鰲所唱是從音樂和歌舞藝術的角度予以贊美,荀鶴則由聽曲聯想到旅況孤寂和尋求佳偶。作者下筆緊扣人物身份,一字一句皆體現慧心巧思,耐人尋味。
上一篇:《荊釵記·見母》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裴少俊墻頭馬上》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