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民歌·綠衣》原文與賞析
綠兮衣兮,綠衣黃里。心之憂矣,何維其已!
綠兮衣兮,綠衣黃裳。心之憂矣,何維其亡!
綠兮絲兮, 女所治兮。 我思古人,俾無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風。我思古人,實獲我心。
本篇寫丈夫對亡妻的憂思懷念。
本篇共分四章。前兩章觸景生情,由目睹亡妻留下的“綠衣黃里”、“綠衣黃裳”,而引起詩人“心之憂矣,何維其已!”兩章言:每當我目睹亡妻留下自穿的綠上衣、黃下衣,心里總是充滿憂傷,不知何時才能消止。這種憂傷之所以如此難以排除,有其更深的原因,即第三章中所說的“綠兮絲兮,女所治兮”。這綠絲衣裳是你親手所做。詩人憶起亡妻在世時,一針針,一線線,以巧手精心制作衣裳的美好可敬形象;并進一步憶起這個勤勞而精于針線的 “古人”,曾 “俾無訧兮”。當她在世時,遇事總規勸詩人,使其免于犯錯。可見亡妻是個既勤勞又賢惠聰敏的人。以上是詩人由目睹亡妻所留下的綠衣黃裳而觸景生情,抒發自己的憂傷。接著,在第四章又聯想到 “絺兮绤兮,凄其以風”。此言亡妻為自己縫制的粗細葛布衣裳,炎夏穿在身上總感涼爽似風吹。上述美德才使詩人 “我思古人,實獲我心。”她是我最得意的人。這也正是詩人當年的對她衷心摯愛,如今對她深切懷念、憂傷難解的根本原因所在。
詩人在與亡妻共同生活中,值得回憶的往事與場面必定很多。但為何唯獨選擇看似普通的 “綠衣黃裳”、“絺兮绤兮”以抒發情思呢?這是因為它在詩人與亡妻生活中,最典型、最具代表意義,足以表現亡妻的生活特征、心理狀態、精神面貌及對丈夫的情思;最易激發詩人對亡妻的深切懷念與憂傷情思;從而感動讀者,使之產生共鳴。它之所以容易感動讀者,在于詩人所表達的是深刻的人生體驗與喪妻后的真情實感。而這種思想感情的表達是層層展開,步步深入的。由 “綠衣黃里”聯及 “綠衣黃裳”、“絺兮绤兮”,以至 “女所治兮”; 由 “心之憂矣”到 “我思古人,俾無訧兮”,“實獲我心”。這就使詩人與亡妻先前生活中的一些側面呈現在讀者面前,從而使讀者聯想到他們的生活情景,對詩人失掉愛妻而寄予深切同情。
本篇結構謹嚴完美。首章由對綠衣的描寫以引起詩人的憂傷,雖未具體表明憂傷的原因,但所描寫的氣氛已使讀者預感到全詩的情調及原因之非同一般。次章只換了 “裳”、“亡”二字,與首章屬于重章疊句,其目的,為進一步加強抒發憂傷感情。第三章則進一步表明:上述衣裳均為絲制品,都是亡妻親手所制作;而且指出:亡妻規勸他避免做錯事所表現的賢惠聰敏。這已經表露他懷念憂傷的根源。第四章又以穿著亡妻為自己做的葛布衣裳的感受,扣到自己對亡妻的中意之感,更進一步揭示自己對亡妻懷念憂傷的根源所在。這就使詩人所抒發的憂傷感情達到最高潮。詩的結構層次,就是這樣嚴密、分明而完美。
本篇是懷妻悼亡之佳作,曾對后世文學產生深遠影響。如后唐牛希濟詞《生查子》: “語已多,情未了。回首猶重道。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明代歸有光 《寒花葬志》: “曳深綠布裳”等,均可見受其影響的痕跡。
上一篇:《唐代民歌·穆獲砂》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明代民歌·羅江怨(思罷了想)》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