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輪船記事》清、近代山水詩鑒賞
秋瑾
水天同一色,突兀聳孤巒。
望遠胸襟暢,憑窗眼界寬。
銀濤疑壁立,青海逼人寒。
咫尺皇州近,休歌《行路難》。
“漫云女子不英雄,萬里乘風獨向東?!?(秋瑾《日人石井君索和即用原韻》)1904年春,秋瑾為挽救多難的祖國,沖破封建家庭的羅網(wǎng),登船東渡日本留學,探求革命真理,寫下了一組《輪船記事》。這里選析的一首,描寫于赴日輪船上所見大海壯麗的風光,并抒發(fā)了 “只身東海挾春雷” (《黃海舟中日人索句亦見日俄戰(zhàn)爭地圖》)的豪壯情懷。
首聯(lián)“水天同一色,突兀聳孤巒”,一落筆即寫輪船已航行于大海的萬頃波濤之中。前句寫作者放眼遠望,只見碧海與青天相連接,渾然一色,空闊無際。此句乃從王勃《滕王閣序》“秋水共長天一色”之句化出。后句似寫海中有孤島突兀聳立,實際是暗喻大輪船在海面上如“聳孤巒”,為空寂的大海增添了奇觀。頷聯(lián)“望遠胸襟暢,憑窗眼界寬”是抒情。作者十八歲即嫁給湘人王廷鈞,志趣不投; 更值庚子年八國聯(lián)軍入侵,國事日艱,作者曾嘆息曰: “人生處世,當匡濟艱危,以吐抱負,寧能米鹽瑣屑終其身乎?”(徐曄《鑒湖女俠秋君墓表》)今日得以東渡施展抱負,故心情原本就暢快,此時遠望“水天同一色”的海上風光,怎能不更覺胸襟舒張?作者內(nèi)心充滿了“須把乾坤力挽回”(《黃海舟中……》)的雄心壯志。頸聯(lián)“銀濤疑壁立,青海逼人寒”又是寫景,此聯(lián)寫對大海波濤的審美感受。前句著重于視覺感受,銀濤騰空好象墻壁一樣陡立,形象精警,生動地描寫出海浪高卷之狀。后句轉(zhuǎn)寫觸覺感受。輪船向東北方向航行,此時雖屬暮春三月,但不同于江南三月 “雜花生樹,群鶯亂飛”,洋溢著春的氣息。這里春寒未盡,大海水氣濕冷,故覺寒氣逼人。此聯(lián)寫出航程的艱險一面,這亦如同作者的人生道路一樣,既空闊又坎坷。尾聯(lián)“咫尺皇州近,休歌《行路難》”則“記事”兼抒懷?!板?zhǐ紙)尺”,比喻距離很近?!板搿?,古為長度,合 今制市尺六寸多?!盎手荨?,國都,此指代日本國都東京,為作者目的地?!缎新冯y》,為樂府《雜曲歌辭》篇名。《樂府解題》說:“《行路難》備言世路艱難及離別悲傷之意?!弊髡咚溯喆磳㈨樌诌_東京,“壁立”的 “銀濤”?!氨迫撕钡?“青海” 已甩在身后,她為一路順風而欣慰,同時亦以此句明志,即在未來的人生征途上亦應(yīng)該奮發(fā)進擊,充滿必勝的信念,而無須慨嘆世路艱難與沉浸于生離死別的兒女情長之中,顯示出“鑒湖女俠”之“忼爽明決,意象自雄”的英雄氣概,表現(xiàn)出“粉身碎骨尋常事,但愿犧牲保國家” (《無題》)的決心。
此詩基本采用上聯(lián)寫景記事,下聯(lián)抒懷明志的結(jié)構(gòu)。詩風奇警雄健,詩如其人,一掃封建閨秀纏綿悱惻,哀感頑艷之風。
上一篇:景禐《路經(jīng)滑石山》清、近代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李洞《送僧清演歸山》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