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劇曲鑒賞辭典·明代劇曲·明代傳奇·王驥德《題紅記·霜紅寫怨》原文與翻譯、賞析
【女冠子】 (旦上) 新來瘦損,懨懨不是傷春。又見長門,秋風乍起,傷心過眼,流光一瞬。紅顏還自哂。謾教眉黛常顰,啼痕偷揾。問妍華有盡,可能消得,這幾番愁悶?
(賓白略)
【二郎神】 清秋近,這些時看腰肢消盡。嘆風雨羊車無定準。當初陳皇后失寵長門,用黃金百斤,求相如作賦,感動武帝。如今卻那里去買得賦來?凄涼金屋阿嬌,難賦長門。那班婕妤退居長信,作紈扇之歌,自傷棄置。我如今學他,賦詩也無用處。紈扇羞裁明月韻。隋煬帝時,侯夫人不得進御,他遺詩錦囊,自縊迷樓。我難道學他這們見識不成?誰待去摧殘胭粉。罷罷罷,我如今盡他憂愁斷送便了。謾傷神,盡憑他愁腸,斷送青春。
【前腔】 (小旦) 休顰,便長門寂寞,也須耐忍,怕取次摧殘花蕊嫩。小姐,你終日悲啼,沒個喜歡顏色,終不然學那息夫人在楚宮不成?你比不得他。他看花不語,為難忘舊日君恩。小姐,我說個比方與你。你如今雖說深宮冷落,譬如當初昭君這等和了番呵,便要想著這宮門,也不能勾了。猶勝琵琶千古恨。小姐,不記得明皇時有個梅妃?他退居別宮,郁郁至死,后其間明皇見他真容,雖千般痛惜,卻濟得甚事來?枉自損傾城嬌俊。小姐,你快省愁煩,寵幸的日子近了。且溫存,料此去承恩,只在朝昏。小姐,你這般愁愁怨怨,沒個了期,我和你到宮門外消遣片時去來。(以下賓白略) (行科)
【囀林鶯】 (旦) 花前風飐金鏤裙,偷閑暫出宮門。見樓閣參差云霧隱。望去前面的是什么宮? (小旦) 這是翠微宮。(旦) 西邊的是什么樓?(小旦) 這是花萼樓。(旦) 那右壁廂的亭苑與那臺兒呢? (小旦) 這就是沉香亭和望仙臺。(旦) 總蔥蔥佳氣氤氳。(小旦)那前邊這一帶不就是御溝了。(旦) 銅溝暗引,望咫尺恩波相近。(做到科)玉英,你看御溝中清波澄澈,綠蔭扶疏,是好一派水也。碧沄沄,似銀河一帶,內苑初分。(小旦) 前日這御溝中呵。
【前腔】荷花一片鋪錦云,紅衣落盡猶存。如今呵,又兩岸芙蓉風色緊。你看溝中流水這樣去得急。瀉金沙百折如奔,宮前滾滾,羞自把年光流盡。曾記得昔人有詩:一派御溝水,綠槐相蔭清。此中涵帝澤,無處濯塵纓。今日看起來,圣澤也有不到處。怨東君,便宮門咫尺,也沾灑難均。
【啼鶯兒】 (旦)玉英,你看御溝邊的樹林,怎么這樣紅得好?御林紅樹交水濱。(小旦) 這是楓樹,經了霜,都變紅了。(旦) 是丹楓乍經霜隕。(小旦)你看一陣風過,那紅葉都滴溜溜的飄下來了。(旦) 忽西風暗度籬根,紛紛飄墮成陣。呀,吹著一片到鬢邊來了。玉英,拾起來我看著。(小旦拾葉) (旦持葉看科) 你看這片葉兒,紅得可愛,就是胭脂染的一般。便教他青娥剪裁,也填不出這胭脂嬌暈。紅葉,紅葉,你到隨風飄揚,東來西去,得個自由,與我拘禁在這深宮里的不同。謾懷春,我今日有用著你處,柔情千點,借你寄殷勤。(小旦)小姐又來了。量這片葉兒,怎么用得著他?
【前腔】 看枝頭紅葉一瓣春。(笑科)難道他會做個情人不成?他無情可會調引。(旦)這丫頭胡說。你看這葉兒,可像一張紅箋紙兒么?(小旦)便像紅箋紙兒待怎么?便憑他千樹羅紋,(旦) 丫頭,寫不得一首詩兒么?(小旦)詩倒寫得,空傳一段春恨。小姐好沒意思。寫了詩,寄與那個?(旦)啐!我自寫我的愁懷,卻要寄與那個來! (小旦) 怕桃源難逢阮郎,枉費你錦腸千寸。小姐,你詩倒寫了,卻教鳥兒銜去,風兒吹去,那個替你寄得去?(旦指御溝科) 這個水不會流將出去的么? (小旦) 小姐好知趣,把這紅東西,就要趁這水流將出去。(旦)呸! (小旦) 倩波神,當胡麻一器,浮出武陵津。
且住。小姐,你要題詩,那得筆來?還好,我剛才描花的筆墨,還在袖子里。那里寫好?就在前面石桌兒上罷。小姐,你在闌干上坐著,我研墨你寫。(旦拂石桌科)
【黃鶯兒】 紅袖拂苔痕,蘸霜毫,構思新,強將翰墨傳芳信。當時侯繼圖在大慈寺中,得桐葉一片,上題情詩一首,后數年竟得這題葉女子成婚。他曾酬麗情。開元中有個宮人,寄詩軍士,明皇就將此女賜之,說道: “我替你結今生緣。” 他曾逢主恩。我如今知道濟什么事來?寫春愁拼把這片霜紅盡。(題詩科) 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閑。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謝殷勤,好將心事,寄與有情人。
詩已寫完。玉英,你放在御溝中,著他好生出去。(小旦看葉科)
【前腔】彩筆寫回文。小姐,你詩又做得好,字又寫得好,點蠅頭,草又真,恰正是錦囊佳制明勾引。這片葉若遇著有情人呵,應教斷魂,若遇著無情人呵,空勞費神。此一去呵,只愿得一陣順風,隨著急流,徑浮出宮門外去。愿風姨水伯齊幫襯。紅葉呵,聽原因,姻緣簿里,全仗你去做冰人。(放葉科) 小姐,葉放在水中了。(旦) 葉兒且住,聽我吩咐你幾句:
【簇御林】我是悲秋客,腸斷人。寄愁心,出禁門。你溪頭去通個桃源信。若逢人且謾說真名姓。你去倒去了,怎能勾得你個回音?枉癡心,無情流水,那討個音塵。
【前腔】 (小旦)小姐,你心中淚,夢里人。這相思,假共真。葉兒,俺小姐這般央及你,你休做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情戀落花,休做了水流花謝無憑準。御溝,你也索可憐俺小姐,這樣凄楚。你休做我本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休得要一春魚雁無音信。你此去定要揀個知音俊俏人兒投著他,若遇俊郎君,那時節得成一段好事,俺小姐定不虧負你,得諧秦晉,再拜謝媒人。小姐,你看這葉兒,一徑順出去了。
【尾聲】 (合) 新詩一葉隨流迅,寫不盡滿懷春恨。(小旦)小姐,回宮去吧。拼取月冷黃昏深閉門。
《題紅記》 為王驥德改編祖父少時之作 《紅葉記》 而成。關于紅葉題詩的故事,唐宋小說中多有記載,只是男主人公的名字各異。元雜劇有白樸《韓翠屏御水流紅葉》、無名氏《紅葉傳情》 (佚) 等。此劇取劉斧《青瑣高議·流紅記》 所載較多。劇敘相國之女韓翠屏被強征入宮,入宮后未得寵幸。她深居宮中備感孤寂,乃題怨紅葉之上。紅葉從御溝流出宮外,被新科狀元于祐拾得。于祐和詩一首,亦從御溝流入,達于韓手。后韓翠屏出宮,竟與于祐成為夫妻。
這里所選,首曲 【女冠子】 為韓翠屏入宮后自我悲傷之曲。“新來瘦損,懨懨不是傷春” 本《西廂記》 鶯鶯見張生后 “懨懨瘦損,早是傷神,那值殘春” (見第二本第一折) 句。用 “不是” 二字,表明自己人消瘦、精神不振,不是因為 “傷春”,這實是女孩兒自我掩飾之詞。韓翠屏自春季進宮,現已入秋。秋季本易令人傷感,何況她遠離父母,又未得帝王寵幸,猶如漢時陳皇后失寵、孤獨地別居長門宮中。翠屏憂念光陰易逝,紅顏易老,那經得“幾番愁悶”! 隨翠屏進宮的丫環玉英見她 “花容消減”,勸她保重,認為將來會有得意之日。她則在 【二郎神】 曲中用幾個故事作為回答。“嘆風雨羊車無定準”,事見《晉書·胡貴嬪傳》: 晉武帝常乘羊車游后宮,任其所至。宮人爭以鹽灑地或取竹葉插戶,以引帝車。羊駐處,帝便入其宮,并無定準。此句說明將來能否有得意之日,很難預料。何況歷來宮人多有被冷遇者: 陳皇后別居長門宮后,用黃金百斤求司馬相如作 《長門賦》 而復得親幸; 漢班婕妤失寵,曾托詞紈扇作《怨歌行》,詞中有 “裁成合歡扇,團圓似明月”句; 隋煬帝時,侯夫人因不得進御,留詩錦囊,自縊于迷樓。翠屏表示,自己難效陳皇后,羞仿班婕妤,也不愿學侯夫人,只好 “盡憑他愁腸,斷送青春”。玉英在【前腔】 (即前曲之調) 中亦用故事相勸。一以息夫人之事與翠屏情況不同,勸翠屏不必終日悲啼 (春秋時楚王滅息,取息侯夫人歸,生子二。傳說以國亡夫死之痛,夫人終不與文王語。見《左傳》 “莊公十四年”); 二以出塞和番、想回漢宮而不得的王昭君與翠屏相比,認為翠屏的處境遠勝于昭君; 三借唐明皇寵愛楊貴妃后,梅妃退居別宮郁悶而死,后明皇念及已無濟于事,勸翠屏耐性等待。“料此去承恩,只在朝昏。”
接著,玉英邀翠屏到宮門外游玩,以解愁悶。走出宮門,翠屏見樓閣參差、洋溢著一片融和的氣氛 (氤氳,氣盛的樣子),到得御溝 (銅溝,鑄銅的溝。吳王夫差曾于宮中作銅溝,見《述異記》,這里借作御溝),在清波澄澈、兩岸芙蓉盛開的美景中,心情逐漸開朗。玉英為她怨帝澤不均,她不予理會,卻欲借紅葉 “寄殷勤”。此后數曲皆寫她效仿與侯繼圖成婚的題葉女子和開元中寄詩軍士的宮人 (二事分別見于《玉溪編事》、《本事詩》),以紅葉寫心,通過御溝流水 “寄與有情人”,表現了從苦苦等待帝澤到主動追求“有情人” 的轉變。
《題紅記》 以較多篇幅描寫了封建帝王后宮佳麗的生活。作品沒有寫她們的錦衣玉食、清歌曼舞,而著重寫她們感情上的空虛與苦悶。第三出 《詔入長門》 寫翠屏被選入宮,全家號慟。“內庭注定三千眾”,即使公卿之女也不能免。入宮,意味著終生被 “拘禁” 永巷,與父母親人再“沒有見面日子了”。翠屏寧破花容、尋自盡,也不愿被“鎖作籠中鳳”。《宮中春怨》、《金宮倦繡》、《霜紅寫怨》、《溪口收春》 等出描摹宮人們冷冷清清、虛度青春的愁情苦緒神態畢俱。后宮 “三千粉黛”之下,還有數不清的 “閑花柳”,其中 “十年不識君王面”,甚至終此一生獨伴孤燈的宮女不知多少。她們悲嘆 “紅顏勝人多薄命”,竟日以淚洗面、與愁為友。韓翠屏紅葉題情,許夫人制戰袍賜塞外吏士時封金鎖寄情,都表現了她們于百無聊賴中求寄托的情懷。作品對后宮生活真實、生動的描繪,從一個側面暴露了當時社會的不平,對宮女們的不幸寄予了較多的同情。
不過,本劇寫于祐所題紅葉能夠逆流進入宮中,完全是因為他與翠屏 “有夫妻之分,數該紅葉為媒”,故氤氳大帝命鬼判逆風送至翠屏手中。翠屏出宮后,二人因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結為夫妻,也完全是天緣巧合,他們個人并未、也毋須作任何努力。劇中男女主角,一為才子,一為淑女,他們的韻事沒有越出封建婚姻的藩籬。作品宣揚姻緣天合的思想,是作者思想局限的流露。
《題紅記》 事奇,律嚴,文詞婉麗。作者于《曲律》 中強調劇戲 “勿落套,勿不經”,“必法與詞兩擅其極”。文詞 “以婉麗俊俏為上”。他認為 “純用本色,易覺寂寥; 純用文調,復傷鏤”,贊成 “下筆有許多典故,許多好語襯副”,又反對“賣弄學問,堆垛陳腐”,要在 “妥貼天成”,“務使唱去人人都曉,不須解說”。《題紅記》 的寫作體現了作者的主張。
上一篇:《韓彩云絲竹芙蓉亭》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風箏誤·和鷂》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