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子夜吳歌①》唐詩賞析,《子夜吳歌》原文與注釋
李 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②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③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④
【注釋】 ①子夜:《唐書·樂志》:“子夜歌者,晉曲也,晉有女子名子夜造此,聲過哀苦。”因產在吳地,又名《子夜吳歌》。《樂府古題要解》:“后人因為四時行樂詞,謂之子夜四時歌,吳聲也。” ②長安:今陜西西安市。③玉關情:指對玉門關征人的思念之情。④良人:《孟子》:“其妻歸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終身也。’”《正義》:“妻謂夫曰良人。”
【鑒賞】 《子夜吳歌》 為樂府民歌舊題,是六朝時南方著名的情歌,多抒寫少女對情人的思念,表達真誠纏綿的愛情。李白的 《子夜吳歌》 共四首,此為第三首——“秋歌”,詩人通過婦女趁月明之夜為遠行征人趕制冬衣的描寫,表達了她們對親人的無限懷念和對和平生活的迫切期盼,以及詩人對思婦們不幸的遭遇的深切同情。
詩的前四句用白描手法寫景,為抒情創造環境氛圍: 秋天的晚上,一片月光籠罩著長安的夜空,秋風蕭瑟,家家戶戶不斷傳來此起彼伏的搗衣聲,人們正忙著準備冬衣。所謂搗衣,其實是搗布,即把織好的布帛放在石砧上用杵搗擊,使之軟熟,以便縫制棉衣。詩人由景入情,由 “一片月” 連起 “萬戶”,由 “萬戶” 引出 “搗衣聲”。從這搗衣聲中,詩人想象這些婦女們是在準備為征戍的丈夫縫制征袍(《四時歌》 第四首寫的就是她們裁縫征袍寄往邊地)。她們一面搗衣,一面懷念戍守玉門關的丈夫。“秋風” 兩句承上景而直接抒情:思婦的深沉無盡的情思,陣陣秋風不僅吹拂不掉,反而勾起她們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不盡” 既形容秋風陣陣,也形容情思的悠長纏綿。這吹不斷的情思又總是飛向遠方,那么執著,一往情深。最后兩句直接抒情議論,喊出了思婦的共同心聲: 什么時候才能掃平胡虜,消除戰爭,親人停止遠征,結束這動蕩分離的生活呢?這是對勝利的渴望,更是對和平的呼喚。由于這首詩不同于一般單純表達相思愁苦的詩,它借思婦之口,表達了當時人民大眾對和平的向往,因此歷來為人們所喜愛。
李白是浪漫主義詩人,詩歌以激昂豪放為主旋律,但也不乏柔情婉約之作,《子夜吳歌》 即為一例。全詩先景語后情語,將秋月、秋聲、秋風織成渾然的境界,見境不見人,而人情儼在。語言自然清新,明白如話,流麗婉轉。
上一篇:《杜甫·奉濟驛重送嚴公四韻》唐詩賞析,《奉濟驛重送嚴公四韻》原文與注釋
下一篇:《朱慶馀·宮中詞》唐詩賞析,《宮中詞》原文與注釋